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認知錯誤的偏見,耶魯心理學思維課《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閱讀心得|【大衛說故事】Podcast

2024/03/27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作者:安宇敬

這本書最讓我產生好奇的是,作者是一位韓國人,21歲從南韓到美國耶魯大學念研究所,25歲就拿到耶魯心理學博士。哇,4年完成碩士加博士論文,25歲時我在幹什麼啊?作者在2022年獲得耶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傑出教師獎。 

她是認知心理學專家,這本書是她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書總共提出8個心理學的議題,雖然我沒有機會到耶魯大學聽這位名教授的思考課,

但卻能從這本著作中,獲得一些大師的想法與啟發,還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你想瞭解什麼是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嗎?接下來,我挑選書中的三個認知心理效應,分享我的看法:

 

第一個效應-順的誘惑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事情看別人做起來好簡單?覺得自己應該也可以。

 

作者在課堂上,做了一個試驗。她找了韓國BTS防彈少年團的一首當紅歌曲MV,擷取其中6秒鐘舞蹈片段。徵求10名同學,只要能夠上台完整表演這段舞蹈,就有獎勵。

最棒的是,同學事先可以練習,報名的同學練習10次,還看了慢動作教學影片,每個人都認為,才6秒而已,沒什麼問題。(官方MV 1:18-1:24)



比賽開始,有人胡亂揮動、亂踢亂轉,有人自跳自的,跟原本的完全不同,有人跳了3秒就放棄不跳了。最後沒有人能夠完整跳完,現場非常歡樂啊,全部笑成一團。

 

疫情時,許多人會上網看影片學做菜,我也一樣。看了名廚詹姆士做的台灣味油飯,色澤金黃粒粒分明,令人口水直流,不到10分鐘就上桌了,很簡單的樣子,看了幾遍之後,想想應該不難吧。決定自己做做看,咦?怎麼變成鍋粑飯了?

 

還有網路上許多老師教國畫水墨,隨意勾勒幾筆,一隻喜雀就畫好了,很簡單啊,我也來畫畫看,咦?怎麼變成烏鴉了? 

這些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的現象,就是流暢效應造成的。

 

當我們看見別人輕易完成某些事物時,會引發過度樂觀、過度自信,認為自己也做得到,應該不困難。

舉個例子,20分鐘的簡報比2小時的演講容易嗎?我們應該常看到TED演講,它的演講時間為18分鐘,比起2小時的演講,應該沒那麼難吧?

 

但根據統計,每一位演講者,總共花費數星期到數個月的時間,光是排練,至少需要60次,換算成時間,就花費超過20個小時以上,不包含文案、腳本、數不清的調整修改時間。 

應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有些人在準備找工作的時候,覺得不就是履歷表寫好,等面試通知就好,很簡單啊?

當面試官問你:你為何來應徵這份工作?你有哪些優點、缺點?你可能可以回答得很好,因為是考古題嘛,事先有準備。 

面試官接著問你:可以舉一些實際發生的例子嗎?你可能會忽然腦袋空白,回答得不太順暢。 

面試官又問:你說的這些特質,跟現在應徵的這份工作有什麼關係呢?你可能更回答不出來了。


這樣過度樂觀的狀況,在許多公共政策也時常發生。

Covid19剛開始流行時,美國政府始終認為,問題不大,只要多曬太陽、等氣溫上升之後,病毒就會自然消失。結果呢? 

澳洲政府準備興建雪梨歌劇院時,預算粗估700萬美元,最後花了1.02億元,時間延遲了10年,超出了10倍以上啊。

 

這些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有著順暢效應的影響,那麼我們有什麼好方法,能夠避免重複犯這些錯誤呢?

 

作者提出五個應對技巧: 

1. 親自做

不要用腦袋想像,馬上動手實際做看看。例如自己跳跳看、畫畫看、煮煮看

2. 先排練

事先演練模擬,詳細列出問題與答案。上台簡報或準備面試前,用錄影或錄音的方式,錄下自己的表達內容,說話時的神情、姿態、語調,換成你是聽眾,你看了自己的表現之後,覺得如何?

3.找反派

找意見不同的人來對談。不要待在同溫層,我們很容易受到意見相仿的人吸引,以為大家的意見跟你是一致的。從不同類人的觀點,能協助你找出知識的漏洞與瑕疵,幫助你改善與修正。

4. 借歷史

如果不能預先實作的,例如新產品專案、行銷活動案、工程開發等。可以事先參考過去的歷史經驗,找出之前案例發生的狀況,作為規劃時的借鏡。

古人有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個人工作上如何避免落入流暢效應的誤區呢?

技巧就是:風險管理。

專案管理有一項技巧,稱之為WBS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簡稱WBS)將一個複雜的大專案,拆解成許多小項目,先根據每個小項目規劃工作內容,估算成本與時間。最後再加總,你會驚訝的發現,怎麼跟當初粗估的成本與時間差這麼多。 

5. B計畫

當你打算進行某項事務時,至少增加30%-50%的時間。先問自己,萬一不如預期時,我該怎麼做?例如你準備出遊,或是想要參加某項活動,事先要先想想,萬一下雨、塞車、肚子痛等等,可以怎麼做。一旦發生不如預期的狀況,你就可以拿出B計畫、C計畫,從容應對了。

 

流暢效應可以應用在行銷上嗎?答案是,當然。

技巧就是: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易懂。

 

例如,氣炸鍋的行銷文案

不需解凍、不需預熱、不需翻面,不用看食譜,只要輕輕一按,30分鐘馬上做出五種料理。如果產品操作複雜,盡量把項目分開,降低步驟,讓消費者覺得很簡單,就容易買單。

 

第二個效應-確認偏誤

白話來講就是有先入為主,對號入座的偏見。

 

一位從沒出過國的阿伯,初次到美國旅遊,早上到公園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喝著飲料,他心想:「這些白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看到有幾個黑人也坐在草坪上,他嘆了口氣,心想:「唉呀,黑人失業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看來他們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沒地方住只能睡公園啊。」

黑人如果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抗議,我皮膚黑錯了嗎?

 

英國有一款Evian礦泉水出了一則廣告,一位美女裸著上身,在海灘踩著腳踏車,陽光下肌膚閃閃發亮。

廣告文案是:肌膚那麼美,讓你好想炫耀啊。有79%每天多喝1公升Evian牌礦泉水的人發現,她們的肌膚變得更光滑、更潤澤,看起來更年輕了!這則廣告引發熱烈迴響,女性朋友們去海灘時,都會多帶一箱Evian牌礦泉水,彷彿只要多喝這個品牌的水,就能跟廣告的女孩一樣,皮膚閃閃發亮、更年輕動人。

raw-image

圖片來源http://as1020fall.pbworks.com/w/page/5016064/H2O:%20Menage%20a%20trois

實際上,不管喝哪一款水,只要是水,補充得夠多,都能讓你的皮膚更年輕、更水嫩。

 

作者有一位學生,高中開始有胃腸問題,身材瘦得像紙片人,只要吃東西就會反胃,甚至嘔吐到暈過去,尤其是早上,看過許多醫生都找不到任何原因。

這次看新的醫生,醫生問:你喜歡吐嗎?

學生說:不喜歡。

醫生問:你喜歡吃東西嗎?

學生說:不喜歡。

醫生說:你想自殺嗎?

學生很生氣說:不想!

醫生的觀點是,年輕女性、經常嘔吐、外型瘦弱、不喜歡吃東西、對心理疾病反應極大。這樣的人,一定是厭食症。結果卻是,很久以後,學生發現自己是因為對於某項東西過敏,根本不是什麼厭食症。

 

確認偏誤效應,是指人們傾向於確認我們已經相信的事情。


最著名的一道習題,就是2-4-6習題。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數字排列,很自然會認為是偶數+2的規則,沒想到最後的答案是由小到大的三個數字,跟偶數、奇數、等差、等比級數都沒有關係。 


你曾經算過命或討論星座血型?最常聽到,喔,你是雙子座,雙子座最花心了,舌燦蓮花、喜歡腳踏兩條船;你的血型是A型,你一定比較內向、悲觀、優柔寡斷…。但全球人口超過80億,統計學的歸納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並不能代表你個人真實的個性。

 

作者有一次參加一場科學頒獎典禮,8歲的女兒忽然問:媽咪,為什麼台上的男生比女生多啊?作者一愣,發現無法回答。社會上普遍認為,男性擅長科學,女性不擅長。實際上,科學家是男性,是因為女性少有機會能夠證明自己能成為好的科學家。

男學生在課堂上展現科學天賦時,通常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讚美,一樣的文憑,男性比較容易受到重用,薪水比較高,長期下來的循環,造成認知偏誤,男性擅長科學。


我們要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確認偏誤呢?作者建議採用兩個心態因應:


1. 保持懷疑

要認知確認偏誤是一個陷阱,避免不自覺被引導式的問題牽著鼻子走。如果問自己是否不快樂,往往想的都是不快樂的事物。問自己是否快樂,你想的快樂事物會多一點。把快樂的事情列出來,把不快樂的事情也列出來。

考量問題時正反方方都要有公平的機會,強迫你的大腦,避開確認偏誤,產生偏見。

 

2. 接受改變

強迫自己打破常規,接受變化。例如點菜時,你總是點固定那幾樣,你可以試著隨機點一道從來沒有點過的菜或小菜,也許你會發現原來這道菜也很好吃。.加入隨機性的破壞因子,這往往是創意發想的來源。

 

第三個效應-例子的危險

太相信例證有什麼問題?古人常說:見樹不見林。人們容易因為相信少數例證,而產生錯誤判斷。

 

作者的小孩在五歲的時候,報名了滑雪,學了九個月,仍然只會站著走幾步路,七歲時,報名足球課,小孩看到球飛過來,都會慌忙跑開,經過這兩項運動都學得不好,作媽媽的就會認為,小孩對運動沒興趣、沒天分。 


在美國運動界,有一種魔咒,當紅的運動明星,在美國運動畫刊登上封面之後,會有表現失常的現象,稱之為『運動畫刊封面魔咒』。例如網球名將、高爾夫球名將等等,封面寫著,OOO有機會贏得生涯第二次大滿貫,結果卻是,提前被淘汰,沒有成功晉級。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應該都有做過健康檢查,如果說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胸部X光攝影呈現陽性,顯示有腫瘤的機率較高。反之,胸部X光攝影呈現陽性的女性,一定患有乳癌嗎?


作者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

以作者評估兒子的運動天分為例,依據『大數法則』,所有的運動加起來有100多種運動,以100來當作母體,這兩項運動僅佔2%,成了以偏蓋全的推論。事實證明,後來小孩成為越野跑步的愛好者,並非不喜歡運動。

 

那麼運動畫刊魔咒該怎麼解釋呢?作者認為,頂尖運動員的表現,包含當時的身體狀況,對手狀況,飲食、休息、球路、風向、賽程排程、裁判的判決等等。有時有如天神下凡的表現,是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並非每次都這樣。

我們必需用『均值回歸』的方法來看待,也就是回歸大數據,用總體的表現,來認定運動員真實的運動水準。偶爾的好表現,不能當作常態來看。所以並非那些運動員登上運動畫刊,一舉成名之後,變得驕傲自大,練習鬆懈,以致於後來表現沒那麼好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911恐怖攻擊,是蓋達組織發動的,蓋達組織成員是穆斯林。如果發生恐怖攻擊,一定是穆斯林幹的,如果某人是穆斯林,他一定是恐怖分子成員。這樣的推論正確嗎?實際上,作者依據『貝氏定理』估算,美國15年內,發生的恐攻事件,僅有16人是穆斯林,全美國穆斯林人口數為220萬人,換算下來,穆斯林是恐怖分子的機率幾乎為零。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相信舉例造成的偏誤呢?

最好的對策就是:放大取樣的母體數量。

 

以找工作面試為例,面試一次或兩次決定錄取或不錄取,可能的干擾因素包括:面試者出門是是否匆忙穿了不合適的襪子,感到不舒服,面試官可能到公司前遇到事故塞車,心情不好等等。

隨機因素很多,無法預測,你為一能做的,就是多找幾家公司面試,那些隨機因素可能互相抵銷,進而提高你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男女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是一樣,不要相信一見鍾情,多約會幾次,才會看出一些端倪,雙方到底適不適合繼續交往。

 

總結一下,本書提出的三個認知心理學效應:


一、順的誘惑

我們用親自做、先排練、找反派、借歷史、B計畫五個技巧來應對。

 

二、 確認偏誤

我們用兩個心態,保持懷疑、接受改變來因應。要認知確認偏誤是一個陷阱,避免被引導式的問題牽著鼻子走。用開放的心胸接受新的變數與建議,避免誤判。

 

三、信賴例子的危險性

我們要盡可能放大取樣的數量,避免以偏蓋全。

 

掌握這三個心理學的效應,可以協助我們走出思考的誤區,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人類最可貴的地方,在於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大腦雖然很聰明,卻也有盲點,

透過心理學多了解自己,可以讓你找出「大腦」正確使用說明書。 

如同作者問出的問題:認知心理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答案是:能,絕對能。



    2會員
    17內容數
    💡【Podcast】歡迎至各平台搜尋👉《大衛說故事》每週三更新。 💡【Youtube】歡迎到Youtube搜尋👉《大衛說故事》有聲說書。 💡查看更多https://bio.link/davieliu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