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我可能錯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這本書

這本書的三位作者:這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故事,由卡洛琳·班克勒主筆,她是比約恩巡迴演講的夥伴,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比約恩的故事,納維德·莫迪里是比約恩podcast的工作夥伴,他紀錄許多比約恩說過的主題內容,協助修改卡洛琳的稿子,這本書比較像是自傳,從作者大學進入經濟系開始他就對這行沒有興趣只不過是父親讀這科系他就跟著念,進了公司後作者發展快速,雖然有著高薪但他對工作還是沒有熱情,壓力越來越大,不禁產生『我真的該繼續下去嗎?』這種想法,在一次他試著練習冥想之後心裡出現了一個微弱的聲音,在三天後作者就辭了工作,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決定到泰國投入寺廟修行,書裡就像是作者的回憶錄,可以看到作者辭掉高薪工作,投入寺院生活十七年,十七年後還俗回到社會被憂鬱症困擾、舉行巡迴演說、最後被診斷出漸凍症,但他還是在病情中完成這本書。

一些感想

念頭

人只要停下來沒事做腦袋就會開始亂想,心中總是有許多念頭擾亂著我們,就像是叫你不要想著那隻粉大象,人類大腦沒有卻『不要』這個概念,腦中就是會出現大象,環境出現什麼我們大腦就會想到什麼,我們生活接觸到的事物變得比以前更多,各種念頭瓜分著我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們注意力被分散、不容易專注,冥想是藉由把注意力放在在簡單的事上,比如呼吸,這樣我們可以短暫的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放下那些雜亂的念頭,這些念頭大多不重要,人會因為環境、文化影響到想法,那些念頭可能不是我們真心的想法,只不過是環境讓你產生出來的,我們內心的聲音大多數都被這些念頭給蓋住,只有透過冥想找回心靈的平靜,內心的聲音才比較容易被注意到,由於我們的念頭是環境、文化、社會氛圍所帶給我們的,接觸什麼事物就會有什麼想法,所以作者提出一個概念,這些念頭不可盡信,畢竟人容易被環境影響,能學會放下心中大部分的念頭後,我們會獲得平靜的心靈。

讓別人做自己

寺院是集體生活,作者一開始很不習慣,共同生活容易把自己去與他人做比較,也不是每個人相處起來都愉快,當別人做出作者不喜歡的行為時,他會感到不悅,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學習到讓別人『做自己』,覺得討厭別人是人之常情,但是負面情緒會消耗自己很大的精力,明明是別人的行為,我們卻要付出極大的消耗,這只不過是在懲罰自己,學會接受別人之後,對方是能夠感受到你的態度的,如果互相都能夠接受彼此的『做自己』,相處起來會感受比較自在,因為雙方都可以表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另外作者也理解到要討所有人喜歡沒有意義,雙方可以合作,可以接受缺點,但不一定喜歡對方。

對自己寬容

人容易對自己苛責、自我批判,這聲音隨時在你耳邊說『你不該這麼做』、『像你這種人不配有好事發生』、『你就是沒有意志力才會胖』,像我自己打電動打到通宵或是吃太多餅乾的時候也在第二天會怪罪自己,因為對自己無法寬容,心靈上沒有餘裕所以對別人也無法寬容,學會放下對自己的要求,少一點批判、罪惡感,寬容的對待自己,也寬容別人,作者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不錯:『我有盡力而為,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就像是蒙格之前說過的話,『對生活降低期望感,就不會感到太大的失望』,少一點想要掌控一切的欲望,我們會輕鬆一點,但不是說完全放縱的那種自由,我們也是要制定計畫讓生活保持在軌道上,不過我們要學會接受有時候現實不會如計畫般完善,所以也是要學會放下,接受事實。

我可能錯了

作者的生活方式是信任,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想要控制一切,他覺得在這社會讓我們容易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一切,這是錯誤的,生活中常發生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有些人一但事情脫離自己掌控就會感到憤怒,這一點常常在新聞上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是當事人覺得事情不如他自己所願,就開始強迫別人要照他的期待去行動,他會認為這是他的權利、你應該配合、為什麼我要照你的規定之類的。

冥想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放下心中的許多念頭,前面說到這些念頭大多不重要,是環境給我們的,不帶偏見與評斷的聆聽自己內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不過人很難放下自己的念頭,因為這個念頭是對的,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最難放下的念頭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有時候走錯路不自知還一直走下去,跟別人也容易因為信念的不同而爭吵,雙方都不願放下自己所相信的念頭,這裡作者的一位導師阿姜·賈亞薩羅教了主角一句化解爭吵的魔法箴言:我可能錯了。先放下自己想要控制的念頭,改以信任的方式與對方交談,終結爭吵的機率會比較高。

總結

我想到我們平常真的想要控制一切,人需要有掌控感才會安心,許多未確定的事物會給我們帶來焦慮感,就像是草叢在搖晃,你不知道草叢裏面會有什麼生物在,如果是老虎你死路一條,我們本能上會想知道草叢裡到底有什麼東西,沒辦法無視它的搖晃,很多事我們都想要獲得肯定的答案,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真正的生活上有很多灰色地帶,我們的計畫也很常脫離軌道,如果我們一直執著在掌控所有事情,那精神上一定會遭到不小的打擊,也有可能是以前資訊不發達,所以我們覺得不知道也沒辦法,現在資訊流通快速,我們有能力知道很多事,所以就會想要吸收、儲存大量資訊,確保自己什麼都知道,在我們認為已經吸收大量資訊可以掌控一切的時候,現實生活不會照著你所想的發展,事情脫離了掌控,我們開始焦躁,加上每個人都想要掌控他人,爭吵就變多了,本書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放下和信任,放下自己心中的念頭和信任對方,不過不是非黑即白,這兩點我們都需要做到平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寶的閱讀路
19會員
69內容數
寫一些文章,大多是閱讀書的心得,偶爾會寫點其他的。
阿寶的閱讀路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起因 今天在打掃退房後的房間的時候,在一個很難注意到的死角,撈出了一個小小的包包, 裡面放了總數十幾張的身分證、健保卡、駕照還有汽車行照, 稍微對了一下客人住宿登記的資料,都沒有資料相符合的, 如果是大家庭,是有些人會把身分證跟健保卡集中管理, 但是連不同人的駕照、行車執照都放在一起很少見
2025/04/17
起因 今天在打掃退房後的房間的時候,在一個很難注意到的死角,撈出了一個小小的包包, 裡面放了總數十幾張的身分證、健保卡、駕照還有汽車行照, 稍微對了一下客人住宿登記的資料,都沒有資料相符合的, 如果是大家庭,是有些人會把身分證跟健保卡集中管理, 但是連不同人的駕照、行車執照都放在一起很少見
2025/04/15
作者是小野不由美。 我有看過動畫版的「十二國記」,也看過作者另一部作品「屍鬼」, 尤其是屍鬼後半段受害者轉化為加害者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在製造衝突之後, 讓人很難確立其中一方是反派,只能說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存在。
2025/04/15
作者是小野不由美。 我有看過動畫版的「十二國記」,也看過作者另一部作品「屍鬼」, 尤其是屍鬼後半段受害者轉化為加害者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在製造衝突之後, 讓人很難確立其中一方是反派,只能說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存在。
2025/04/05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有兩位,藤吉豐及小川真理子,兩位將市面上一版本教導寫作方法的暢銷書整理統計,找出最多作家覺得最重要的幾個寫作技巧,分享給各位讀者。
2025/04/05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有兩位,藤吉豐及小川真理子,兩位將市面上一版本教導寫作方法的暢銷書整理統計,找出最多作家覺得最重要的幾個寫作技巧,分享給各位讀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專利產業工作的不順適,包括工作壓力大、遇到棘手客戶以及健康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傳達了對於工作的壓力情況,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期許和新嘗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專利產業工作的不順適,包括工作壓力大、遇到棘手客戶以及健康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傳達了對於工作的壓力情況,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期許和新嘗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醫師企業家十二年來成長歷程的故事。從年輕時的自卑焦慮到如今的自信從容,通過留學、投資、創業等經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與人生感悟。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醫師企業家十二年來成長歷程的故事。從年輕時的自卑焦慮到如今的自信從容,通過留學、投資、創業等經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與人生感悟。
Thumbnail
在職場中經歷了轉職、面試的挫折,路編通過不斷學習與進修,在35歲找到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的職涯轉折與成長。
Thumbnail
在職場中經歷了轉職、面試的挫折,路編通過不斷學習與進修,在35歲找到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的職涯轉折與成長。
Thumbnail
辭職去歐洲旅遊一個月的新同事是瘋了嗎? 想像這是你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而你剛到職半年,結果跟你同一梯進來的同事跟你說他要辭職了,但不是因為他找到新的工作,而是因為他說他要去歐洲旅行一個月,你會有什麼想法?如果他跟你說他其實沒有什麼錢,所以他打算要跟高利貸借一筆錢支付旅費,你聽起來覺得
Thumbnail
辭職去歐洲旅遊一個月的新同事是瘋了嗎? 想像這是你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而你剛到職半年,結果跟你同一梯進來的同事跟你說他要辭職了,但不是因為他找到新的工作,而是因為他說他要去歐洲旅行一個月,你會有什麼想法?如果他跟你說他其實沒有什麼錢,所以他打算要跟高利貸借一筆錢支付旅費,你聽起來覺得
Thumbnail
失業日記停更了幾天,因為生活一直處在一種飽滿的狀態,我感覺慢慢踏穩步伐、找回力量。開始去做之前瘋狂忙碌而無法做的事:咖啡、博物館、展覽、上課、運動、煮飯,還去找了兩位諮商師。 第一位諮商師告訴我,I'm more than a title on the job.
Thumbnail
失業日記停更了幾天,因為生活一直處在一種飽滿的狀態,我感覺慢慢踏穩步伐、找回力量。開始去做之前瘋狂忙碌而無法做的事:咖啡、博物館、展覽、上課、運動、煮飯,還去找了兩位諮商師。 第一位諮商師告訴我,I'm more than a title on the job.
Thumbnail
前言:不重要的原因 因為一些原因,我離開職場,離開了大多同齡人正在全力奔跑的跑道。 因為一些原因,我嘗試過寫作,但又因為一些原因,我很快就放棄了。 我過著一段不知道每天要做什麼、混吃等死的日子(或許現在也仍然持續著)。
Thumbnail
前言:不重要的原因 因為一些原因,我離開職場,離開了大多同齡人正在全力奔跑的跑道。 因為一些原因,我嘗試過寫作,但又因為一些原因,我很快就放棄了。 我過著一段不知道每天要做什麼、混吃等死的日子(或許現在也仍然持續著)。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