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的芙莉蓮》不是快節奏的王道動漫,也沒有轉生異世界的俗濫設定,反而是從壽命長達數千年的精靈「芙莉蓮」的視角出發。「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她本對朝生暮死的人類毫無興趣,卻在勇者「欣梅爾」逝世後興起探索人類情感的念頭。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底蘊在於其將「永恆」的概念擬人化,並以此主導角色與情節的發展,從而能在深度與戲劇性之間取得平衡。
據說哲學家泰利斯曾經因為仰望星空而失足跌落井中,侍女嘲笑他只關注天空,卻忽略腳邊的事物。這似乎是芙莉蓮這個角色的張力所在:凝視遠方的精靈某天驀然回首,驚覺自己從未理解過腳下的螻蟻。但她沒有被嘲笑:當她笨拙地嘗試去理解人類,屢次浮現在腦海的是勇者留下的言語。那些曾被她認為是無意義的言行,在勇者逝世多年以後,以她過去所無法理解的方式支持著她。
「那不到百分之一的時光,改變了你。」艾冉這句話道出了時間的弔詭:漫長的時光未必會帶來相應的改變,有時一個瞬間,或是一段插曲,反而帶來了更深刻的改變。十年的冒險旅程對於芙莉蓮而言不到人生的百分之一,卻真正動搖了她看待世界的方式。永恆為剎那所動搖,這個概念是芙莉蓮這個角色的魅力所在,也是推動整個故事的原動力。
故事的另一主軸,是關於人是否能被記住的問題,這也是由永恆的概念衍生出的問題:接近永生者總能見證他人的生與死,卻沒有人能來見證她。於是,欣梅爾到處樹立雕像,不只是為了想要自己被見證,也是為了讓芙莉蓮在百年之後仍然能感覺有人在見證她,如此她就不會感到孤獨了。不過,這或許沒有必要,因為芙莉蓮早已將他記在腦海中,用記憶來為彼此見證。
對於被見證的問題,芙莉蓮似乎沒有太大的執著,她將漫長的時光耗費在隱藏自身的魔力,唯有境界高超者才能看見她魔力的晃動。然而,在她的師祖「賽莉耶」那裡,見證的問題化為更基本的形式:在被記住以前,我必須先被「看見」。所謂的看見,不只是看見我的強大,還必須看見我的破綻與脆弱。於是,能看見賽莉耶魔力晃動的費倫引起了她的注意,也許不只是因為費倫是不世出的魔法奇才,更因為費倫是真正能看見她,有資格見證她的人。
在魔法的世界裡,浪漫的相遇或許是這樣的: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看得見我魔力的晃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