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書名:
The Cafe on the Edge of the World: A Story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簡體書名: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本書作者:John P. Strelecky 約翰.史崔勒基
這是一本寓意於故事中的小書,書中的主角約翰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想要度假,卻遇到大塞車,索性掉頭駛離車陣,卻在荒野中迷了路,在路的盡頭,進去一間店名為「你為什麼在這裡?」的咖啡館。深夜中,汽車快沒油,又餓又累的約翰索性進去這家小店,坐下來,發現咖啡館菜單很奇怪,上寫著三個問題:
你為什麼來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實現自我了嗎?
在與店員、大廚以及咖啡店中其他旅客的對話中,約翰逐漸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三個問題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個問題,你"當下"在這裡是為何實現什麼目的?這個目的重要嗎?是你的「存在目的」嗎?存在目的(Purpose For Existing, PFE)是貫穿這本書的主題,找到你的存在目的,讓它成為你生活中主要的部份,這樣就回答了後面兩個問題:既然你已經在做你人生中想做的事,你就不害怕死亡;而逐漸實現存在目的過程中,也是實現自我的過程。
在這本書中,有三個我印象較深刻的故事:
言談中,女店員凱西分享她浮潛時的經驗,在海水中遇到了美麗的綠蠵龜,凱西奮力划水想要跟上綠蠵龜,但是卻很難抵抗海流的阻力,但反看綠蠵龜,卻優雅的划水前進,似乎很輕鬆?原來,綠蠵龜順著海流前進,可以輕鬆地游得比較快,牠不與海浪搏鬥,而是利用海的力量。如果你不能和自己想做的事齊頭並進,就會在許多事情上浪費無謂的精力。在生活中,迎面而來的浪潮就是所有的人、活動,以及所有想要侵占我們注意力、能量和時間,卻和我們「存在目的」無關的事件。我們要專注在對我們有用的浪潮,就是那些能幫助我們達成「存在目的」的人事物。這個故事是在提醒我們覺察當下的時間、注意力,不要花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這個故事較有名,很多書、文章都有提過,各有各的闡釋。一位富翁在旅遊至海島的途中,遇到島上樂知天命的漁夫時的對話。富翁建議漁夫應如何經營、努力擴大事業,二十年後就可以像他一樣到小島旅遊度假,但漁夫反問:「你努力二十年才能度假,但我現在就天天在小島度假啊?」
故事的意義是,每天我們都有機會實踐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用等到退休再做。我們應當每天花時間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想做的事情留在未來。說到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有看過幫富翁"平反"的後續版本。雖然漁夫現在過著富翁夢想中的退休生活,但是漁夫並沒有其他選擇,富翁可以今天在海島、明天在深山,後天又回到便利的城市中,但漁夫今生可能只能在這個島中。到底哪種生活才是正確的呢?我覺得沒有所謂的正確方式,只有對你而言最適合的"平衡"版本,我們要努力到哪種生活水平、哪種認知程度,才能過上自己舒服的生活呢?若只有一味的追求提高生活水平,但卻沒有相應的內部認知水準,可能會陷入無止境的追求財富而無法滿足,或者忽略當下才能享受的幸福(如家人、健康)。反過來說,對當下歲月靜好滿意的平凡人,認認真真的享受和家人朋友生活的柴米油鹽,或許是更好的平衡?
一個客人總是夢到自己要打一桿非常難打的高爾夫球,球不是在窗框上,或是在岩石斜面等各種荒唐難打的地方,越是練習揮桿,就越是焦慮緊張,每晚一直面對難題,令人很沮喪。突然有一天,他又做了這個夢,但當他不能再更沮喪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可以把球撿起來,放到別處再打。原來,並沒有什麼超級難題,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在意他擊球的位置。這個故事是在說,不管別人讓我們相信什麼,不管我們從小學到的是什麼,不管外在影響是什麼,我們都可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永遠不要因為其他人事物失去自己對命運的掌控。
綜合以上三個故事,我們要怎麼生活呢?看來只能是「我不是在找尋存在目的的路上,就是正在實現存在目的。」我們應該把握當下,不要寄託在未來,因為未來就是現在每個當下累積成的,我們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要集中資源在找尋、或者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而這件事是什麼,不應該受到他人的想法影響,而是必須出自我們內心、真正嚮往的事。這是一本輕鬆好讀的小書,書中時不時有彩色插圖,在主角約翰和他人閒談中,用比較輕鬆的方式思考人生目的這個大議題,適合在安靜悠閒的假日細細閱讀,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