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全名是<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走進離婚、派系鬥爭與內戰,找到擺脫困境的解方>,作者是資深記者亞曼達.瑞普立(Amanda Ripley)。如果衝突沒有產出建樹,那只是一場鬧劇和無謂耗損,所以後來在工作上我對很多事情選擇緘默,出於如何讓衝突能帶來轉機的好奇,我買下了這本電子書。
作者坦言,選邊站和被衝突熱血吸引幾乎是人類的天性,因為這讓人感到有目標和歸屬感,只是這種天性讓人類很難包容共存,而且衝突是一環環相扣的系統,不管事家務、種族、政治衝突,人們往往為了非常小的差異爭執並且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本書作者想告訴讀者如何看到衝突的複雜性,提出一些面對衝突的態度與方法,讓在衝突方能取得讓群體前進的選項。
在談論解決衝突前,作者先討論了衝突底下的「伏流」。書中提到一對離婚夫妻爭奪一只燉鍋,對太太而言燉鍋和她母親持家有方的記憶連結,而先生也明白這點,因此更不希望燉鍋落到太太手中。
每條伏流都有它的來處與去向,書中提到衝突調停專家會傾聽雙方的故事,也會先問當事人:「衝突排解之後,你希望是怎樣的結果?」了解伏流是排解衝突的第一步,作者也提供了幾個技巧:
書中還有更多案例和處理衝突的技巧,特別要留意的是作者不是提倡零衝突,也不鼓勵大家發展出一模一樣的思想,健康的衝突是分歧存在的狀況下,取得一個平衡點,以合作取代攻擊和暴力,以多元共存換得團體的進步— 不管這個團體指的是家庭、企業或是國家。
跳脫競爭看待衝突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啟發。社會制度在很多層面鼓勵競爭,競爭代表有人贏、有人輸,但是競爭從來不保證會解決問題,但看到書中那麼多例子,我覺得每個衝突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衝突的本質很複雜,但本質上還是回到我們如何定義、解決問題。
現代組織矛盾的地方也在此,管理者都希望成員都能合作解決問題,但實際上的制度卻不停的鼓勵無謂的自我膨脹,鼓勵大家成為「公司沒有我不行」的那種人,用短暫的自相輾壓換來績效,卻犧牲團隊解決問題的彈性與能力,畢竟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辦法共享成果,領導者又要怎麼要求大家共擔責任或對工作有參與感?
書中也提到政治衝突,我們或許可以嘗試「重新分類」問題,真的大小事都適合放大到跟國家政治類比嗎?反之亦然,有沒有哪些衝突本身是必要的,但卻被擱置不理?身份認同項項真的就那麼單一嗎?為什麼大家的想法會不一樣?假設一切衝突都排解了,我們想要的是怎樣的社會制度與生活?同樣的問題,不同政治傾向的人會怎麼回答呢?這些如果沒討論的安全網或理性的討論空間,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總之<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走進離婚、派系鬥爭與內戰,找到擺脫困境的解方>這本書讀後是滿有感的,其實書中提到的解決衝突的技巧,似乎也可以用來評斷你是否在一個健康的衝突中:
你是否被放在一個刻板印象內,而缺乏真實的溝通?你被賦予的選項是不是太少?對方是不適刻意放大你某些行為,去支持他原本相信的論點?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這樣子對待他人?
是時候再次定義「以和為貴」了,我們不該追求衝突帶來的快感,但也不是被動妥協,衝突是發現問題的機會,也是了解世界多一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