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當卡奴?那你為什麼這麼沒有創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資本主義裡頭,公司的遊戲規則是:「錢拿出來最多的人說了算!(股份最多的人)」,你不用很有創意,你只要夠本錢去買下別人的創意就可以了,然後,用別人的創意來幫你賺錢。
raw-image

 

    資產配置與風險規劃都是在「人生課題」當中很重要的一門課,但除非是就讀相關的金融科系領域的人,不然都無法先建立有好的觀念,然後才進入社會。貸款是一項高風險的資金運作方式,運作的好是項好的資金槓桿,但是貸款債務運作的不好的話,你可能還會變成貨真價實的「卡奴」。

 

    不論原先的任何借貸原因為何,淪為「卡奴」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幾乎所有推銷信用卡的銀行業務代表,都沒有告知太多客戶在使用上所必須擔負的財務責任與風險,尤其是在「預借現金」的使用部分;若消費者自身可以承擔的風險、償還能力與債務管理沒做好規劃,就逕行使用信用卡或是現金卡來預借現金的話,很容易就會去忽視該財務操作的特性:也就是其風險性可能會遠高於便利性的本質。所以我們要不要先稍微冷靜思考一下再說,必須謹慎小心來面對這個問題;因此只要先簡單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就可以了:這是短期的借貸還是長期的借貸?借貸的目的為何?借貸的償還方式有沒有問題?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借貸方式?(例如標會、青創貸款、房屋抵押貸款、向親友長輩借款等等)。當你越清楚自己借貸的動機與償還計畫的時候,你才有資格去做借貸。

 

    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一個事實,假設你打算借貸這筆錢來做投資的話,基本上你就是在賭博!因為銀行除了賺取手續費外,信用卡循環利息或是現金卡預借現金的收取利息都高達接近20%,這代表說你的投資報酬率必需要有超過20%的獲利,你的這個策略才算是正確的。如果你的投資方式沒有辦法達到一個月馬上有20%的獲利水準,麻煩就請你打消這個念頭吧,如果有背負債務的建議請先還債,然後再想別的方式來做投資,因為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借錢投資博翻身,恐怕只是更加雪上加霜。就阿佘個人的投資操作經驗來看,一個月要達到20%以上的獲利,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難度其實非常的高。

 

    如同投資一樣,我們會在股市之中留意高殖利率的股票,也會去精算不同績優股在殖利率上的差別,所以我們也要用同樣的角度,來檢視我們所面對的所有財務狀況;因此以卡債來說,卡債的利率接近20%,是遠高於目前市面上所有存款利率的,所以卡債必然是要先優先處理掉的部份,一有錢就要先還掉,而不是傻傻地去做存錢,其他例如學貸、房貸、車貸、創業貸款等較低利的貸款,同樣是利率最高的必須要列為優先償還。而最好的貸款運用方式,則為運用低利率的貸款,去創造出高報酬,報酬率高於貸款所要償還的利率,就是好的財務運用

 

    如果要說避免成為「錢奴」有什麼法則,那麼第一條肯定是:「收入要大於支出」,而第二條當然就是:「不要忘記第一條!」,然而背負卡債就是一條大忌,背負卡債就等同於你每個月的現金流都必須流到銀行裡頭去做償還,每個月都要付款給銀行,且卡債的高利率特性注定你會因此成為徹底的輸家;很多人都知道用「72法則」(使錢翻一倍所需的年數乘以投資報酬率等於72),來估算資產翻倍所需的投報率該如何計算,例如每年8%投報率,則需要72除以8,等於9年的時間可以翻一倍,但是卻忘掉負債也是同樣具有「複利」的特性。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同樣負債的威力用複利來做計算,也是同樣殺傷力不輸給原子彈,甚至會讓一個人永遠無法再站起來;因為若依據「72法則」來做逆向估算的話,那麼你的卡債利息為18%,就代表你的原始債務會在4年內就增加為一倍(72除以18=4)!

 

    無論如何都要有一筆緊急預備金,至少佔總資產的1~3成,這是用來谷底翻身的,例如遇到金融海嘯這種天大的股災時,你才有本錢可以下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有高勝算的投資機會來臨時,若是沒有資金可以進場,是件很悲哀的事情;進入股市中,最讓人稱羨的莫如:「高點有股可賣、低點有錢可買」,若是不懂得做出適當的資金控管,在適當的位置作出正確的資金部位控管,那可真是曾面臨過「追高殺低」(套在高點、殺在低點)的投資人心中永遠的痛痛楚。

 

    有錢,有資本實在是太重要了。你有了一個絕佳的創意、或是技術發明,但是你卻沒有錢,只好找股東集資來完成,但是因為自己本身並沒有拿錢出來,理論上你連股東都沾不上邊,最多公司成立之後,你只是成為其中的一名員工,無法享有公司營運成長的最大化獲利。充其量只是成為公司裡不不可或缺的研發主管或是工程師而已;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頭,比的不是創意,而是資本。當公司要增資擴大時,即使你是原本股東,但是因為沒有拿出錢來參與增資,你的股本就會逐漸被稀釋掉,最後在個人權益與發言權、存在感逐漸遞減之下,你往往會是選擇離開的。發明一個賺錢的產業、生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懂不懂得拿出資本去獲取最大的獲益。在資本主義裡頭,公司的遊戲規則是:「錢拿出來最多的人說了算!(股份最多的人)」,你不用很有創意,你只要夠本錢去買下別人的創意就可以了,然後,用別人的創意來幫你賺錢。

 

    我們往往被灌輸了,要好好念書、然後好好找個穩定的工作,來維繫這個金錢制度的「聽話照做」模式運行;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生,不繼續唸大學怎麼比的過人家,一定要有大學文憑的社會集體意識於是產生,因此很多父母或是自女本身就開始背負著沉重的教育費負擔,包括背負沉重的學貸與支付補習費那些,僅有資本可能都花費在這裡了。畢業的同時,除了有張畢業證書之外,另外還有接近50萬的學貸,一畢業就要先還債,何等悲哀?如果你從小學5年級一路因「升學體制」而補習到考大學的18歲為止的8年裡頭,每月的補習費支出平均是5,000元,那麼你若不去補習把這筆錢省下來的話,5,000元×12個月×8年=480,000元;代表當你大學畢業時不但不用背負50萬元的學貸,你甚至反到有接近50萬元的資金可以運用,可以選擇創業開公司、出國遊學、做些小生意、投資金融操作、甚至連買間小套房的頭期款都有了,這一來一往的差距就差很多。

 

    而有很多個人發展的機會,也經常都會隨著「聽話照做」的模式而逐漸淡忘掉,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不都有些看似天馬行空、亂七八糟的「我的志願」嗎?怎麼幾乎都到了15歲,全部志願都自動更改為「唸大學」呢?如果曾雅妮照這個版本乖乖唸書的話,現在哪來的世界高球冠軍?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都給忽視了,被主宰社會體制的媒體給集體催眠,讓很多年輕人沉迷在一堆談論八卦的節目、灑狗血的電視連續劇、強調藝人或名人醜聞的爆料新聞與書刊、或是各式娛樂與遊戲裡頭。他們對政治、經濟還有環保等議題根本漠不關心,覺得沒有意義,只想著哪邊可以不用做些什麼事,就有著白花花的鈔票可以領,然後繼續過著他們的玩樂生活。

 

    所有的意義都是由自己決定的,你永遠不用跟隨別人的腳步、社會或是父母的期許來走,你可以更有創意來決定自己該怎麼走,由自己來負責自己的人生;支票與鈔票是上等人用的武器,平常人用的武器叫做創意與勇氣,而一般人除了缺乏勇氣之外,還極度缺乏創意。

 

    如果你一進入學校就讀,校方就願意答應你:不必準時上學、不用穿制服、不用寫作業、不用考試…,然後每學期都是直接給你優秀的成績,請問你覺得這樣真的是好事嗎?這樣的畢業證書是否真的具有價值?偷懶是無法創造價值的,相反地,經驗的取得與轉換,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阿佘有開設「創意激發」的課程,而「創意激發」所涵蓋的範圍很廣泛,對於一般想要找尋突破的人來說,阿佘是建議先聚焦在一個重點上就好:「就是要如何把自己的經驗變得有價值?」例如你熱愛騎單車而去環島,就可以把這樣的單車環島經驗寫成一本書;因為熱愛烹飪,雖然只是家庭主婦,但是也是可以透過部落格來分享自己的經驗;而個人減肥的成功經驗分享,更是經常可見不是嗎?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逆轉勝」的例子,人生中有轉大轉變與對比的經驗故事,例如從流氓變成教授、從殺人犯變成牧師、從賣菜婦變成時代百大人物、從賣米變成台灣經營之神、從負債100億而起死回生、從檳榔西施變成奧運金牌、從100KG胖妹變成50KG模特兒、從身障者變成國標舞后…,每一個都是發生在台灣可以找到的真實例子。

 

    很多領域其實在「專門化」之後,才會變得更有商機,商機有時候就來自於你的專門化,你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達人,而且是越快越好、讓越多人知道越好,成為該領域的前驅者。例如從事按摩行業的按摩師有很多,但是你若是標榜「美胸按摩達人」、「美腿雕塑達人」、「瘦小腹專家」、「美臀專家」的話,你就可以把自己給「專門化」,成為裡頭的達人。創意要的就是你必須要與別人做不一樣的事,或者是你把你做的事給全新包裝,讓它看起來就是與眾不同!

 

    誰說你不能從卡奴變成卡神?你的每一個經驗都可以是具有價值的,可以感動自己的,同樣可以感動別人,而感動是一種非常巨大的行銷力量,行銷經驗有時候就是行銷一種感動。如果你總是愛胡思亂想,幻想有個神祕的魔法世界存在於現實世界裡頭,並且有個魔法學校,你會覺得寫下這個故事的《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在成為億萬女富豪之前本來會是個接受救濟金的單親媽媽嗎?創意不見得要用實體商品的發明才能夠說是一個創意,創意也可以是一個故事,誰說你的故事不具有價值,不要小看你自己,也別小看你自己的經驗與故事。

 

    所有的挑戰、困難、障礙、問題,背後都潛藏一個具有價值的故事,只有在你被它打敗時你才無法挖掘到它本身具有的價值,而當你戰勝它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當你被《錢奴》這本書所激勵,而徹底改變自己的同時,相信你也創造了屬於自己有價值的故事,相信自己,你可以遠比自己想像中的還更有創意,你也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富有!


這是我的生存之道,可能也是你的! 沒有人想當受害者;一個人在看似漫長實卻短暫的生命之中需要許多幫助,儘管有很多事我都還沒齊備,但就像我在培訓班常說的:「你永遠不會準備好的,重要的是趕快上路!」 這裡記載我的人生各方面看法。 這個方案獻給一邊不甘地哭著卻仍是一邊奮鬥的你,來吧,因為大多數的人生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時間耗費的「修煉場所」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要玩線上遊戲可以、要收藏玩具可以,但是先讓自己有錢不是更好嗎?而不是先把年輕人最寶貴的時間資產與僅有的一點點資本耗費在那裡。離開電腦、離開自己房間的收藏櫃,其實你什麼也不是!
多數的「錢奴」都把「忍耐」放錯了地方,甘願忍受工作方面的辛勞,卻每次一有閒錢之後,就會把它花在各方面的享樂上頭,買件新衣服、買台新手機、出國旅個遊、去吃頓好料的…,最後還是回復到重新歸零的狀況,辛苦工作賺錢、消費、再去工作賺錢、再消費…,然後哪一天無法再繼續工作時,才會發覺自己...
錢有時就像放大鏡一樣,有錢之後你會更了解自己原來是怎樣的一個人;金錢是由自己伴隨而來,金錢並沒有善惡之分,但是人性卻有。如果你本來就是善人,有錢之後你只會行善更多,如果你本來就是個惡人,有錢之後你還是只會行惡或是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物上...
成功沒有必定的方程式,但是有其要素,你大可以把它們想像成「配料」來看待;而包括恆心、自信、努力、熱情、負責、檢討、積極、目標、計畫、關懷等等配料,都由你來搭配選擇使用,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成為有錢人,是一種實現自我財富管理的一種渴望,裡頭包括目標、規劃、策略、方法與執行、檢討、紀律等等要素,「追求成功」本身的確就是一種「系統整合工程」,一種自我改造、修練的不斷自我完善的基因改良工程。想要致富,首先就要了解如何致富,在設立目標之後,有沒有相對應的實現方法,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窮人們總是想要有錢人慷慨捐贈他的財富(成果),而不是想辦法去瞭解他是如何工作發跡與其中造就他財富的智慧,到最後,有錢人依然有錢,窮人依然貧窮,因為彼此的本質都沒有改變。如果用股市中的「贏家」與「輸家」的名詞來替代「有錢人」與「窮人」而重覆上段文字,你同樣會得到一樣的答案與驗證...    
因為時間耗費的「修煉場所」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要玩線上遊戲可以、要收藏玩具可以,但是先讓自己有錢不是更好嗎?而不是先把年輕人最寶貴的時間資產與僅有的一點點資本耗費在那裡。離開電腦、離開自己房間的收藏櫃,其實你什麼也不是!
多數的「錢奴」都把「忍耐」放錯了地方,甘願忍受工作方面的辛勞,卻每次一有閒錢之後,就會把它花在各方面的享樂上頭,買件新衣服、買台新手機、出國旅個遊、去吃頓好料的…,最後還是回復到重新歸零的狀況,辛苦工作賺錢、消費、再去工作賺錢、再消費…,然後哪一天無法再繼續工作時,才會發覺自己...
錢有時就像放大鏡一樣,有錢之後你會更了解自己原來是怎樣的一個人;金錢是由自己伴隨而來,金錢並沒有善惡之分,但是人性卻有。如果你本來就是善人,有錢之後你只會行善更多,如果你本來就是個惡人,有錢之後你還是只會行惡或是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物上...
成功沒有必定的方程式,但是有其要素,你大可以把它們想像成「配料」來看待;而包括恆心、自信、努力、熱情、負責、檢討、積極、目標、計畫、關懷等等配料,都由你來搭配選擇使用,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成為有錢人,是一種實現自我財富管理的一種渴望,裡頭包括目標、規劃、策略、方法與執行、檢討、紀律等等要素,「追求成功」本身的確就是一種「系統整合工程」,一種自我改造、修練的不斷自我完善的基因改良工程。想要致富,首先就要了解如何致富,在設立目標之後,有沒有相對應的實現方法,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窮人們總是想要有錢人慷慨捐贈他的財富(成果),而不是想辦法去瞭解他是如何工作發跡與其中造就他財富的智慧,到最後,有錢人依然有錢,窮人依然貧窮,因為彼此的本質都沒有改變。如果用股市中的「贏家」與「輸家」的名詞來替代「有錢人」與「窮人」而重覆上段文字,你同樣會得到一樣的答案與驗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了爸爸之後,許多在過去鮮少思考的問題,都讓我有了許多重新思考的機會。 比如說: 為何要讀書?為何要寫作?為何不能上課畫圖?為何要寫評量?為何要複習?等等 當時的我都覺得理所當然,這不就是學生這個角色應該做的嗎? 然而不懂得思考為什麼,這樣的習慣讓我在初入職場時,遇到不少挑戰。
Thumbnail
場景:小方,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管理部的小主管已經五年,對職場運作也算得心應手。他的上司管理部協理剛剛到任不到一個月,是總經理極力栽培的未來高層接班人之一,對工作要求自然是非常嚴格。小方一開始並不太在意這位新主管的到來,畢竟自己在公司已經待了快九年........
Thumbnail
更新後的房屋通常價值會顯著上升,盡早更新使潛在的年化回報率較高。隨著物價上漲,越晚進行都更,建設成本可能會顯著增加。新建築提供現代化設施,並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有助於提升居住環境。
Thumbnail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在資本主義裡頭,公司的遊戲規則是:「錢拿出來最多的人說了算!(股份最多的人)」,你不用很有創意,你只要夠本錢去買下別人的創意就可以了,然後,用別人的創意來幫你賺錢。
Thumbnail
一個很簡單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今天手把手Line群組在聊一件事情,有群友跟我說這一位學生的想法讓她很震撼,想要聽聽看我的說法。 我先摘要一下這位學生的說法: 從小被逼去讀書,讀到大學才發現一般工作怎麼(工資)這麼低,想要去當保全幾年(順便玩股票),但家裡反對,之前去xx實習,看到那佣金xx%,覺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了爸爸之後,許多在過去鮮少思考的問題,都讓我有了許多重新思考的機會。 比如說: 為何要讀書?為何要寫作?為何不能上課畫圖?為何要寫評量?為何要複習?等等 當時的我都覺得理所當然,這不就是學生這個角色應該做的嗎? 然而不懂得思考為什麼,這樣的習慣讓我在初入職場時,遇到不少挑戰。
Thumbnail
場景:小方,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管理部的小主管已經五年,對職場運作也算得心應手。他的上司管理部協理剛剛到任不到一個月,是總經理極力栽培的未來高層接班人之一,對工作要求自然是非常嚴格。小方一開始並不太在意這位新主管的到來,畢竟自己在公司已經待了快九年........
Thumbnail
更新後的房屋通常價值會顯著上升,盡早更新使潛在的年化回報率較高。隨著物價上漲,越晚進行都更,建設成本可能會顯著增加。新建築提供現代化設施,並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有助於提升居住環境。
Thumbnail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在資本主義裡頭,公司的遊戲規則是:「錢拿出來最多的人說了算!(股份最多的人)」,你不用很有創意,你只要夠本錢去買下別人的創意就可以了,然後,用別人的創意來幫你賺錢。
Thumbnail
一個很簡單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今天手把手Line群組在聊一件事情,有群友跟我說這一位學生的想法讓她很震撼,想要聽聽看我的說法。 我先摘要一下這位學生的說法: 從小被逼去讀書,讀到大學才發現一般工作怎麼(工資)這麼低,想要去當保全幾年(順便玩股票),但家裡反對,之前去xx實習,看到那佣金xx%,覺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