觀佛毫相法 ‧ 截流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諦發觀。觀還照諦。境觀不二。唯是一心。


淨土警語 之 觀佛毫相法


觀佛毫相法

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欲生西方者。當觀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云。身相眾多。不可徧觀。須從一相好入。謂專觀白毫一相。待觀成熟。餘相自然顯現。毫長一丈五尺。周圍五寸。外有八棱。中則虗通彷彿。如瑠璃筒。在兩眉中間。表中道也。右旋宛轉。白如珂雪。瑩淨明徹。顯暎金軀。

依此想時。令心堅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靜。葢明則不昏。靜則不散。當知明靜是止觀之效。定慧之體。亦即心之本體。止觀是工夫。定慧是因行。明靜是功效。明靜之極。頓合本體。若至果上。即成福智二種莊嚴也。

今身心寂定。止也。觀佛毫相。觀也。毫相歷然。明也。堅住不動。靜也。所謂託彼身相。熏我心性。觀智若成。自然顯現。正此義耳。

然欲修此觀。須了萬法唯心。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故知彌陀毫相。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現。亦是我心造出。是心作毫相。是心是毫相。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方名如法修觀也。

總之。能觀觀智為一心三觀。所觀毫相是一境三諦。何以故。定中毫相。雖現在前。皆想念因緣。無實性相。此因緣所生之法。法爾無自性。無他性。無共性。無無因性。四性皆空。故無實性。而此想念所生毫相。非惟性空。相亦巨得。如鏡像水月。故無實相也。性相無實。故即空即真。隨念能見。故即假即俗。即假即俗。故非真空。即空即真。故非俗假。此則作是一念。遮照同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為三一圓融不可思議中道觀境也

全諦發觀。觀還照諦。境觀不二。唯是一心。故古德頌云。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亡即是中。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此頌影略。須略釋其意。言境為妙假。則空與中。在其中矣。不具空中。焉稱妙假。言觀為空。即妙空也。而中與假。在其中矣。

言境觀雙亡。則雙照在其中矣。雙亡即非空非假。雙照是即空即假。二邊不著。亦復不離。故即是中道。

而下二句即言亡照同時。一心融絕也。葢境雖具三。既屬所觀之境。但稱妙假。觀雖具三。既屬能觀之觀。但名妙空。境觀雖各具三。既用雙亡雙照之妙觀。冥合雙非雙即之妙境。但是妙中。由是舉一即三。言三即一。三一非同。三三非異。不可以意識思量。不可以名言分別。故曰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也。境觀圓融妙理。以四語總攝無遺透。

此妙伽陀。勝讀台宗書數百卷。然非明了一心淹貫台教者。恐未易透也。經云。但聞白毫名字。滅無量罪。何況如法繫念釋迦如來金口垂示。天台智者勸令專修。近代唯幽谿大師。常修此觀。今淨業行人。苟能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觀。則託品必高。利根上士。胡不勉而行之。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3/12/26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智覺禪師~淨土警語(十五篇)勸發真信 . 申勸.又申勸 . 起三年長期示眾. 起精進七期示眾 . 料柬法門. 九品略辯. 示夏子彝居士 . 示丁耕野居士 . 柬顧兆禎居士 . 答顧兆禎居士. 名字說與金水若居士 . 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 . 旅三字說 . 觀佛毫相法
Thumbnail
2023/12/26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智覺禪師~淨土警語(十五篇)勸發真信 . 申勸.又申勸 . 起三年長期示眾. 起精進七期示眾 . 料柬法門. 九品略辯. 示夏子彝居士 . 示丁耕野居士 . 柬顧兆禎居士 . 答顧兆禎居士. 名字說與金水若居士 . 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 . 旅三字說 . 觀佛毫相法
Thumbnail
2023/12/24
首楞嚴一經說。在法華之後。實為佛法堂奧。昔智者判教時。此經未來支那。故唯以法華涅槃為後味。若令一見。必廣有疏釋。且判屬醍醐無疑矣。奈四依大士已滅。古今疏主各興異見。久如聚訟。後學不具擇法眼。靡所適從。至欲盡廢疏解唯看經文。亦過激之論也。及乎以己智尋經。又多不能達其旨趣。則終於昧昧而已。
Thumbnail
2023/12/24
首楞嚴一經說。在法華之後。實為佛法堂奧。昔智者判教時。此經未來支那。故唯以法華涅槃為後味。若令一見。必廣有疏釋。且判屬醍醐無疑矣。奈四依大士已滅。古今疏主各興異見。久如聚訟。後學不具擇法眼。靡所適從。至欲盡廢疏解唯看經文。亦過激之論也。及乎以己智尋經。又多不能達其旨趣。則終於昧昧而已。
Thumbnail
2023/12/23
淨土一門。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九品略辯~淨土一門雖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而見佛久近。聞法大小。證果授記遲速。不啻天淵懸絕。大本經略分三輩。不及觀經九品為詳。總而論之。上品以解悟為本。中品以戒善為本。下品純惡無善。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析而計之。
Thumbnail
2023/12/23
淨土一門。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九品略辯~淨土一門雖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而見佛久近。聞法大小。證果授記遲速。不啻天淵懸絕。大本經略分三輩。不及觀經九品為詳。總而論之。上品以解悟為本。中品以戒善為本。下品純惡無善。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析而計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欲生西方者。當觀一丈六像在池水上。身相眾多不可徧觀。須從一相好入。謂專觀白毫一相。待觀成熟。餘相自然顯現。毫長一丈五尺。周圍五寸外有八棱。中則虗通彷彿如瑠璃筒。在兩眉中間。表中道也。右旋宛轉。白如珂雪。瑩淨明徹。顯暎金軀。依此想時令心堅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靜。葢明則不昏。靜則不散。
Thumbnail
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欲生西方者。當觀一丈六像在池水上。身相眾多不可徧觀。須從一相好入。謂專觀白毫一相。待觀成熟。餘相自然顯現。毫長一丈五尺。周圍五寸外有八棱。中則虗通彷彿如瑠璃筒。在兩眉中間。表中道也。右旋宛轉。白如珂雪。瑩淨明徹。顯暎金軀。依此想時令心堅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靜。葢明則不昏。靜則不散。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非惟觀世音也。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依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
Thumbnail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非惟觀世音也。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依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
Thumbnail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Thumbnail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遠離一切諸煩惱。清淨無垢猶真實。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寶炬陀羅尼。」— 大集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遠離一切諸煩惱。清淨無垢猶真實。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寶炬陀羅尼。」— 大集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心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戒律心。淨心即佛。」 夫菩提之道。不可圖度。約一期方便。寧無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 答 : 若約究竟菩提。體常冥寂。如淨名經云。寂滅是菩提。離諸相故。若以無相之相。於方便門中,不無顯示。令初發菩提心人,分明無惑故。
Thumbnail
「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心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戒律心。淨心即佛。」 夫菩提之道。不可圖度。約一期方便。寧無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 答 : 若約究竟菩提。體常冥寂。如淨名經云。寂滅是菩提。離諸相故。若以無相之相。於方便門中,不無顯示。令初發菩提心人,分明無惑故。
Thumbnail
「如來智海。識浪不生。澄停清淨。至明至靜。」— 古德云 夫真心無形。妙體絕相。云何有報化莊嚴等事。答 : 諸佛法身如真金。相好似金莊嚴具。以金作具,體用全同。從心現色。性相無二。
Thumbnail
「如來智海。識浪不生。澄停清淨。至明至靜。」— 古德云 夫真心無形。妙體絕相。云何有報化莊嚴等事。答 : 諸佛法身如真金。相好似金莊嚴具。以金作具,體用全同。從心現色。性相無二。
Thumbnail
「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Thumbnail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