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討論活起來的5個小招式

2018/11/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談到情境式討論,最大的考驗在於如何讓學生「活」起來。以下暫以筆記形式,簡要記下入門的5個超級基本款小招式,有心嘗試卻有些害怕的老師,或可從中取一兩招在相對安全的時間點小試身手,說不定玩著玩者,就玩兒出興味兒了呢!


1.菜市場法

對症:請學生回答問題,不是沉默不語,就是說「不知道」。
下藥:請學生在站起來回答問題前,先「和旁邊的人像菜市場一樣地討論」,這時孩子們有機會先和旁邊的人確認一下答案,以充足信心。信心充足了,回答問題自然就比較不會害怕,發言的品質可望提升。

2.反主為客法

對症:對於提出「這一題有誰想回答?自願舉手」之後的靜默感到嚴重挫折
下藥:先把所有需要有人「認領」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分配好每組負責題數,然開放學生自行上台「畫押」想要認領的題目,「先搶先贏」!有助於激發「競爭」天性,很快就把題目分配好,同時種下「這是我們『主動』爭取來的題目,要好好把握」的隱喻思維。

3.明牌上台法
對症:分組討論時,往往只有之後要上台報告的那個學生真正在動腦筋。
下藥:先為小組內每個成員排上序號,不事先指定什麼同學上台報告,臨上場前,再由老師寫下「明牌」,該題開出幾號,就請該小組該序號的同學上台報告,則個個有被抽中機會,自然誰也無法存心躲懶嘍!

4.數字綱要法
對症:學生報告冗長沒有重點。
下藥:明確以數字規範報告內容,如:舉出3個例子說明;提出3點看法;最多做5張投影片等。透過明確限制,促使孩子整理龐雜論點、理出脈絡。

5.黃雀在後法
對症:台上同學講得不精彩,台下同學無聊至極。
下藥:用各種方法提醒上台發言者有「觀眾意識」。諸如製作「小眼睛」、「小耳朵」牌子,隨機分發給台下觀眾,若覺長期不見講者目光,便舉「小眼睛」,若一段時間聽不清楚聲音,便舉「小耳朵」,以提醒發言者要與觀眾目光交流,並且注意音量大小。


課堂討論時,老師可以做的事

◎討論時
1.鼓勵∣哇,很好耶,你舉了另一個例子精準呼應這個故事。
2.重述深化∣沒錯,關心如果被隨意對待會覺得很心寒。
3.引起激盪∣嘿,你們兩個的想法不太一樣喔──試著回答他的問題。
4.提供參照理論∣唔,很好,試著以「起承轉合」的段落結構研究看看,故事在哪裡轉折?
5.缺席∣很好,繼續討論,我去聽別組!
 
◎學生上台呈現時

1.掌握節奏∣ 先聽兩組分享,誰先來?/只有5秒鐘上台喔,5、4、3、……

2.鼓舞發表者∣很好,這一組從「敘事者」的角度切入,掌聲──

3.深化思考∣嘿,很有趣喔,這一組發現故事裡甲、乙都在說「愛」,但兩個愛的內涵不太一樣,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有沒有其他組要提出不同的觀點?

4.作結∣嗯,就像○○說的……○○也有提到……

2016年夏天,傳奇講堂開始著手啟動一系列的「暢談國文」計畫,希望透過創作與行動,讓更多人相信文學其實很美、很好玩。透過實際體驗參與,翻轉對於國文枯燥乏味的刻版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