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安靜是種超能力》
作者:張瀞仁
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年月:2018/08/01。
你也是內向者嗎?以下這個現象對你來說是否經常出現呢?
「不管多熟悉答案,腦中都慧瞬間空白,總在兩天後才想到該怎麼回答那個問題最完美。」
這句作者發自內心的話語,同樣也是我內心的窘境。內向者回答問題時,通常會字斟句酌,謹慎回答,希望能夠回答漂亮,讓對方對自己留下印象。但當下往往腦袋空白,語無倫次,總在事後才想起一個較為完美的回答方式。
如果你是一位曾經想要改變自己內向性格的人,那麼這本書或許很值得你花一點時間閱讀,因為看無完後,你將可以繼續放心做一名內向者,而不需再勉強自己變成外向者。
本書分為四個章節,但我覺得全書的重點其實很簡單且聚焦,主要說明內向者的能力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採取行動?而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以親身經歷、其他內向者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閱讀相關內向心理學書籍後,分享她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內向者的特質與優勢,以及如何表現在工作職場上,化身為一名「冷靜殺手」,信心滿滿滿地演出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成為一位不輸給外向者的職場風雲人物。
「內向只是一種傾向,不要把它當作一種條件或限制。」
首先我們應該有個基本認知,內向與外向只是一種特質傾向,而非絕對的性格二分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同時帶有兩種性格,本書在前面就有附上簡單的性格測驗,因為當我們了解自己的的人格特質傾向,才能對症下藥,並且擁抱自己的特質。
改變,不是從本質上改變,而是依從本有的特質,去做延伸發揮或彈性調整。
本書花了很多篇幅(散落在各章)介紹了內向者的優點與行事習慣,例如深度思考、善於傾聽、專注穩定、具有恆毅力、善於分析資訊、能夠保持冷靜等等。
作者也針對內向者常感到擔心、焦慮的狀況,提供不少非常實用的建議方法,如果是一般工作環境,可以創造個人空間、藉由獨處來充電心靈能量、透過轉換環境讓自己休息片刻等;如果是社交場合,內向者可以事先做好準備,提前熟悉一切可掌控的因素,例如報告內容、活動流程、場地配置、穿著打扮等,從可掌控的因素來減低焦慮感、增加自信心。
另外,內向者不怕上台演講,只怕下台社交,所以參加社交場合的時候,作者提出兩個小技巧:「預先設立目標」、「秉持正面心態」。內向者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去?」,或者給予自己一些簡單達成的小任務、準備一些口袋話題,從一個微笑、一句寒暄問暖開始聊起,配合善於傾聽的技巧,便可慢慢聚焦在小組對話、融入團體中。
作者告訴我們盡量運用內向特質,「把公開場合變成主場」。
以下提出幾點書中提到的具體情境。
「沒有所謂適合內向者的工作,但是有適合你的工作。找到自己的長處,擁抱身為內向者地自己,你就會找到那種工作。」
首先我們應該認清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適合內向者的工作,但內向者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夢幻工作。那麼如何打造夢幻工作呢?作者提出提出四個問題作為參考:
「想想小時候自己喜歡做什麼?」
「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吸引你」
「你羨慕什麼事情?」
「你的天賦是什麼?」
透過內在思考,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幫助內向者更深入了解自己一點,讓自己也能在職場上發揮潛能,完成看似需要外向者才能承擔的任務。
「事實上內向者只是補充能量的方法與外向者不同,內向者需要與自己相處才能恢復精力,不向外向者可以利用外在環境刺激來取得能量。」
這個章節我覺得特別受用,因為其實不論外向者、內向者面對陌生環境時,都會感到壓力、覺得緊張,因此作者所提出「零壓力的新環境適應法則」,其實同樣適用於兩者身上,而且這些方法都是簡單、具體的行動。作者教你從小步驟做起,既不會覺得有壓力,而且也能有效的適應環境,同時又能累積自信心。舉例來說,在新環境先從教一個朋友開始,這個朋友可以找一位看起頻率與你最接近、或看起來最親切的人開始。
「內向者不是沒有能力,我們只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潛能發揮出來。」
作者戳破打破我們以為「工作後很難結交到好友」的迷思,反而指出「職場是超棒的交友場所」,至於作者舉了什麼故事呢?有興趣的人可以翻書來看,我覺得頗為有趣的。總而言之,一般人以為內向者不擅長人際關係,其實只是內向者的處理方式與外向者不同,例如作者認為通常內向者在面對人際衝突時,會採取以下做法:先離開(抽離當下)現場讓自己冷靜、運用同理心傾聽、把握溝通機會、放下等,並且也要鼓勵自己「面對」其實沒那麼可怕。
「內向者不需要非得外向,才能爬上成功頂端;只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優勢,一樣可以做得很好。」
作者對於打電話、視訊會議、參加會議如何做舉出一些建議作法。只要發揮得當,內向者也可以看起來散發熱情、談判時眉飛色舞、擁有雄才大略。
其他關於內向者與外向者合作無間、內向者如何與主管互動、內向者能當一名好的領導者嗎等,在本書中也都有說明,最後、也最重要的事就是,「沒有人要你變成外向者」,身為內向者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善用自己的特質、發揮優勢,安心自在地繼續當一名內向者吧!
期許每個內向者都能好好做自己,也期許外向者能理解內向者的小劇場XD
(原文 2019/11/03 發布於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