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致知.傳承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提綱


觀念知識代代薪火相傳,
損益交互作用以達中和。


(原42章) 原文/白話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理生成了初始的太一,

太一於是衍生了下一代,

二代接連孕育了第三代,

如此代代繁衍成就了現今萬物樣態。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世間萬物懷抱著陰陽兩種相反的特質,

兩者相互制衡增益減損以達中和狀態。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天底下人們所厭惡的,

唯有孤單失親、寡少不足、不結穀實,

因而君王公侯用來稱呼自己。

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有的是看似損失反倒獲得好處,

有的是看似受益反而受到損失;

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古早人們所傳授教學的事物,

我學習後也拿來教授給人們。

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亦將以為教父。

所以像是「強橫暴力之人不得善終」,

我也將拿來做為教材引用。

================================

一:即初始的「太一」,見《太一生水》。

陰陽:陽為上升狀態,陰為下降狀態,兩者相反故稱相沖。

沖氣:以相反作用改變狀態。

不穀:穀物不結果實,自警切勿失德不善因而絕後。

強梁:剛強橫暴。

教父:教學之父。



詮釋


「道生一」乃自無以名狀的天地之始生成了「有名」的物質,其後一生二、二生三、以至於萬物生生不息,皆為有所名狀的形式繁衍演化,故曰:「有名,萬物之母」。若是過程中遭遇不測而中斷,即面臨子息斷絕的處境,這就是為何「一生二、二生三」而不能以「一生三」的道理。知識學問與觀念習俗的傳承亦然,靠著一代又一代地教育傳授,過程中反覆吸取新知、淬鍊精華而成經典,故謂「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萬物貴和而得以生息不絕,其所憑藉的便是「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是兩種相反的狀態,可以為上升與下降、減損和增補;萬物既抱又負著陰陽,意味著陰陽二者共同作用於萬物自身。沖是相對的兩極發生作用,氣為狀態之意,故相反作用於同一事物而改變其狀態便稱為「沖氣」,因此調和機制(或協調平衡)實際上是由兩種相反的作用共同達成,而未向任何一邊明顯偏移的狀態則稱為「中和」。如同將手平舉,太低了就抬高、太高了就放低般,生物上的協調機制稱為「拮抗作用」,而政治上則靠「權力制衡」來達到調和,以避免過度擴權的失衡狀態。

正因如此,當處於過多的狀況時,能適當減損以趨近中和故為有益,本章以「王公以自名」來說明;反之繼續增益則加重失調因而受害,文中便是舉「強梁者不得其死」為例子。王公貴族位高權重而以自貶方式減損,為的是避免自我膨脹、恣意妄為而埋下禍根;反之不應貶低平民百姓地位,若能適度提昇將有助於社會和諧氣氛。有些人走極端偏鋒以期快速成功,強梁者如是,另外像是過度槓桿、造假詐騙、巨貪濫權…等皆屬之。雖然誘人但因此成功的實屬少數,畢竟坦然大道不走偏要彎道超車,非長遠之計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怎麼上來就會怎麼下去,古人為了教誨子弟以免誤入歧途,特將此類人做為負面教材引以為誡。

想想商鞅變法設計出一籮筐極端控制手段壓榨百姓,還以為自己能永遠高高在上,最終仍遭反噬作法自斃;雖成功將秦國打造為軍事強國,統一六國後也維持不了幾年便引發各地起義土崩瓦解。這種不得善終走偏鋒的做法,兩千多年來被後代子孫引以為戒。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