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聆聽是婚姻的死穴,你那雙耳朵真的懂得聆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人也有一雙耳朵,但不是人人也懂得聆聽。有沒有想過只是聆聽這件事就能影響一段婚姻關係?雖然不至於會嚴重到分手,但總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和諧。我就因為不懂得聆聽,踩過不少雷,原因是我沒有耐心,也不夠細心,不懂得觀察環境,不懂閱讀空氣,在不應該說話時發表不合適的意見。


在結婚之前,有什麼不遇快未必一定找男朋友或女朋友傾訴,很可能會找閨蜜。但當結了婚之後,傾訴的對像就會變成身邊的伴侶。如果兩夫妻也要上班的話,在工作上總會遇上一些不愉快的事件,這時候就會想發牢騷,想有人聆聽和認同。很多時候訴苦的那方並不是真的想聽對方提出什麼建議。不過當你聽到一個人向你訴苦,你第一時間就會說你遇過比對方更糟的事情,然後理智的提供建議應該怎樣去處理事件,以為這樣就可以安慰對方。有時還會用說教的語氣說不應該為了一些小事而煩惱。我自己就試過很多次這樣,以為跟對方鬥可憐,給予對方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讓她停止發牢騷。但發覺每一次也會惹怒對方,最後把很小的一件事越鬧越大,然後雙方陷入冷戰。


我初時很不理解,我不是在替她分憂嗎?還給她意見去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發脾氣呢?日子久了覺得伴侶是個不可理諭的人。後來分開後回想起來,其實是我自己沒有耐性,不懂得做一個聆聽者,還沒有完全聆聽對方想說的話就急不及待發表意見。我從來也沒有想到自己有時候跟朋友發牢騷時也只是想他們認同我說的話,當他們開始說一些偉論時我也覺得很討厭。從來沒有想過我把這些行為套用了在身邊的伴侶的身上,到我明白後一切已經太遲,那些小事加起來已把兩人的關係破壞到不能修補。


你有沒有試過身邊的伴侶跟你訴苦呢?你又怎樣反應呢?可以靜心想想。或者有人會說如果只想對方聆聽自己說話就直接出聲不就好了嗎?不用伴侶在不知不覺間惹怒自己而鬧得不愉快。但實際情況又是那四個字「理所當然」。結婚之後覺得身邊的伴侶「理所當然」的會聽自己傾訴,「理所當然」的會了解自己,「理所當然」的可以無條件給自己發洩情緒,所以沒有必要事事也說清楚。就是因為這樣,日子久了,新婚的保鮮期過後,就覺得對方越來越不明白自己。其實就算兩人怎樣的親蜜,也不是大家肚裡的一條蟲,不會知道對方心中想些什麼的,有事情想對方做就應該說清楚。


所以如果伴侶有話向你傾訴的話,就靜心的聆聽,不要急著發表意見,直到對方問你意思才說出你想說的話。不過就算問你的意見也不要用說教的語氣跟對方說話,好多時候對方只想你認同她,不是真的想聽你的意見。待對方平靜下來後才作理性的溝通,說話時要有同理心,表示理解對方的感受,這樣婚姻才會避開死穴向美滿的方向靠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秋
10會員
235內容數
秋天是浪漫的季節,在這裡分享咖啡生活、愛情、婚姻關係等文章和新詩。
心秋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沒有一段持久的關係中是沒有信任的,一段愛情的開始也是基於此。一見鐘情是關係開始的第一階段,在街上或任何媒界如交友軟件中對一個人有好感是一切的開始。如果兩個人也開始互有好感,是關係的第二個階段。第三階段就是互相承諾認定彼此為終身的伴侶,不過先不說那麼遠,大多數的人也只會停留在第二階段。 兩個
Thumbnail
2025/02/25
沒有一段持久的關係中是沒有信任的,一段愛情的開始也是基於此。一見鐘情是關係開始的第一階段,在街上或任何媒界如交友軟件中對一個人有好感是一切的開始。如果兩個人也開始互有好感,是關係的第二個階段。第三階段就是互相承諾認定彼此為終身的伴侶,不過先不說那麼遠,大多數的人也只會停留在第二階段。 兩個
Thumbnail
2024/09/23
每一件事情也有它本質,有時很清楚,有時迷惘看不清,在劉潤的勝算這本書中就詳細的解認清一件事的本質是很重要的。書中寫到吉利汽車創辦人說車的本質就是兩排車輪加上沙發,很多人笑他什麼也不懂,但他說的就是車的本質,其他設備和外形設計也是附加上去的東西。
Thumbnail
2024/09/23
每一件事情也有它本質,有時很清楚,有時迷惘看不清,在劉潤的勝算這本書中就詳細的解認清一件事的本質是很重要的。書中寫到吉利汽車創辦人說車的本質就是兩排車輪加上沙發,很多人笑他什麼也不懂,但他說的就是車的本質,其他設備和外形設計也是附加上去的東西。
Thumbnail
2024/09/19
有一天在Tread上發了一個短文,說我在離婚三年後終於處理掉我的結婚照片。當天突然收到一個陌生人的私訊,問我是如何走出離婚的陰影。因為她自己離婚了已經幾個月,情緒還是走不出來,每天也覺得很傷心,經常晚上獨自流淚。
Thumbnail
2024/09/19
有一天在Tread上發了一個短文,說我在離婚三年後終於處理掉我的結婚照片。當天突然收到一個陌生人的私訊,問我是如何走出離婚的陰影。因為她自己離婚了已經幾個月,情緒還是走不出來,每天也覺得很傷心,經常晚上獨自流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夫妻宮差是不是婚姻會不好?破解之道就在專訪之中~
Thumbnail
夫妻宮差是不是婚姻會不好?破解之道就在專訪之中~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不懂相處會使兩人漸漸地愈走愈遠,而兩個人已經由當初相愛,變成了互相指責,互相抱怨。 ⌈一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但為什麼在兩性相處當中,我們經常都會說 因為對方做了什麼事,所以令到自己怎樣怎樣? 要怎樣看待和回應事情,選擇權都在我們手中,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被動的...
Thumbnail
不懂相處會使兩人漸漸地愈走愈遠,而兩個人已經由當初相愛,變成了互相指責,互相抱怨。 ⌈一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但為什麼在兩性相處當中,我們經常都會說 因為對方做了什麼事,所以令到自己怎樣怎樣? 要怎樣看待和回應事情,選擇權都在我們手中,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被動的...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每人也有一雙耳朵,但不是人人也懂得聆聽。有沒有想過只是聆聽這件事就能影響一段婚姻關係?雖然不至於會嚴重到分手,但總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和諧。我就因為不懂得聆聽,踩過不少雷,原因是我沒有耐心,也不夠細心,不懂得觀察環境,不懂閱讀空氣,在不應該說話時發表不合適的意見。
Thumbnail
每人也有一雙耳朵,但不是人人也懂得聆聽。有沒有想過只是聆聽這件事就能影響一段婚姻關係?雖然不至於會嚴重到分手,但總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和諧。我就因為不懂得聆聽,踩過不少雷,原因是我沒有耐心,也不夠細心,不懂得觀察環境,不懂閱讀空氣,在不應該說話時發表不合適的意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