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提問,重新塑造自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重讀了 James Ryan 的《人生思考題》,沒想到發現書中的提問,和自己在做職涯諮詢時所關注的事情有高度重疊(也可能是職業病發作,會開始從各種書來找跟職涯諮詢相近的概念)。

書裡分別用以下五個句型,來作為思考人生的基本提問:

  • 等等,你說什麼?Wait, what?
  • 我想知道... I wonder...
  • 至少,我們是不是能夠...?Couldn't we at least...?
  • 我能夠幫什麼忙?How can I help?
  • 真正重要的是什麼?What truely matters?


神聖的好奇心

在諮詢的起始,會經歷探詢的發散與收斂。

而每個來到面前的個案,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與煩惱,從如何訂下個人的職涯目標,到究竟是持續工作還是要出國讀書?想轉換職務該怎麼辦等等,有著各式各樣的問號與糾結。

作為諮詢師,透過深入對方的煩惱,去觀察每個個案所說的話、比出的動作,甚至是臉部表情與肢體反應等,然後對反覆出現的詞彙、特別避而不談的事物、明顯產生情緒的段落展現好奇心,會得出許多關於這個人的資訊,從個人偏好、價值觀、做選擇的風格,到家庭/伴侶關係如何,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然而相比於八卦,前述的好奇心是透過不斷探問個案想說什麼,以及提出各種「我想知道...」,來解構與重新定義個案所帶來的問號,讓彼此一起邁向並且面對更核心的問題。


進展好比跳舞

其實在開始練習諮詢之前,我一直以為諮詢的過程會是不斷地前進,應該要越談越有具體的方向與行動。

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和各種個案對談時,發現諮詢的過程更像是在跳舞,會不斷邁出步伐,但也會因為舞伴(個案)的狀態與動作不同,可能會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像是問出不合宜的提問),或是太過注意對方,而讓自己的腳步跟不上節奏(好比太關注細節,忘了掌握輪廓與推進),又或者是對方的選擇改變了,要換個舞風(就像是原本訂下的目標要重新來過,因為原有的煩惱已不存在)。

在這些時候,會透過「至少,我們是不是能夠總結前面的對話」、「是不是能夠收束先前的學習與收穫」來幫助彼此一起看看已經走過的歷程,然後踏入或是轉入下個對話的階段。

由於兩人共同投入的時間與狀態,讓彼此之間能夠逐漸長出更穩固的信任關係,也因為這樣的信任,使得自己作為諮詢師,能更勇敢地提出見解與建議,或者單純地傾聽與接納,來對個案的苦惱幫上忙。


真正重要的事物

隨著走過前述的諮詢歷程,以我個人的經驗,大約在對話進展推到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二時,真正重要的事物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而那是個非常有趣的時刻。

有時候是個案開始反覆提到類似的窘境或詞彙,於是彼此都發現了問題背後的問題可能是什麼;有時則是因為累積了足夠的信任,個案終於說出心底話;也有過因為對話逐漸變得更具體,而能讓個案對於情況與解決方案有更清晰的畫面與想像。

很多時候,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會一開始就擺在桌上,需要透過掏心,拿出彼此的信任與關注,才有辦法做到前述的推進與浮起。

也讓彼此在離開座位前,都能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然後朝它邁進。


總結

不論你是否有任何工作上的苦惱,或是職涯諮詢的需求,在這裡誠摯地邀請你翻翻此書,運用這五個例句來想想自己的狀態,去開啟一些可能性,或是創造過去未必擁有的彈性。

也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或某個程度,又或者是在遇到某些關卡時,會因為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而把視角拉得更加開闊,跳脫被過往經驗綁住或制約。

歡迎你分享使用問句的經驗與變化,

期待你的發現與不同,

也在此與你擁抱。

3會員
26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瑪的職涯筆記 的其他內容
一句話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接住的需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願意放棄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封信,給 24 歲的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