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創作藝術還是設計產品?

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轉載自作者於2022年首次發表在Medium平台的文章

========================================

筆者在小學時自行設計的兩款桌上遊戲:《大追擊》(圖左)與《密穴屠龍》(圖右)

筆者在小學時自行設計的兩款桌上遊戲:《大追擊》(圖左)與《密穴屠龍》(圖右)

我在讀小學時就很喜歡玩圖板類的桌上遊戲(以下簡稱「桌遊」),甚至還曾製作了幾款自己設計的桌遊與朋友同樂。然而直到2017年時,我才因緣際會地在工作中臨危受命,負責設計並出版一套叫作《UX in the Jungle》的桌遊教具,真正地實現了小學時就有的桌遊設計夢想。

在這幾年間,我陸陸續續利用下班時間參加了一些桌遊設計的課程及社群活動,並體認到一個殘酷的事實:

多數的遊戲都沒那麼好玩,即使是用心設計、完整測試過的遊戲。

由於身為家中主要的經濟支柱,在設計《UX in the Jungle》之前,我雖很想多花時間去體驗各種不同的桌遊,卻常常只能透過閱讀桌遊部落客的開箱文、推薦文來望梅止渴。沒有實際體驗而只透過閱讀文章來理解這些主題包羅萬象、機制新奇有趣的桌遊,讓我對多數的桌遊都抱有美麗的期待。

沒想到這幾年實際投入時間多方體驗各個桌遊專家、達人推薦的遊戲後,我卻發現桌遊其實就跟當今各個產業裡的創新產品一樣 ── 多數常是讓人乍看時覺得新奇有餘,但實際體驗後就會束之高閣的「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

請容我先做個說明 ── 我所謂的「藝術創作」指的是為了表現或傳達設計者的想法與觀點而進行的設計作品。

同樣是畫作,有人喜歡米勒的寫實主義畫風,也有人喜歡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又好比流行歌曲,有人只偏好林志炫細膩高亢、流轉自如的真假音唱腔,也有人只喜歡像伍佰那樣的搖滾滄桑、浪人風格。我們很難說米勒與達利的畫誰的比較高明,若拿林志炫與伍佰相比,也很難說誰的歌唱得比較好聽。因為藝術與美感是主觀的,同樣的創作在不同人的眼中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喜好程度,但沒有說誰喜歡的就比較高尚、誰喜歡的就比較有價值。

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最為人知的畫作之一:《記憶的堅持》("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 1931, 布面油畫, 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最為人知的畫作之一:《記憶的堅持》("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 1931, 布面油畫, 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就算是不叫好的藝術創作也有可能成為賣座的商品,只要銷售的人能夠找到足夠多願意付費的顧客。但在商業世界中,任何未經市場驗證過價值的創新,無論是桌遊或是其他產品,很可能都只是設計團隊孤芳自賞的藝術作品而已。根據知名的尼爾森市調公司(Nielsen Research)數十年來追蹤數萬項消費性市場新產品的研究指出:每年都有約 80% 的新產品未能達成原先預期的市場銷售目標,而被歸類為「失敗」、「令人失望」或是「取消」的產品。

若作為閒暇時的消遣活動,從事桌遊設計時抱持著藝術創作的心態當然無傷大雅。但從事產品的設計時,如果先以滿足設計師個人(或團隊)的偏好而進行設計,事後再將成品當作產品包裝、銷售,就很可能會落入「創新者偏見」(Innovator’s Bias)的陷阱 ── 設計者基於自己對其解決方案的熱情去設計產品,並相信產品問世後將會符合市場或顧客的需求。

我發現:與我一同參加課程、活動、想擔任桌遊設計師的人,甚至是在台上授課、分享成功出版桌遊經驗的桌遊界前輩、講師們,雖然都有比我多玩過數百種桌遊的豐富經驗,而且也跟我一樣對桌遊設計有著滿滿的熱情,但是多數都是抱持著「藝術創作」的浪漫心態而非「產品設計」的商業思維在從事遊戲設計的。

無怪乎即使是那些被最熱情、最用心的設計師經年累月修正、反覆測試過的桌遊,在被出版社選為產品並大量發行時,有時也難逃被殘酷玩家貼上「糞Game」標籤的命運。

用創作的心態把產品當作自己的作品來設計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創作的目的若是為了做成商業產品,那設計的首要目的就該是協助目標使用者解決特定的問題或取得特定的便利,而不是滿足設計師自己的個人期待而已。

產品設計

「設計」是設想和計劃。設想是預先設定目標,計劃則是安排活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與方法。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通常也都有設計的活動,但是藝術創作的設計是「設計者用來達成自己創作目的」的過程,產品設計時的設計則是設計者用來「讓產品顧客或使用者達成其使用產品目的」的方法。

從事產品設計時,設計師的目標不該只是「設計出一套(任意的或自己滿意的)產品」,而是應該先設想:誰是付費購買產品的顧客?誰是產品的使用者?這些顧客及使用者如何透過我們的產品解決特定的問題?他們如何透過我們的產品取得特定的好處或便利(如:提高生產力)?

如果想要設計出賣座的產品,我們甚至得在設計時就預先確認願意付費的顧客人數夠多,並且建立好接觸這些顧客的方法(如:行銷、配送的管道)。如果想要將產品變成一門可長可久的生意,那還得更進一步地預先想好持續改善產品競爭力的策略,才不會讓銷售成績每下愈況、後繼無力。

知名的品質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曾說過「品質源於設計」(Quality is by Design)。我認為好的使用者體驗也源自於設計。產品若要能提供好的使用者體驗,除了要具備能滿足使用者期待的功能以外,還要確保這些產品功能可以穩定地運作、操作起來直覺容易,甚至讓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能感到心情愉快、充滿活力。

要設計出好產品,絕對可以用「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來進行。但若要設計出最好的產品,我則建議要用「先想好、再求有」的策略來進行。除了「想」(做計劃)的成本遠比做出產品後再進行改善所需投入的成本要低很多之外,最主要是:先設想過,才知道計劃時的取捨是否符合設計的目標與策略,並有更多的機會在相同的資源與時間限制下做出能提供最佳使用者體驗的產品。

以桌遊為例,如果在設計時只是想先拼湊出「一套完整(有趣)的遊戲架構」,而不是先想好要帶給玩家的「一個特定的遊戲體驗」,那就很難在後續的設計過程中,建構出能符合目標玩家期待的理想遊戲。

設計其他產品也是。如果沒有先設想好目標使用者並了解其需求,那設計出的產品就容易落入兩種境地:一是變成設計師(或其老闆)的個人藝術創作,二是變成具備許多功能但卻無法充分滿足特定顧客需求的四不像產品。

「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 TDRI)自2014年以來,以「褒揚傑出的創新設計產品與作品」為目的每年辦理「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去年(2021年),有兩項得獎的作品引起了網路上的熱烈討論,一是「三面旋轉快速復位圍棋」,二是「急救充氣擔架」。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這兩件作品的設計並瞭解為何它們會成為熱門的話題 ── 它們比較像是藝術創作或是產品設計

得而復失金點設計獎的「三面旋轉快速復位圍棋」(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臉書網頁)

得而復失金點設計獎的「三面旋轉快速復位圍棋」(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臉書網頁)

用有系統的方法提高產品設計的成功機率

所幸,「創作藝術」雖然還沒有人發明出成功方程式,但「設計產品」卻已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了能提高成功機率的系統方法。

我在2017年設計《UX in the Jungle》桌遊教具之前,由於沒有出版桌遊的經驗,所以在設計時便使盡辦法用上了自己所熟悉的產品設計最佳實務:設定了目標受眾及要讓他們在遊戲中獲得的體驗,再計劃於一定的時間、預算內運用有系統的設計方法達成目標。

結果算是超乎我(與眾人)的預期。這些我在過去十多年用於數位產品設計的方法,讓身為菜鳥桌遊設計師的我第一次設計桌遊就上手 ── 每套訂價近三千元的《UX in the Jungle》桌遊教具,在一年內就售出千套(據在桌遊產業歷練十多年的朋友表示是相當成功的桌遊設計案例)。

最近這一年多以來,我用業餘的時間,以同樣的方法設計了第二套桌遊教具《Café Startups》(也叫《Lean Canvas Cafe》)。接下來,我會記錄並分享整個開發過程與產品設計方法。我相信,我的歷程不僅對桌遊設計新手來說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夠為其他產品的產品經理或設計師帶來一些啟發。

體驗開店創業過程的《Cafe Startups》桌遊教具(產品雛型)

體驗開店創業過程的《Cafe Startups》桌遊教具(產品雛型)


歡迎轉傳本文或追蹤本帳號以閱讀我分享更多關於產品服務創新敏捷專案管理用戶體驗設計的心得或文章。謝謝!


分享關於產品服務創新、敏捷專案管理與用戶體驗設計的心得或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德政 (DJ)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筆者在 2019 年時協助趨勢科技運用遊戲化(Gamification)推動 DevOps 企業文化轉型活動的過程。 你正嘗試應用遊戲化方法嗎?筆者整理了自己的實務經驗,設計了一個「遊戲化設計畫布」工具,用來幫助自己在未來的遊戲化專案中找出設計時的盲點。歡迎來看看如何運用!
這篇文章分享筆者在 2019 年時協助趨勢科技運用遊戲化(Gamification)推動 DevOps 企業文化轉型活動的過程。 跨國企業如何運用遊戲化 (Gamifications) 進行文化轉型?著手進行遊戲化設計前有什麼必須注意的事項?歡迎來看看實際案例!
之前已經與大家談過讓我第一次挑戰就成功設計出有趣桌遊教具的「GO START」專案管理心法當中的 G、O、S,現在就來繼續分享 T、A、R、T。請容我再次強調,這是人人都適用的專案管理心法,上下兩篇一起看完後,你就會發現要掌握專案管理的要點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與大家分享我第一次挑戰就成功設計出有趣桌遊教具的「GO START」專案管理心法。這篇先介紹心法當中的 G、O、S,下一篇會繼續分享 T、A、R、T。這是人人都適用的專案管理心法,上下兩篇一起看完後,你就會發現要掌握專案管理的要點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UX in the Jungle》是一款廣受使用者經驗(UX, User eXperience)設計及軟體開發從業人員好評的教育遊戲。玩佳就算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也能在遊戲中體會到產品開發過程的酸甜苦辣。這篇文章將介紹這款桌遊教具的開發歷程。
2019年五月,我邀請了知名桌遊粉絲團「桌遊菜鳥」的團長 Peter Liao 試玩我設計的《UX in the Jungle》。沒想到幾個禮拜之後,我就在他的粉絲頁裡看到這篇貼文 — 《教育與桌遊的距離,是什麼?》,意外發現他給了我們這套教育遊戲及設計團隊相當不錯的評價...
這篇文章分享筆者在 2019 年時協助趨勢科技運用遊戲化(Gamification)推動 DevOps 企業文化轉型活動的過程。 你正嘗試應用遊戲化方法嗎?筆者整理了自己的實務經驗,設計了一個「遊戲化設計畫布」工具,用來幫助自己在未來的遊戲化專案中找出設計時的盲點。歡迎來看看如何運用!
這篇文章分享筆者在 2019 年時協助趨勢科技運用遊戲化(Gamification)推動 DevOps 企業文化轉型活動的過程。 跨國企業如何運用遊戲化 (Gamifications) 進行文化轉型?著手進行遊戲化設計前有什麼必須注意的事項?歡迎來看看實際案例!
之前已經與大家談過讓我第一次挑戰就成功設計出有趣桌遊教具的「GO START」專案管理心法當中的 G、O、S,現在就來繼續分享 T、A、R、T。請容我再次強調,這是人人都適用的專案管理心法,上下兩篇一起看完後,你就會發現要掌握專案管理的要點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與大家分享我第一次挑戰就成功設計出有趣桌遊教具的「GO START」專案管理心法。這篇先介紹心法當中的 G、O、S,下一篇會繼續分享 T、A、R、T。這是人人都適用的專案管理心法,上下兩篇一起看完後,你就會發現要掌握專案管理的要點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UX in the Jungle》是一款廣受使用者經驗(UX, User eXperience)設計及軟體開發從業人員好評的教育遊戲。玩佳就算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也能在遊戲中體會到產品開發過程的酸甜苦辣。這篇文章將介紹這款桌遊教具的開發歷程。
2019年五月,我邀請了知名桌遊粉絲團「桌遊菜鳥」的團長 Peter Liao 試玩我設計的《UX in the Jungle》。沒想到幾個禮拜之後,我就在他的粉絲頁裡看到這篇貼文 — 《教育與桌遊的距離,是什麼?》,意外發現他給了我們這套教育遊戲及設計團隊相當不錯的評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種期待 還是另一種無奈 感情一路走來辛辛苦苦怎可一竿子打翻 又是漫長等待 也許傾訴著悲哀 我的用心妳應該最明白怎可獨自的離開 一個人陷入想妳愛妳的夢魘 彷彿沉淪於封閉的小空間 多渴望妳的幸福被我成全 能兌現所有的諾言
Thumbnail
人們似乎對繪畫有一種崇高的印象,認為這是一份「以半吊子的心態是絕對做不好」的工作。但事實上卻是有很多人做了其他工作,發現自己在那個領域混得不好,所以孤注一擲來畫畫的。這種「半吊子」的傢伙意外地挺多的。 然後這些「半吊子」的傢伙就這樣在無意間成了大師,這業界就是如此荒唐。 所以就算你先以其他學業為
Thumbnail
我在追夢這條路上,認識了許多創作者──無論是來自繪畫、漫畫、音樂、圖文、小說、詩詞等等創作領域的人,我發現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 這些人通常對這個世界的某方面都具備一定的敏銳度,而且心思更加細緻。特別是那些作品擁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人,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就源自於那纖細敏感的靈魂。 既然比起一般人更能
Thumbnail
不要一直害怕。努力彰顯自己的價值吧!只有這樣,可以讓你安心走過職場。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糾結過標題這件事。 前陣子和同樣有在寫作的朋友聊天,我們討論起這個問題:「若想把創作跟平常生活圈分開該怎麼辦?」 首先,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想把「創作」跟「生活圈」分開。 更何況若抱怨某人被看見,那就更尷尬了,想賴都賴不掉(X 把話題拉回來,若想將這兩者分開,通常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親愛的新格友、老格友們好!最近是否發現 方格子 vocus 格友俱樂部 變得比之前更熱鬧更歡樂? 然後然後,是不是有些格友的名稱旁邊,還多了一個「版主」徽章?是的!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方格子與創作者之間人與人更緊密連結的計畫喔~(撒花) 方格里長上線啦!
回想海苔醬所發佈的人生第一篇部落格文章,就是獻給了當時人人都在用Yahoo奇摩無名小站。在青春無限的高中時代,身邊的人一定都會有無名帳號,好像沒有部落格就趕不上流行,通常大家會在部落格寫些自己的生活心情瑣碎事,或是沒甚麼涵義的廢文(?)
Thumbnail
  在我們創作者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都市傳說──   傳說中,冰山一角可以形容「願意浮出水面的讀者們數量」。   也就是說,今天假如作品PO出去有一千個點閱率好了,那麼通常只有一成左右的人會按讚或給GP或是留言等回饋,不過坦白說,我覺得算一成可能也太高估了。   然後這一成裡面,如果今天創作者推出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種期待 還是另一種無奈 感情一路走來辛辛苦苦怎可一竿子打翻 又是漫長等待 也許傾訴著悲哀 我的用心妳應該最明白怎可獨自的離開 一個人陷入想妳愛妳的夢魘 彷彿沉淪於封閉的小空間 多渴望妳的幸福被我成全 能兌現所有的諾言
Thumbnail
人們似乎對繪畫有一種崇高的印象,認為這是一份「以半吊子的心態是絕對做不好」的工作。但事實上卻是有很多人做了其他工作,發現自己在那個領域混得不好,所以孤注一擲來畫畫的。這種「半吊子」的傢伙意外地挺多的。 然後這些「半吊子」的傢伙就這樣在無意間成了大師,這業界就是如此荒唐。 所以就算你先以其他學業為
Thumbnail
我在追夢這條路上,認識了許多創作者──無論是來自繪畫、漫畫、音樂、圖文、小說、詩詞等等創作領域的人,我發現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 這些人通常對這個世界的某方面都具備一定的敏銳度,而且心思更加細緻。特別是那些作品擁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人,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就源自於那纖細敏感的靈魂。 既然比起一般人更能
Thumbnail
不要一直害怕。努力彰顯自己的價值吧!只有這樣,可以讓你安心走過職場。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糾結過標題這件事。 前陣子和同樣有在寫作的朋友聊天,我們討論起這個問題:「若想把創作跟平常生活圈分開該怎麼辦?」 首先,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想把「創作」跟「生活圈」分開。 更何況若抱怨某人被看見,那就更尷尬了,想賴都賴不掉(X 把話題拉回來,若想將這兩者分開,通常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親愛的新格友、老格友們好!最近是否發現 方格子 vocus 格友俱樂部 變得比之前更熱鬧更歡樂? 然後然後,是不是有些格友的名稱旁邊,還多了一個「版主」徽章?是的!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方格子與創作者之間人與人更緊密連結的計畫喔~(撒花) 方格里長上線啦!
回想海苔醬所發佈的人生第一篇部落格文章,就是獻給了當時人人都在用Yahoo奇摩無名小站。在青春無限的高中時代,身邊的人一定都會有無名帳號,好像沒有部落格就趕不上流行,通常大家會在部落格寫些自己的生活心情瑣碎事,或是沒甚麼涵義的廢文(?)
Thumbnail
  在我們創作者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都市傳說──   傳說中,冰山一角可以形容「願意浮出水面的讀者們數量」。   也就是說,今天假如作品PO出去有一千個點閱率好了,那麼通常只有一成左右的人會按讚或給GP或是留言等回饋,不過坦白說,我覺得算一成可能也太高估了。   然後這一成裡面,如果今天創作者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