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憶是很不可靠的,我們都會因為後來發生的事,去修改原先對相關事件的記憶,更麻煩的是,我們往往對這種現象沒有自覺,而產生跟人相處上的紛爭。

    「事後諸葛」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總會以「後見之明」去推論自己根本不存在的「先知灼見」。

    在企業界工作的朋友常會抱怨說:「當初自己提出某些計劃時,主管或同事要嘛不支持要嘛反對,甚至還會扯後腿,可是案子一旦成功,那些原來不看好的人,卻紛紛來攬功勞。」

    這種『後見之明的遺忘症』,有許多不是故意的,而是當他們現在認同某一件事時,他們根本忘了當初是多麼地反對。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提出以下分析。

  原來一般人遇到新的觀念想法,如果是跟自己原有的信念相衝突時,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以下四個階段的反應:第一個階段是會認為這個東西根本是胡說八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可是如果新的觀念一再出現,讓人無法忽略,第二個階段就是會認為,這個說法很有趣,但有點離譜;等到這個觀念沒有錯誤,而且顯然是正確的,第三個階段就會認為觀念雖然是真的,但是不重要;後來發現觀念不只是正確,而且有意義,甚至是重要的,第四個階段就會認為,是很重要,但是我老早就知道了。

    是的,我們老早就知道了,這就是被修改過的之前的認知。

    因此以後遇到同事爭功諉過時,這種事情時,就不要太生氣了,因為我們也同樣會被記憶給誤導了。

    曾經有個作家重新翻閱自己年輕時的日記後,非常訝異地發現,彷彿在看一個自己完全陌生,不認識的人的日記。

    的確,記憶在每一次回憶時都會重新被修飾過,以後來的經驗來扭曲之前的記憶,以符合自己目前的處境,除了自圓其說與安慰自己,以及讓自己感覺良好的潛意識動機之外,也是為了讓自己的一生成為前後連貫一致,很理性且合乎邏輯的故事。

    因此在看到當年自己親筆寫下最真實的紀錄時,才會訝異怎麼跟自己記憶中的自己完全不同。若年輕時沒有寫日記的習慣,類似的經驗也許也會在小學或國中的同學會發生,當大家回憶童年生活時,會赫然發現,別人記得的怎麼跟自己一直以來以為的完全不同。

    同樣的情節在公眾人物的自傳式回憶中特別容易看到,讓我們誤以為大多數偉大的人物都是從小就立志要做什麼大事,因為年輕時一個明確而強烈的動機讓他們擁有如今的成就,但是當我們瞭解任何人都會篩選與修飾自己的記憶時,就會知道傳記故事裡的勵志情節並非是生命的真相,當然,那些偉人或許不是要刻意欺騙大家,而是他們也被自己不斷重新建構的回憶給騙了。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句幽默卻頗為真實的名言:「我能記得這麼多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我能記得那麼多沒有發生過的事。」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今天很開心到荒野高雄分會的第13期解說員訓練上課。這是中斷10年的訓練重啟,非常期盼明年能繼續到高雄與14期的伙伴相見。     雖然卸任荒野理事長已近二十年,但是荒野的志工群組邀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答應。    
―本文寫於2003年收錄在「我的野人朋友」書中 身旁的樹葉隨著微風輕拂,將陽光篩成許多小圓點,在身上游移。閉上眼睛,傾聽風中樹語婆娑,鳥兒啁啾,蟲鳴唧唧,突然一隻松鼠跳飛而過,抖落了幾片樹葉,像舞台上的碎紙花,紛紛撒落在身上,撒落在身旁的樹幹上……這是蘇俊郎置身四十公尺高的巨木樹冠上,享受擁抱大樹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今天很開心到荒野高雄分會的第13期解說員訓練上課。這是中斷10年的訓練重啟,非常期盼明年能繼續到高雄與14期的伙伴相見。     雖然卸任荒野理事長已近二十年,但是荒野的志工群組邀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答應。    
―本文寫於2003年收錄在「我的野人朋友」書中 身旁的樹葉隨著微風輕拂,將陽光篩成許多小圓點,在身上游移。閉上眼睛,傾聽風中樹語婆娑,鳥兒啁啾,蟲鳴唧唧,突然一隻松鼠跳飛而過,抖落了幾片樹葉,像舞台上的碎紙花,紛紛撒落在身上,撒落在身旁的樹幹上……這是蘇俊郎置身四十公尺高的巨木樹冠上,享受擁抱大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忘得掉的叫做過去,忘不掉的叫做回憶。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回憶,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難以忘記。
06/23/2010 人的記憶到底可以維持多久?   有的時候才想要作件事,一下子就忘了,拼命想,也想不起來。 或是剛說的話作的事,一下子就忘了。好像剛才是一片空白。 但卻有些事又一輩子也忘不了。 而又有些事以為永遠也想不起來了,又突然跑到腦海裏。   二十幾年前的一張臉。 我竟然
Thumbnail
當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記憶會持續修正,同時也會影響思維模式。如何確認記憶的正確性與完整性是一個重要的主題。思考與記憶對於人的生活和挑戰都有深遠的影響。持續從好的經驗中學習,有助於積極的思維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
Thumbnail
孩子記得同學壞事,因為大腦喜歡關注負向事物。為克服大腦設定,我們應努力強化好經驗的感受。透過後天的努力,幫多注意好經驗,並停留久一點。小孩間的關係也是相同道理,若有明顯衝突,記憶的強化會讓他們難以改變對彼此的印象。訓練自己尋找並停留在正向經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忘得掉的叫做過去,忘不掉的叫做回憶。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回憶,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難以忘記。
06/23/2010 人的記憶到底可以維持多久?   有的時候才想要作件事,一下子就忘了,拼命想,也想不起來。 或是剛說的話作的事,一下子就忘了。好像剛才是一片空白。 但卻有些事又一輩子也忘不了。 而又有些事以為永遠也想不起來了,又突然跑到腦海裏。   二十幾年前的一張臉。 我竟然
Thumbnail
當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記憶會持續修正,同時也會影響思維模式。如何確認記憶的正確性與完整性是一個重要的主題。思考與記憶對於人的生活和挑戰都有深遠的影響。持續從好的經驗中學習,有助於積極的思維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
Thumbnail
孩子記得同學壞事,因為大腦喜歡關注負向事物。為克服大腦設定,我們應努力強化好經驗的感受。透過後天的努力,幫多注意好經驗,並停留久一點。小孩間的關係也是相同道理,若有明顯衝突,記憶的強化會讓他們難以改變對彼此的印象。訓練自己尋找並停留在正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