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被智力測驗定義的日子裡,我們彷彿早已被分配好了未來的軌跡。補習班的老師,像是擁有魔法的巫師,開設智力測驗的課程,好像能讓我們跨過那道看不見的門檻,進入所謂的「好班」。在這些班級裡,每日的小考成了我們成長的烙印,每失去一分,似乎就要用身體來承受相應的懲罰。男生打屁股,女生打手心。
我讀的那所國中,在外人眼中,不過是一所「流氓學校」。小學畢業典禮的那天,對手學區的學生會提前來到對方學區‘’問候知名的‘’畢業生,以這種方式展示他們的勢力,這在我們看來,似乎已是一種傳統的儀式。我所在的好班,雖然名字聽起來光鮮,但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常常有‘’課椅從你頭上10公分飛過‘’的驚險畫面。這種緊張氛圍,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同學開始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們的外在形象時而讓人羨慕。那些離開學校的學生,當他們穿著白西裝,腳踏AB褲,長皮夾從褲袋中微露,回校門口走上一遭,他們的這份灑脫和不羈,讓人忍不住想要跟隨。
在學校裡,男女生的世界被嚴格分隔,甚至連頭髮的長度都有明確的規範。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因為忘記帶數學課本,向一位女同學求助,這個小小的舉動竟成了大問題,結果被記了小過。這種經歷,或許正是我們後來在與異性交往時,總是顯得笨拙,不知所措的原因。
當我們那一屆畢業時,全年級共有25個班,到了國三,僅剩下一個被稱為「好班」。在當時,能夠考進公立高中的學生不過四十餘人,這已經被視為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段國中生活記憶,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不僅是對於那個時代的回顧,更是對於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歷的一種深刻反思。在那個年代裡,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和意義,即使途中遇到了無數的挑戰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