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致知.傳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綱


觀念知識代代薪火相傳,
損益交互作用以達中和。


(原42章) 原文/白話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理生成了初始的太一,

太一於是衍生了下一代,

二代接連孕育了第三代,

如此代代繁衍成就了現今萬物樣態。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世間萬物懷抱著陰陽兩種相反的特質,

兩者相互制衡增益減損以達中和狀態。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天底下人們所厭惡的,

唯有孤單失親、寡少不足、不結穀實,

因而君王公侯用來稱呼自己。

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有的是看似損失反倒獲得好處,

有的是看似受益反而受到損失;

古早人們所傳授教學的事物,

我學習後也拿來教授給人們。

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亦將以為教父。

所以像是「強橫暴力之人不得善終」,

我也將拿來做為教材引用。

================================

一:即初始的「太一」,見《太一生水》。

陰陽:陽為上升狀態,陰為下降狀態,兩者相反故稱相沖。

沖氣:以相反作用改變狀態。

不穀:穀物不結果實,自警切勿失德不善因而絕後。

強梁:剛強橫暴。

教父:教學之父。



詮釋


「道生一」乃自無以名狀的天地之始生成了「有名」的物質,其後一生二、二生三、以至於萬物生生不息,皆為有所名狀的形式繁衍演化,故曰:「有名,萬物之母」。若是過程中遭遇不測而中斷,即面臨子息斷絕的處境,這就是為何「一生二、二生三」而不能以「一生三」的道理。知識學問與觀念習俗的傳承亦然,靠著一代又一代地教育傳授,過程中反覆吸取新知、淬鍊精華而成經典,故謂「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萬物貴和而得以生息不絕,其所憑藉的便是「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是兩種相反的狀態,可以為上升與下降、減損和增補;萬物既抱又負著陰陽,意味著陰陽二者共同作用於萬物自身。沖是相對的兩極發生作用,氣為狀態之意,故相反作用於同一事物而改變其狀態便稱為「沖氣」,因此調和機制(或協調平衡)實際上是由兩種相反的作用共同達成,而未向任何一邊明顯偏移的狀態則稱為「中和」。如同將手平舉,太低了就抬高、太高了就放低般,生物上的協調機制稱為「拮抗作用」,而政治上則靠「權力制衡」來達到調和,以避免過度擴權的失衡狀態。

正因如此,當處於過多的狀況時,能適當減損以趨近中和故為有益,本章以「王公以自名」來說明;反之繼續增益則加重失調因而受害,文中便是舉「強梁者不得其死」為例子。王公貴族位高權重而以自貶方式減損,為的是避免自我膨脹、恣意妄為而埋下禍根;反之不應貶低平民百姓地位,若能適度提昇將有助於社會和諧氣氛。有些人走極端偏鋒以期快速成功,強梁者如是,另外像是過度槓桿、造假詐騙、巨貪濫權…等皆屬之。雖然誘人但因此成功的實屬少數,畢竟坦然大道不走偏要彎道超車,非長遠之計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怎麼上來就會怎麼下去,古人為了教誨子弟以免誤入歧途,特將此類人做為負面教材引以為誡。

想想商鞅變法設計出一籮筐極端控制手段壓榨百姓,還以為自己能永遠高高在上,最終仍遭反噬作法自斃;雖成功將秦國打造為軍事強國,統一六國後也維持不了幾年便引發各地起義土崩瓦解。這種不得善終走偏鋒的做法,兩千多年來被後代子孫引以為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6會員
61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為政者應如何看待宗教信仰。
Thumbnail
2025/05/03
為政者應如何看待宗教信仰。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Thumbnail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