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引導叛逆期,他會順利「轉大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的孩子有沒有所謂「叛逆期」?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家長描述他的意見,認為:叛逆期就是孩子不再覺得你講的都一定是對的,當意見不同的時候溝通沒有用的反擊。他提到他女兒國二的時候離家出走⋯⋯,著實讓爸媽捏一把冷汗,也無法防止他。我想爸媽多半覺得孩子的舉動往往不夠理性,不小心,可能就傷了自己,因此相當擔憂。有的爸媽,就是極度擔憂下,運用權勢及經濟資源,設法控制孩子,限制孩子,至少孩子在爸媽眼皮監控下,比較不會遭遇危險。而有一些爸媽會在這種狀況下,寧願犧牲和孩子的友善關係,也要保護孩子,深怕自己的疏忽,沒有盡好該有的責任,而造成憾事,。

在我的觀察中,若是家長以權勢或經濟資源,試圖操控孩子的行為,多半會和孩子間的關係張力升高,此時孩子容易把行為「地下化」(不讓家長知道)或是起而抗拒反動,而多以被動攻擊方式反應,不太配合家長,許多家長因此不知如何教養孩子,兒童期天真可愛的孩子,似乎搖身一變為難以管教的暴龍,拿孩子沒辦法,在這情況下,甚至有一些家長誤認為是管理孩子的力道不夠,加重管理力道,在這情況下,有的孩子就用「爛給你看」的方式因應,搞得身為監護人的家長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用盡軟硬兼施的手段,孩子似乎完全聽不進去,不為所動。

那應該如何教養「叛逆期」的孩子呢?從實務觀察到的經驗告訴我,要對這些孩子先要有如下的認識:

1、當孩子成長進入青少年時期,大約小學四、五年級開始,他的「自我意識」迅速增長,反抗家長的命令及意見,日趨明顯。家長在此時,請先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慌張憂慮,並不是孩子學壞、不愛你們了,而是他想練習「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他不要像以前,聽從權威者(多半是爸媽)的話,他要有自己的主意,而這些主意,多半是自己認為最好的狀況。

2、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經歷「叛逆期」,有的孩子在自信不足、避免衝突或表達愛的狀況下,把萌生於內心的主意,放棄壓抑了,這些孩子雖然對長輩們言聽計從,被稱讚「很乖」,實則是很早就放棄或壓抑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就沒自己的意見,只想當個乖孩子,在大人眼中可能被詮釋為「懂事」及「貼心」,長久下來,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感覺:「我好很委曲,而沒有人會替我著想」。在現實生活來看,很多「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屬於這一類人,表現出來的,是容易討好對方的行為模式。

3、所以當孩子對你的教養有反動的情況,爸媽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的個人性已經開始表現出來了,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太快去壓抑否定,而是在適當的框線內,可以要求孩子對他的言行負起責任,這也是「有效自律」的訓練。也就是說爸媽開始可以擺脱「黏在孩子身後,不時盯著孩子看」的時間,注意力逐漸轉回自己和伴侶生活的身上。

以上三點的認識,對孩子「轉大人」,開始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有著關鍵的重要性,那要怎麼做呢?以下幾點實務作法,可以參考再轉變為自己的方法:

1、首先要辨認孩子抗拒你的指令時,是否是他自己的意見,還是依恃你的伴侶來反抗你,比如你是爸爸,叫孩子去罰站時,孩子的媽跳出來,對孩子說:「你今天不是很累了嗎?趕快上床睡覺,不要現在罰站。」,若是這種抗拒,並不是出自本身有主見,而是挑選雙親中對自己有益的意見來抗拒另外一位雙親,這時候的抗拒,不叫叛逆期,而是孩子在運用雙親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在夾縫中求生存。而我們要的抗拒品質是要出自孩子本身的意見。

2、當孩子對爸媽所說的意見開始不服從的時候,身為爸媽的,不要太快視為對爸媽意見的否定,而是耐著性子,聽聽看孩子這些反動言行的內在道理。不要太快打斷他的理由和邏輯。舉例來說,當哥哥和弟弟吵的不可開交時,爸媽可能叫兩人去罰站,結果弟弟馬上面壁罰站,但哥哥臉帶委曲地大聲說:「我不要!」然後「砰」的一聲就跑去自己房間,把房門鎖起來。這時,爸媽千萬不要用蠻力開鎖開門拉哥哥出來站(通常孩子也不會配合),而是等待想方法要瞭解哥哥不遵守爸媽指令的原因,另一方也要告訴弟弟,爸媽會處理這狀況。爸媽等待適當機會去瞭解哥哥的心聲,可能哥哥會說弟弟先挑釁的,為什麼兩人都要一樣罰站?不公平?那時爸媽可以協助哥哥想到一個面對弟弟挑釁的非暴力解決方法,並要他為此次吵得不可開交的行為,想一個自我負責(或自我責罰)的方法。

3、爸媽的責任在「適當的框線」內,容許孩子自行決定。注意我說的是「適當的框線」,因為孩子自我意識快速增長時,他所做的自我決定,可能不完美,設想太天真不夠周全,或是自律性還不到可放心的水準,就好像剛學會游泳的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馬上要挑戰大海,此時爸媽劃定海水浴場的安全區,告訴孩子在安全區內任他遊,但不能越過安全區。何謂「何謂適當的框線」,應該藉助於爸媽的經驗理性及孩子的能力所及之程度(包括自律能力)綜合而成,這往往需要跟孩子之間協商。在這過程中充滿一些冒險與不確定性,孩子在經驗中學習,而爸媽則要學習處理自己的焦慮。

4、一旦允許孩子自我決定,家長就要無條件支持孩子,並抱持著孩子為自己負責、勇於挑戰的肯定,向孩子表達。當孩子因自我決定,結果不如預期時,不要以「你看吧!你還是太嫩了」的嘲笑態度,而是以「沒關係,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鼓勵態度來支持孩子,如此孩子在下一次做決定時往往會更𧫴慎。

以上四點,就是引導「叛逆期」孩子的適當原則作法,好好地引導他,孩子容易順利地「轉大人」喲!

(相似內容,已發表在「關鍵評論網」)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或加入「穗波心心理師談情說愛」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及podcast預告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9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