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與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年4月4日凌晨,伴我人生40年的奶奶,以高齡93的歲數,離開了人世。

越漸失去聯繫的親人們,卻在治喪這段期間,難得的再次有機會相處;只是那種感覺很奇妙,有些熟悉但卻又感覺陌生。跟17年前爺爺離開時很不一樣,這次大家的反應都很平靜,也幾乎沒有見到有人落淚;甚至,在這段期間參與相關儀式、乃至送行的親人中,也少了幾個原本預期應該要見到的面孔。

「也許大家都有各自的原因,無法或不方便吧。」我心裡想著。

**

自有印象開始,爺爺、奶奶就是很疼我 (當然包括其他孫子、孫女們),可謂百依百順的溺愛程度。最有印象的,是我從小就愛吃荷包蛋,愛吃到一碗飯上只要給我一顆半熟蛋再淋上些油膏,我就能將濃稠的蛋黃與油膏在碗中攪拌,兩三口就能配飯吃完。

奶奶自然也知道這點,總是會應我要求,要幾顆蛋就馬上煎幾顆,甚至每次看到我都會主動跟我說煎幾顆蛋給我吃好不好 (當年不懂事,感謝老媽總是跳出來阻止我吃超過一顆)。

只會講台語的她,現在回想,應該也是幫助我練就了現在的台語能力的主要功臣;因為即使到現在,在我生活圈當中,從來都沒有人是用台語為主在溝通的。

爺爺離開幾年後,我結了婚,曾經持續一段時間,每個星期會跟老婆去看奶奶兩次,陪著她聊聊天。很常,她會掛在嘴邊說我很孝順都會來看阿罵,然後總是會想辦法塞給我一些飲料讓我帶走,雖然我從來都不會拿;而每次我們要離開時,也都跟她說不用送我們出來,但她總還是會一邊說好,一邊跟著走到門口,最後站在門邊,一手拉著門,跟我們說再見、看著我們離開。

這樣的規律,持續到孩子出生後,時間慢慢轉移到照顧孩子,加上換到外地工作,漸漸的,去看奶奶的頻率,到最後只剩下偶爾才去。

或許因為見到奶奶的頻率變少了,反而對她開始退化的每個階段有明顯注意到:走路開始要拿拐杖、要換助行器、改坐輪椅、要請外傭照顧、對話時回應的次數變少而沉默的時間變多 ...... 最後一次去看她時,對話幾乎不會有反應,甚至連吞水都很吃力;看著外傭用湯匙餵她喝水,每次奶奶吃力吞下去時,我都很怕她會嗆到,不知道有沒有力氣咳出來 ......

**

有天,晚餐後,坐在沙發上,老爸突然冒出一句「你奶奶昨天急診住院了,說喘不過氣 ......」他講得很平靜,接著詢問奶奶狀況時,才知道那晚奶奶的兒女們都趕到醫院了,因為情況不樂觀。

而我,一路看著奶奶這幾年來的孤苦伶仃,甚至最後晚年只剩下外傭陪伴在身時,卻很意外的在此刻,無法去真心期望著奶奶能康復出院。因為,我沒有把握,奶奶這幾年的這樣生活方式,哪一種結局對她才是真正的好 ......

也許老爸也已經看開,因為當我試探性問說奶奶何時可以出院時,他也很坦白的說,這個年紀這樣住院,應該是很難出來了。那陣子剛好公司專案出差在外,默默祈禱著能讓我有機會去醫院探視奶奶。

感謝老天,在奶奶住院的兩周多,我前後有機會去看她三次,雖然她都戴著呼吸器,然後也都沒有啥反應。

4號清晨6點多,被老媽挖起床,腦袋還在昏睡狀態,但隱約感覺為何會被叫起了。果不其然,奶奶清晨走了,我跟弟弟趕緊準備,到禮儀會館跟著已經在場的奶奶的兒女們 (包含老爸) 開始誦經。

**

就這樣,在禮儀會館的這段期間,難得的看到各路兒時常聯繫的親人們聚集一堂。那段時間,每次到會館,都覺得只是在參加活動,大家感覺都很平常;我猜,是因為對於高齡的奶奶,應該大家很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吧,至少我是如此。

也有好多問號在心裡:爺爺離開17年了,如果奶奶在天上,是否來接他的人會是爺爺?已經17年沒有交集的夫妻,還會想繼續前緣嗎?若爺爺奶奶真的見到面,還會有話題可聊嗎?如果爺爺能見到奶奶,那不就表示他至今還沒投胎轉世?這些問題都不會有答案,也許某天爺爺或奶奶來我夢中相見時,再告訴我吧!

永別了,奶奶,願妳在天上,過得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傾聽,就艾跟你說!
2會員
13內容數
踏入職場已十多年,從最初懵懵懂懂的菜鳥開始,藉由經歷許多酸、甜、苦、辣的那些事兒,漸漸的從這堂社會學中找到因應不同情境的為人處事之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悼念 我92歲高齡辭世的大阿姨。我們都不願面對這種離別,但是這篇樸實、動容的「弔詞」,有一天也許你我會用上,收藏著吧!
Thumbnail
悼念 我92歲高齡辭世的大阿姨。我們都不願面對這種離別,但是這篇樸實、動容的「弔詞」,有一天也許你我會用上,收藏著吧!
Thumbnail
25年後的這天113年4月3日,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影響了上班上課,也給少數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文章描述了作者帶著退化到嬰幼兒狀態的85歲母親前往苗栗的旅途,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愛與陪伴的重要性。在風雨中,作者用陪伴的方式為母親最後的旅程劃上溫馨的句點。
Thumbnail
25年後的這天113年4月3日,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影響了上班上課,也給少數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文章描述了作者帶著退化到嬰幼兒狀態的85歲母親前往苗栗的旅途,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愛與陪伴的重要性。在風雨中,作者用陪伴的方式為母親最後的旅程劃上溫馨的句點。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剛過晚上七點,才有機會喘息~~但心中一直浮現中午為老伴而來的奶奶~~ 王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她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但她的眼睛裡依然閃爍著堅定和溫柔的光芒。今天,她來到養老院,為她九十多歲的老伴辦理入住手續。 我們一直鼓勵奶奶和爺爺一起入住,一享受天倫,但奶奶告訴我,捨不得一對子女呀!要不
Thumbnail
剛過晚上七點,才有機會喘息~~但心中一直浮現中午為老伴而來的奶奶~~ 王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她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但她的眼睛裡依然閃爍著堅定和溫柔的光芒。今天,她來到養老院,為她九十多歲的老伴辦理入住手續。 我們一直鼓勵奶奶和爺爺一起入住,一享受天倫,但奶奶告訴我,捨不得一對子女呀!要不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