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孩子不想學才藝了,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晚上睡覺前,也就是芭蕾舞課的前一天,9歲的孩子忽然跟我說「我不想上芭蕾課了」。

「是明天不想去,還是不想繼續了。」我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

「不想繼續了。」孩子說,「我好像沒有那麼喜歡芭蕾。」

這不是第一次孩子退出芭蕾,在她四歲的時候曾經學過芭蕾,小女孩嘛穿上美麗的舞衣,就很開心活蹦亂跳。然後她的芭蕾生涯告終是在六、七歲的時候,老師給她們試穿真正的芭蕾舞鞋(前面是硬的以便墊起整個腳尖),她發現,這是一條很痛的路,於是果斷退出。

來到加拿大,去年剛好看到社區中心有芭蕾課程,她心動想再次嘗試,想再給自己和芭蕾一次機會,好知道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年開一次的課程為期9個月,除了每周上課,在期末要去表演中心登台演出,不失為一次有趣的經驗,再說,媽媽私心想看孩子的表演,於是在孩子說「我想要再試一次」並且「我一定會走完這一年」報名了!

當孩子跟我說「不想繼續」的時候,我還是有點衝擊。這個課程已經走了一半,孩子們練習完基礎舞步,正要開始學習那支表演的舞,退出不是很可惜嗎?


退不退的思考

其實孩子柔軟度高、動作完成度高,雖說每周的課程並不特別期待,但每次上完課又給人一種很開心的感覺。我知道芭蕾本就不是容易的路,倒沒有期待孩子成為專業舞者,但期待她從這整個經歷中體驗,不輕易放棄、盡力做到最好,在最後的演出感受在舞台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我詢問了孩子想退出的原因,她說「不想表演」、「沒那麼喜歡」,我直覺的詢問:「難道妳不想試一試,看看演出是怎麼樣呢?」哈哈,得到的答案當然是:「不想!」我試著鼓勵她抱著嘗試的心情,不過當然是不起作用,在她去睡時結束了這場鼓勵會討論,母女不歡而散。媽媽也抱著沮喪的心情 (嗚嗚嗚~看不到表演了~~不該堅持點勇於嘗試點嗎?)

孩子的爸倒沒有一點糾結,瀟灑地說:「不喜歡就早點停損也好。」

於是,我整理了情緒思考了一陣,我決定把這個決定交給孩子。第二天,我平靜的對她說,「妳確定不會後悔嗎?」孩子點頭,「那今天上課結束後,我會跟老師說我們退出了。今天就會是最後一堂。」 

 

才藝/課外活動,孩子到底為何而學?

學才藝或參加課外活動的初衷是為孩子找到喜歡做的事、嗜好,萬一真的發現孩子有特殊潛能便可以好好培養,如果不喜歡,逼著孩子學就失去初衷了,畢竟要走的遠必須要喜歡!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誘惑吸引大人們偏離初衷,例如想看小孩在舞台上表演,期待升級打怪晉級,最好還贏得個獎牌獎杯好寫在履歷上,好炫耀一番我家小孩真厲害,順便完成自己年輕時未盡的夢。所以要幫助孩子真正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愛,我們還得克服諸如此類的誘惑。

此外,如果不想孩子老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活出不想要的人生,除了不逼他們忽略上述誘惑,還是必須回過頭來問:「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孩子很大概率會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樣,但媽媽我內心聽了這答案總不免洩氣,但現實上是,他也在尋找,而這個尋找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比上什麼課、學什麼東西更珍貴的

所以我整理思緒,歸納出孩子的學才藝路徑,特別想和糾結學不學的爸爸媽媽分享,因為這看起來非常水到渠成,我們做家長的不妨放輕鬆,孩子終會找到屬於他們的「那件事」。


解碼學才藝路徑,掌握每階段學習重點

1 讓孩子多方嘗試

試過才知道喜不喜歡,小的時候學就是玩,玩就是學,依孩子年齡能嘗試的就可以開始報名體驗課或短期課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力。如果孩子提出想試,而時間和預算又允許,那為什麼不呢?

〇階段重點:挑選友善的環境和有愛心的老師,為興趣萌芽。


2 特別喜歡的事就會留下來

或許有些課程孩子中途不喜歡就退出了,如果孩子提出「不想上」不妨和孩子討論不想上的原因,討論「如果怎樣」會想上(換個地點、換個老師、換個時間…) 如果還是真心不喜歡,那就退出吧! 時間畢竟要留給喜歡的事。

退出的也別太覺得可惜,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又想再捲土重來再次學習了。

〇階段重點:鼓勵孩子思考解決方案,培養進退有據,理智做決定。


3 加強孩子特別喜歡的事

一旦有孩子特別喜歡的事,肯定他的努力和表現,因為喜歡的事讓我們每個人也變得獨特起來,而喜歡的事受到肯定感覺特別開心。此外,也可以帶著孩子欣賞那個領域厲害的人的表現,舉例來說,孩子喜歡打球,一起看場球賽,孩子喜歡玩樂器,一起去音樂會。

〇階段重點:肯定孩子喜歡做的事,培養自信心。


4 幫助喜歡的事變成專長的事

通常喜歡的事會變成擅長的事,為孩子挑選能砥礪他們的老師,鼓勵孩子參加挑戰,比如說鋼琴檢定、球類比賽、參加校隊等,都是讓孩子的興趣變成的專長的歷練。

〇階段重點:鼓勵孩子培養恆毅力,勝敗乃常事,但有面對挑戰的勇氣就已經勝了。

這個路徑是不是很減壓很輕鬆少些糾結? 看似很簡單,有人或許會想可是孩子好像還沒有特別喜歡做的事,該怎麼辦? 沒關係! 那就繼續找唄! 才藝學不學是其次,但是在路徑中每個階段的學習才是大人和孩子最可貴的經驗啊!


後記:

第二天孩子上芭蕾課時,媽媽我忍不住在教室的門外偷看,欣賞女兒的舞姿,難免惆悵:「這孩子明明跳得很好啊!」要跟老師說告別的話、離別的心情我都已經準備好了。這孩子瞥到門外的我,竟對我做出一個我看不懂的手勢(是暗號嗎?)外加唇語,看上去似乎還有點著急。

下課門一開,孩子就衝到我面前說,不用跟老師說了,我要繼續! (這……)

「ㄟ那就代表妳要認真堅持到最後表演喔!」「好!」她乾脆的回答。好吧! 感覺這種劇碼還會在成長過程中持續上演,無論如何,耶! 媽媽又有表演可以期待了!


孩子想要退出已經學了一陣子的才藝或課外活動項目,你會怎麼辦呢?要堅持還是及早退出,你的看法是怎麼樣呢?

1 好呀好呀 要退就退吧 不喜歡算了

2 不行!哪有要退就退的!免談!

3 詢問為什麼要退,鼓勵別這麼早放棄,孩子真的不想繼續就退吧。

4 其他

我很想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有任何經驗和想法都歡迎分享喔!


我是那個媽媽,喜愛閱讀、寫作、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按下追蹤,讓我知道你喜歡,我也會到你的沙龍轉轉! 感謝你的鼓勵與支持: )


avatar-img
102會員
46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67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6
我會尊重孩子的決定,若他真的要退出,就讓他暫時休息一下。之前我兒子學鋼琴也是這樣,本來他很喜歡,卻因為我常常催促下造成了壓力,導致親子關係失和,我覺得很不值得。後來停了半年,跟他好好溝通確認真的喜歡鋼琴,才開始恢復學琴,之後我就交給他自己全權自己管理,我只有在他看不懂需要我的時候才給予協助。這樣對我們親子關係都好,畢竟我希望,學琴對他來說,是一種紓壓管道,而不是壓力的來源。
6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1
1
IvyTravelChannel 暫時休息留出思考的空間。恭喜找到互相都接受的學琴模式,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分享
1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1/27
5
謝謝你點讚我在討論區的留言,很高興認識你!媽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她自己決定繼續與否。孩子最後決定面對挑戰。好美麗的故事,也謝謝你分享心得~
5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9
1
黃璧怡 很高興認識你~謝謝你的留言,我找到你家了剛剛去串門子:)
1
Long-avatar-img
2024/01/25
5
方格子需要更多不是寫「股市分析」的創作者加入……
5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6
Long 一起加油!
媗日-avatar-img
2024/01/25
5
我想起了我的鋼琴課,那時三年級的我也吵著不上了,那時父母也極力挽留,不過到後來六年級還是停了。我想當年的我可能覺得老師太嚴格了,而漸漸失去了彈鋼琴的初心,彈鋼琴不再快樂,而是負擔。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其實也不後悔,畢竟是自己深重考慮的後果,而不是草率決定。
5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6
2
媗日 嚴格的老師好像是很多人停掉鋼琴課的原因(我也是)。妳的心態很值得效法,思考過考慮過就不會後悔。有時會想,當時有繼續學多好,但事實是,真的想學隨時都可以再開始,只是沒那麼喜歡罷了:)
2
我好像在孩子參加前就會做好溝通,當然孩子還是會遇上想要放棄的點,我會再鼓勵看看,當然也會讓他休息一天再好好想想。有時候會發現小孩只是一時倦怠,就跟大人一樣!
5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新年的到來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時刻,每年這時候,對我來說最有儀式感的的就是訂下新年計畫了。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和孩子一起訂下新年計畫,還有新年計畫範本可以參考。孩子從訂下新年計畫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學到如何設定目標和追求夢想,還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共度別具意義的親子時光。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新年的到來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時刻,每年這時候,對我來說最有儀式感的的就是訂下新年計畫了。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和孩子一起訂下新年計畫,還有新年計畫範本可以參考。孩子從訂下新年計畫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學到如何設定目標和追求夢想,還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共度別具意義的親子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上一個連休2天後的上課日 妞走向校園幾步後,又往回走向我 突然垮下臉,眼淚一顆顆滾滾滑落: 「媽咪抱抱!我好不想上學喔!我放假兩天後,就不想上學了...」 給妞一個很長、很久的抱抱後 感覺妞準備好了 我對妞說:「好了,去吧!祝妳今天玩的開心」 那天下午去接孩子時 她笑嘻嘻地一直分享學
八年了,女兒跳《芭雷舞》也那麼長的時間過去了,從她還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她喜歡、她想學。 我們並沒有特意要栽培孩子跳舞,只是讓孩子學習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記住複雜的舞步、學習與其他同學一起共舞養成團隊合作、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勇於在台上展現自己。 當然,過程總是起起伏伏,有歡笑就必定有痛苦…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群非常相信我的舞蹈專業的家長們。 三年多前疫情期間大都會歌劇院表演暫停,我因為多了好多時間就到一間當地的舞蹈教室教小朋友芭蕾。但由於我一直不習慣這間學校的隨性經營方式所以我當時決定在學習結束後辭職。 其中一位中國人學生的家長得知後跑來問我願不願意自己出來授課?她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安親班接孩子回家後,發現她尚未完成功課,我責怪她沒有把握時間把作業寫完,孩子解釋因為擦拭寫不好的字用了許多時間。我敦促她趕快寫,以免來不及去上晚上的才藝課。   安頓好小孩,我在廚房忙著,聽到在寫字的小孩突然情緒失控,在生字簿亂畫一通,她心急的想寫好,但過了半小時,卻只寫了三個字,她崩潰大哭著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上一個連休2天後的上課日 妞走向校園幾步後,又往回走向我 突然垮下臉,眼淚一顆顆滾滾滑落: 「媽咪抱抱!我好不想上學喔!我放假兩天後,就不想上學了...」 給妞一個很長、很久的抱抱後 感覺妞準備好了 我對妞說:「好了,去吧!祝妳今天玩的開心」 那天下午去接孩子時 她笑嘻嘻地一直分享學
八年了,女兒跳《芭雷舞》也那麼長的時間過去了,從她還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她喜歡、她想學。 我們並沒有特意要栽培孩子跳舞,只是讓孩子學習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記住複雜的舞步、學習與其他同學一起共舞養成團隊合作、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勇於在台上展現自己。 當然,過程總是起起伏伏,有歡笑就必定有痛苦…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群非常相信我的舞蹈專業的家長們。 三年多前疫情期間大都會歌劇院表演暫停,我因為多了好多時間就到一間當地的舞蹈教室教小朋友芭蕾。但由於我一直不習慣這間學校的隨性經營方式所以我當時決定在學習結束後辭職。 其中一位中國人學生的家長得知後跑來問我願不願意自己出來授課?她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安親班接孩子回家後,發現她尚未完成功課,我責怪她沒有把握時間把作業寫完,孩子解釋因為擦拭寫不好的字用了許多時間。我敦促她趕快寫,以免來不及去上晚上的才藝課。   安頓好小孩,我在廚房忙著,聽到在寫字的小孩突然情緒失控,在生字簿亂畫一通,她心急的想寫好,但過了半小時,卻只寫了三個字,她崩潰大哭著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