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前世今生—「兜售自己,想像被接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撰文/林仁廷

raw-image

匱乏的孩子

大年夜晚上一個赤腳穿著單薄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的舊圍裙裏放著許多火柴,手裏也拿著一把,她邊走邊叫賣,然而一整夜都沒有人買。
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街上的每扇窗裏都透出暖暖燈光,飄散各種食物香味,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邊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小女孩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回家是會被打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屋頂破了也只能用草和破布堵住,風灌進來還是很冷。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可憐故事,講述過去歐美社會自掃門前雪的氛圍下,即使路有凍死骨也沒人關注。賣火柴的小女孩進退無路,她能怎麼辦呢?即使只是一瞬間,也要用火柴取暖撫慰自己。她是物質匱乏下的犧牲者,那麼活在現代的孩子呢,他們尚能吃飽穿暖有房子住,但精神部分仍常感匱乏。

剛升大學的雲霓(化名),每天心裡都感覺空空的,沒有安全感,情緒上上下下也不曉得是為什麼,直到嚴重失眠才求助身心科,靠藥物撐了半年後才在醫生建議下來諮商。

與雲霓初次見面時她化濃妝,香水的濃厚氣味把諮商室都填滿了,她穿著亮眼,手臂上有愛的刺青,她說這是出門的必要裝扮。個性外向的她常跑夜店,認識很多朋友,也有不少曖昧關係,男友是樂團貝斯手,平常很忙。

聊聊後才知道雲霓在家有床不睡,幾乎都在沙發上度過夜晚,她睡不著時滑手機、玩遊戲,直到累倒,隔天再勉強洗澡上學。

為探索雲霓的莫名焦慮,我們從家庭關係開始談,父母在她小學低年級時離異,她跟父親住。父母離婚前常爭吵,母親遷怒於她,找到機會就辱罵和體罰,父親不搭救也不聞不問,原本她以為聽話順從會讓母親逐漸改觀,沒想到離婚時,母親只帶弟弟走讓她更受創。

女孩形容父親像一根木頭,除了給錢外,兩人幾乎無話可說,父親後來有新對象,每天都很晚才回家。在十歲時,她的生活就是自己一個人,到便利商店買晚餐、寫功課、看電視,自己睡,打開大燈睡在客廳沙發。

小女孩能拿什麼來取暖?

小女孩的雙手幾乎凍僵了,她能怎麼辦呢?她猶豫著要不要用火柴取暖,
最後冷到受不了,只好抽出一根火柴在牆上擦燃。
火柴冒出火焰,小女孩把小手靠近,哇,多麽溫暖、明亮的火焰。奇異的事發生了,大火爐突然出現面前,暖烘烘的,多麽舒服啊!可是她一伸手,火柴滅了,火爐也不見了,回到現實只有她自己坐在原地,跟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明白了什麼,又擦燃了一根。這次火光讓她看進屋裏,有滿桌精美盤碗及冒著香氣的食物。更妙的是食物自己從桌上跳下來,搖搖擺擺地朝小女孩走來要餵飽她。火柴又滅了,在她面前的只是一堵牆。
小女孩又繼續燃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聖誕樹下,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小女孩把手伸出去時,火柴又滅了,此刻她看見漆黑的天空落下流星,劃出了一道細長的光。

雲霓上國中後,認識了同學的校外朋友,逐漸開始跑夜店,學會化妝、抽菸、喝酒、跑山。雲霓外型不錯,化妝後令人驚豔,追求她的人不少,曖昧對象也頻頻更換。

雲霓國高中時期跟父親的關係最糟,她很少回家,不是徹夜未歸就是住男友家,父親以為她學壞,除了吵架兩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雖然生活五光十色,但雲霓始終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人,她經歷的四段感情,每一段都很戲劇性,初戀給她溫暖和陪伴;第二段與男友同居讓她有自己的窩;第三段是照顧她的中年大叔,給她被呵護和寵愛的感受;現任第四段則給她浪漫。每段關係前面都相當美好,接著走向幻滅,過程不乏羞辱和暴力,但為了討對方歡心,雲霓總是撐很久之後才放棄離開。雲霓對現存關係感到厭倦,覺得對方不是很重視她,且同時又有另位曖昧對象獻殷勤,讓她猶豫是否要換男友。我問她是怎麼被吸引而決定進入關係的?起初她也不清楚,後來才聯想起存在有共同點:「誰能立即回我訊息!」。

「每當我想說什麼的時候,說了、傳了,對方能不能立即回我,如果很忙,回貼圖也沒關係。」、「我不喜歡自己一個人的感覺,如果我很煩躁或低潮,回訊息會讓我知道有人會陪我。」

我說:「你傳訊是呼救,也看誰在乎你是嗎?」

「對,就是這樣。」

曖昧期時,雲霓總感到被重視,然在確立關係一陣子後,變成她得過度討好才能得到煙火般的回應,對方好不容易才會再看她一眼。

我和雲霓說她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要怎麼讓自己不餓不冷不寂寞呢?手裡的資源只有火柴,即使一瞬間的溫暖也是溫暖,才能讓自己活著有感。雲霓藉外表、關係來「兜售自己」,換取片刻的情感,她打扮自己,化好妝,等待有人重視她,「立即回應」就是火柴微弱的光,好似燃燒火柴想像溫暖。她必須持續燃燒,直到懷裡的那一大把火柴燒完,才認清自己還在原地,當冷到受不了時,又會開始新的想像,陷入循環。

這個過程能試幾次呢?最後雲霓身心疲倦出現訊號,「焦慮」是她不得不繼續「陷入兜售自己換取回應」的副作用,不然心靈會挨餓受凍;「憂鬱」更是每次循環的代價,試幾次都沒有成功。

雲霓聽後潸然淚下:「我就像站在窗戶前,看著別人家團聚吃晚餐,羨慕他們的溫馨與溫暖。如果有人願意給我這個,我什麼都願意換。」

raw-image

擁抱內在小孩,自己發光發熱

小女孩想起奶奶,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時曾告訴她:「當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小女孩趕緊又燃一根火柴,於是奶奶出現在亮光裏,如想像中的溫和慈愛「奶奶!」小女孩叫起來「請帶我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你就會不見的。」
奶奶沒有說話,隨著火柴快熄滅也逐漸黯淡。小女孩迅速地連擦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這些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變得非常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一起朝天空飛去。
小女孩帶著微笑,她知道自己要去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還能和奶奶永遠在一起的地方了。

兜售自己價值的小女孩,跟童話一樣,她要的是一個家,有喜歡她的照顧者,給她基本的安全依附,想被愛、想被呵護,於是若有人呼應時,她就會自動撲上且極端的戀上對方,其實她只是想有人擁抱,不想要自己一個人罷了。

雲霓把「立即回應」當成唯一指標,將這些情緒外包給對方,但也敏感於對方是否失去耐心,讓自己擺盪在過度討好和絕望離開之間,讓戀情分分合合互相拉扯與傷害,終於放手之後再轉到另一人身上重新開始。

雲霓問:「那之後該怎麼辦呢?」

童話裡的小女孩很可憐,不過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能力停止慣性模式,以免真的像賣火柴的小女孩被凍死(如同心死)。我讓雲霓從童話的隱喻裡看見自己,尋找心裡曾被照顧過的時光,賣火柴的小女孩曾有奶奶,那她曾有什麼呢?

回溯時我們發現了雲霓在高一暑假時曾去日本遊學,她學日文很快,也很快融入日本文化,自在地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她那時很有自信,獲師長肯定,也不需要依靠愛情。我們推敲這可能跟學習成就有關,雲霓本來就聰明,到了國外重啟人設,學習面上的成長轉移了空虛感,當她的能力變強,選擇也多了,便不再需要燃燒自身。

理解這件事對雲霓是很有幫助的,她體會到不需執著討好他人,改把重心放在學習上,而能力展現後自會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當不再依賴他人肯定,情緒也將變得穩定。所幸雲霓家裡經濟尚好,父親不反對遊學支出,於是我們先把再去日本遊學當成目標討論,讓她有方向前進。

心理學很常使用「內在小孩」形容自己童年被忽視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曾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祈求被看見、被接住,但也只有自己才能發現躲在牆角的她,接納真實的自己,邊接納寂寞邊轉向學習,等能力增強後自會發熱,可以離開牆角散發自己的光。


#內文個案非真實案例,為虛構情節與童話故事相對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i-avatar-img
2025/01/18
很好看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4會員
25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9/20
當你遇上困境時,你習慣怎麼做呢? 也許你曾想破頭還是想不出辦法,也許你等待奇蹟來改變。《老鞋匠與小精靈》童話裡,鞋匠也陷入困境,生活越來越難,然他們經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最後回到現實再度工作。 心理師說,你必須相信你的潛意識小幫手。 讓我們來聽聽看心理師是解釋這個童話的。
Thumbnail
2024/09/20
當你遇上困境時,你習慣怎麼做呢? 也許你曾想破頭還是想不出辦法,也許你等待奇蹟來改變。《老鞋匠與小精靈》童話裡,鞋匠也陷入困境,生活越來越難,然他們經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最後回到現實再度工作。 心理師說,你必須相信你的潛意識小幫手。 讓我們來聽聽看心理師是解釋這個童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Thumbnail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工作是靈性覺醒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使我們與自己受傷的元素重新聯繫起來:內在的小孩。 我們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孩子……你遇到過你的孩子嗎? 你內心的孩子是是你存在中最真實、最真實的核心,超越了你成人自我的人為限制。 但儘管內在小孩純潔且有魅力,他/她也是你內心最沒有安全感、最害怕、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工作是靈性覺醒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使我們與自己受傷的元素重新聯繫起來:內在的小孩。 我們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孩子……你遇到過你的孩子嗎? 你內心的孩子是是你存在中最真實、最真實的核心,超越了你成人自我的人為限制。 但儘管內在小孩純潔且有魅力,他/她也是你內心最沒有安全感、最害怕、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曾經受創的自己,是過去不被理解,驚惶無助的自己,又是曾經過去經歷了大大的巨變,強迫自我不得不長大的自己⋯⋯每個階段每個過程,都有這樣的自己,如果你在愛中成長,被愛灌溉與滋養,那你的內在小孩也會少了一些,因為在生活處事學習中,你會用愛面對,而內在小孩就不會那麼的明顯。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曾經受創的自己,是過去不被理解,驚惶無助的自己,又是曾經過去經歷了大大的巨變,強迫自我不得不長大的自己⋯⋯每個階段每個過程,都有這樣的自己,如果你在愛中成長,被愛灌溉與滋養,那你的內在小孩也會少了一些,因為在生活處事學習中,你會用愛面對,而內在小孩就不會那麼的明顯。
Thumbnail
做了一場「內在小孩」的冥想練習。冥想引導的內容十分簡單,就是觀想一扇門,推開之後會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再繼續觀看著他,接下來可以上前擁抱他或是向他說幾句話。 我看著一扇有點老舊的木門,很沉,深深的木頭顏色,一個簡單的門把,推開之後房間裡坐著一位五歲左右的小女生,坐在矮板凳上捧著一本書低頭閱讀,她沒有
Thumbnail
做了一場「內在小孩」的冥想練習。冥想引導的內容十分簡單,就是觀想一扇門,推開之後會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再繼續觀看著他,接下來可以上前擁抱他或是向他說幾句話。 我看著一扇有點老舊的木門,很沉,深深的木頭顏色,一個簡單的門把,推開之後房間裡坐著一位五歲左右的小女生,坐在矮板凳上捧著一本書低頭閱讀,她沒有
Thumbnail
每個人在童年時, 一定有在某個階段受過傷但沒有被即時療癒好, 曾經渴望父母的愛,但始終都沒得到, 曾經有被毒打的童年, 曾經被關在密閉空間害怕的你, 曾經被丟在路邊,爸媽不想要你了。 經過一段時間, 雖然身體長大了, 但那段沒被治癒的小孩, 始終活在你的內心裡。 出社會後…
Thumbnail
每個人在童年時, 一定有在某個階段受過傷但沒有被即時療癒好, 曾經渴望父母的愛,但始終都沒得到, 曾經有被毒打的童年, 曾經被關在密閉空間害怕的你, 曾經被丟在路邊,爸媽不想要你了。 經過一段時間, 雖然身體長大了, 但那段沒被治癒的小孩, 始終活在你的內心裡。 出社會後…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前陣子一直有想要推自己去學習新東西,但是內在總是有一種沉重難以邁開腳步的感覺,不管想要學甚麼好像也沒什麼動力。 然後剛好我蠻喜歡的塔羅師有開放交換技能的機會,所以就用我的手作飾品交換了一個抽卡服務。 我問:要如何把心中想做的事好好地落實在現實中? 他跟我說,關於我內在情感獨立性的部分,理智面我知道
Thumbnail
前陣子一直有想要推自己去學習新東西,但是內在總是有一種沉重難以邁開腳步的感覺,不管想要學甚麼好像也沒什麼動力。 然後剛好我蠻喜歡的塔羅師有開放交換技能的機會,所以就用我的手作飾品交換了一個抽卡服務。 我問:要如何把心中想做的事好好地落實在現實中? 他跟我說,關於我內在情感獨立性的部分,理智面我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