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能做的,別在乎不能做的。


慢慢地,將心思收回,專注於日常的規律,逐漸重拾合宜的節奏,即使再瑣碎、再無趣,沒有關係,沈浸於做事就好。別太去在乎外在的變化,不管多麽驟然,多麽不堪。


即便烏雲籠罩天空,請邁開步伐,走出自己的姿態,放鬆如昔。


這種專注於當下的態度不僅適用於日常,用於天災過後的此時,更是適切。


這次地震來得太急太快,遺留的困境卻又臭又長,觀光止步,不少店家斷炊,而住戶流離失所,許多大樓仍然排隊等著拆除,又有太多建築苦苦等不到評估,難以申請賠償。


為了避免受困於悲慘焦慮的漩渦裡,動起來,會是扭轉局勢的關鍵。累的時候休憩,當力量慢慢回來,那就採取行動,做當下能夠做的,不多不少,不過度逞強。


很多決定,現下等著也無妨。當你把手邊能做的事做完,很有可能,本來僵化的局勢已然產生鬆動,允許你做出新的決定。原先懸而未解的窘境,說不定,歷經這段時間,已經熟成為可以好好面對和處理的抉擇了。


別將生活的重心安置在外頭,那會讓人脆弱無力。花時間,一點一滴,將重心挪回到自己的心裡,做能做的,擱置無力改變的。任由窗外晝夜晴雨,將心用於當下。


如此地活,就好。

avatar-img
30會員
224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行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面對人生棘手的難題,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往往是「不可能」,或是「太難了」。
農曆七月鬼門開,信者恆信,不信者,生活如常。
無常是生命的沃土。
 流動是萬物的常態。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當你詢問自己的意見,內心總是空蕩蕩的,沒有想法,更沒有感受。
到底是什麼時開始,你學會不相信自己呢?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面對人生棘手的難題,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往往是「不可能」,或是「太難了」。
農曆七月鬼門開,信者恆信,不信者,生活如常。
無常是生命的沃土。
 流動是萬物的常態。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當你詢問自己的意見,內心總是空蕩蕩的,沒有想法,更沒有感受。
到底是什麼時開始,你學會不相信自己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生活需要平衡 不要過分用力 儘管盡力而為 但也要聽天命 學會順其自然 不勉強 不強求 隨遇而安 適時進退 保持從容的心態 在人生的旅途中 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 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應對挑戰 擁抱變化 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享受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接續著上一篇文章,所以說,高調又如何?只要在背後有持續付出努力。不要被高調的舉止所蒙蔽了,好像別人都是這樣華而不實,做做表面而已,這樣下結論就是過於草率了。沒有誰規定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不能保持高調的,這也可以看作是激勵士氣的一種方式,這也是人性的表現。打順風球是比較容易的,自己隊的比
最近看了”做,就對了”這本書,作者提到,新的事情,不是不會,只是還不會。所以當自己有一個想法,那麼就去做吧!不要先評估做這件事情,會有什麼得失,因為這個想法會在你的腦袋裡生根發芽,自然是有它的道理存在,多聽聽你內心的聲音,不要用現實的問題去打壓、否決它。 開始做了之後,凡事也不用一次到位,第一次做
Thumbnail
有感動就要行動。 這是最近的我常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希望你我都能有讓感動變成行動的第一步,也不用快,慢慢來,依照自己的步調就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也想戒掉焦慮 可是就是做不到 壞習慣養成不是一天兩天 戒掉習慣也無法一氣呵成 老天會不斷給你考驗 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改邪歸正 一場計劃好的旅程固然美好 可是哪有意外來得叫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生活需要平衡 不要過分用力 儘管盡力而為 但也要聽天命 學會順其自然 不勉強 不強求 隨遇而安 適時進退 保持從容的心態 在人生的旅途中 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 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應對挑戰 擁抱變化 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享受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接續著上一篇文章,所以說,高調又如何?只要在背後有持續付出努力。不要被高調的舉止所蒙蔽了,好像別人都是這樣華而不實,做做表面而已,這樣下結論就是過於草率了。沒有誰規定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不能保持高調的,這也可以看作是激勵士氣的一種方式,這也是人性的表現。打順風球是比較容易的,自己隊的比
最近看了”做,就對了”這本書,作者提到,新的事情,不是不會,只是還不會。所以當自己有一個想法,那麼就去做吧!不要先評估做這件事情,會有什麼得失,因為這個想法會在你的腦袋裡生根發芽,自然是有它的道理存在,多聽聽你內心的聲音,不要用現實的問題去打壓、否決它。 開始做了之後,凡事也不用一次到位,第一次做
Thumbnail
有感動就要行動。 這是最近的我常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希望你我都能有讓感動變成行動的第一步,也不用快,慢慢來,依照自己的步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