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in a nam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What's your name?)
發音的事,暫且擱置;
但一開口,就直問名諱?
這種英文,只怕不太對!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posts/10215662538090086?ref=embed_post 蕭文乾20181228發表於臉書

raw-image


逢人便問「花秋念」,可知多不上檯面?

臺灣有多少孩子,英文起手式就是、、、「花秋念」?

( What's your name?)

--

發音的事,暫且擱置;

但一開口,就直問名諱?

這種英文,只怕不太對!

--

在下淺見,幾條 What's your name? 的替代路線:

1. 從直球對決,變曲球迂迴:

May I please know your name?( Please 記得用 please. 歐美俗稱此字為 the magic word. 果然神奇,歐美人士不離口的字,在臺灣太常消音消失,非常可惜,因為這是少數又簡單,又充分自重、重人的字。)

2. 從頤指祈使,變示弱祈禱:

I hope you can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 Again, please. Please. 禮多人不怪。)

3. 從粗魯唐突,變儒雅求助:

I'd be happy / honored to know your name.

( Honored 有點小突兀,除非你是英國小王儲, in which case 請記得honor的nor直接唸輕聲的「呢」,別翹舌。Please. )

4. 從傻傻被動,變慧黠主動: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Wen.

( 這叫說話爽氣漂亮。對方若還不識趣也報上名來,您就跳接再聯絡Byebye. )

5. 從生活會話,變搭訕酒吧:

My friends and I made a bet.Your name must be as beautiful as you.They say Belle.But I'm guessing...秀蓮?

( 不好意思,我已無倫次。)

6. 從單純講話,變雙關講究:

I'd be pleased if you could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 這是莎翁慣用伎倆,小學英文教到這個份兒上,可以到英國小王儲的御書房去行走行走了。)

--

連小學英文,都驚覺很不熟?

歡迎來上課,容我細說從頭!

「小學英文大學問」報名連結:https://bit.ly/2EGZ5Aw

#課程內容就是我拿小學六年的英文課本#帶大家唸準#幫大家導讀#教大家活用#以上屬於活用的牛刀小試

以下是一點點小牢騷:

若我來主導臺灣小學英文教學,我一定把夠簡單、夠切題、夠應景的莎士比亞,當最重要的補充教材來源。

原因無他,在西方,莎翁就是無人不知,無人盡曉的第一把交椅。

莎翁真的不難懂,只是伊莉莎白英文,剛接觸有點門檻。

輕輕一跨,有人推一把,也就過了。

例如,我附上的玫瑰花的圖說,是引述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名言:

朱麗葉感嘆說: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因為她喜歡的羅密歐姓羅,但是羅、朱兩家,是世仇。有什麼仇呢?也沒有。就是姓氏不對,就看不順眼、聽不順耳。

她感嘆說:

區區一個名字,是能帶多少實質?

我們管它叫玫瑰的那個東西

不管它改叫什麼,還不是芬芳無異?

( 莎氏筆雅著;蕭文乾譯 )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文是這樣的:肚子先裝墨水,再動手不遲; 而「吸收」二字,是一輩子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精緻工程。
而在我賣掉房子,咬牙fuck it後, 在我把240萬保證金丟進水裡後, 我們在這個充滿無奈跟惡意的選舉制度下, 終於得到了一個政黨票的號碼:3號。
您可以改變臺北的房價荒謬嗎? 您可以改變臺灣的雙語政策嗎?
我們臺灣孩子,可以沈浸在這顆球上最美麗的雙語三文教育。 可以天天讀詩,天天寫詩,天天是詩。 這十四行,都是雙語,都是自然、社會、音樂、美術、中文。
孩子們,別再向後看:請向前看、向上看、向裡看。 前面,是國際的社會; 上面,是文學的天空; 裡面,是自己的母語。
#因為苦過您的苦#因為迷過您的路#我知道怎麼帶大家走出去 #政黨票選舉是手段#改英文課綱是目標 #幫助耶穌最鍾愛的眾生是恆動的願力
人文是這樣的:肚子先裝墨水,再動手不遲; 而「吸收」二字,是一輩子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精緻工程。
而在我賣掉房子,咬牙fuck it後, 在我把240萬保證金丟進水裡後, 我們在這個充滿無奈跟惡意的選舉制度下, 終於得到了一個政黨票的號碼:3號。
您可以改變臺北的房價荒謬嗎? 您可以改變臺灣的雙語政策嗎?
我們臺灣孩子,可以沈浸在這顆球上最美麗的雙語三文教育。 可以天天讀詩,天天寫詩,天天是詩。 這十四行,都是雙語,都是自然、社會、音樂、美術、中文。
孩子們,別再向後看:請向前看、向上看、向裡看。 前面,是國際的社會; 上面,是文學的天空; 裡面,是自己的母語。
#因為苦過您的苦#因為迷過您的路#我知道怎麼帶大家走出去 #政黨票選舉是手段#改英文課綱是目標 #幫助耶穌最鍾愛的眾生是恆動的願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Thumbnail
「你有什麼什麼資格、你憑什麼講我?」知道老外習慣用什麼句型,就能用道地英文向人嗆這句話。
KET SPEAKING EX.   What is you name? What is your surnam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m come from Taiwan. (x) I come from Taiwan. (O) / I’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Thumbnail
「你有什麼什麼資格、你憑什麼講我?」知道老外習慣用什麼句型,就能用道地英文向人嗆這句話。
KET SPEAKING EX.   What is you name? What is your surnam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m come from Taiwan. (x) I come from Taiwan. (O) / I’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