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條告訴我,信仰從沒離開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曾經,顯化法則是我唯一的信仰。

現在,我當然仍相信顯化法則,但較少「依賴」祂了。

以前有什麼想要的、不想要的,希望的、不希望的,就會仰賴顯化法則為我實現,但潛意識總是無法跟上我的慾望。到後來我放下了這些欲求,接受自己的潛意識仍有一些「功課」需要做,因此很久很久都沒再許願了。

直到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明白,即使我不依賴信仰,信仰也從來沒有離開我。




在一個月前,我都還與伴侶住在公寓裡面的小套房。其實這是在三年前我還單身時,自己從父母家搬出來的。當時一見到這套房就一件鍾情,完全沒有猶豫過,當下就與房仲表示我要當這裡的房客!於是就在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我一個人帶著少少的家當搬進這約六坪的小套房。

當時,我與家人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疫情前我離開了台灣五年,大概是不小心忘記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壓力,再加上在國外五年,自由慣了;因此,當我再回到這個家,不需要多久就被憂鬱給侵蝕殆盡;當時的我原以為自己很快就會再離開台灣,因此一直沒有打算找工作;但也因為疫情的關係,當下我哪裡也不能去。於是,回台灣的那一年,我度過了很黑暗、很束縛的生活,除了偶爾跑出去追個星,生活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到了第二年,我發現自己似乎一時之間不會離開台灣了,當時我滿腦子都是「好想搬出去」,但沒收入,怎麼付租金?於是,我衝著「搬出去」這件事,出去找了份工作,很快就開始上工了。




當時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拿了三個月的薪水後,我就要立刻看房子、搬出去。我也沒違背自己的承諾,真的在拿到三個月薪水的那週,就開始在線上看房子。

而我也幾乎是馬上就與房仲約現場看房,才看第一天就遇到了我那一件鍾情的小套房。




我在這間小套房度過了很愉快、很幸福的四個月;雖然在韓國留學時我也體驗過獨居的自由,但這個小套房讓我投注了更多自己的心血,它不只是一個讓我休息、睡覺的地方,當時的我感到自己是能夠與「這個房間」心靈對話的。每當我出門,我就像是對家人說「我出門囉」!下班回到家,我感到整個房間都在歡迎我回來。當時我有什麼開心、不開心,這個套房就像一個溫暖的存在,承接著我的所有。

幸福快樂又自由地度過了四個月後,我認識了伴侶。

伴侶不是台灣人,甚至當時他也不是住台北;因此,在一起後沒多久,他就搬進這間小套房,與我一起同居。

從此之後,我再也無法與這間小套房心靈溝通了。




小套房在我獨居時給我很大的幸福感,但兩個人一起住,實在太擠了。我是一個很需要獨處的人,但是每晚身邊都多一個人,並且連個隔間都沒有,久而久之,我又開始憂鬱了。

之後,就這麼度過充滿考驗的三年;這三年我經歷了很多,雖然我過著表面幸福又悠閒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我也蠻痛苦的。伴侶的加入,讓我很久很久都沒有真真正正感受我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說真的白天伴侶出去上班,我就能在家獨處了(認識伴侶沒多久我就沒在外面上班了),但我就是不快樂,是的,連戀愛都無法讓我快樂,因為比起被照顧,當時的我更渴求的是「感受自己」。我常常對伴侶說:「我感覺不到自己在哪裡。」這句話很抽象,連我都很難解釋是什麼意思,但這就是我的感受——我感覺不到我自己了。

這期間一直想搬到更大的房子去住,但由於金錢考量、以及我對那間小套房的依戀,因此常常只是線上看看、一直沒有實際走出去看房過。




終於在即將與小套房相處的三年後,我因為飲食習慣,變得很需要一個廚房來讓我們好好下廚。這次,不再只是線上看看而已,我們付諸了行動、開始約房仲。

而也在看房子的當天,就看到了我與伴侶都挺喜歡、挺滿意的一個單位。

說實在,並沒有三年前我遇到小套房時那般一件鍾情(當時那間小套房超出我原本設定的預算,並且我本來不是很想住要走樓梯的公寓,卻也因為那一件鍾情而打破了這些原則),這次與這單位的相遇,更多的是理性分析、諸多考量,才下決定成為這裡的房客。




這間單位,不得不說,以台北市來說,算是很難得清幽的地方。

原本小套房位於蛋黃區,交通非常方便,尤其當時的我在附近上班,走路半小時就可抵達,因此每天上下班都走路通勤,順便也運動到了。只是後來我沒有在外上班,交通方便這點對我來說就沒特別的益處了。並且,無可避免地會聽到外面的車聲、甚至講話聲,對聲音極度敏感的我晚上睡覺有時也會被呼嘯而過的車聲吵醒。當然,住在都市的公寓裡,這些缺點是可以預料到的,這些也從來沒能改變我心中對於那間小套房的喜愛。然而公寓五樓,實際上也是個致命傷。有時在外面買菜買多一點,就不得不「運動一番」,扛著大袋小袋爬五層樓的樓梯;就更不用說我們常出國,般行李時簡直是酷刑啊!

因此,當我們看到現在這間單位時,對於一切都挺滿意。

這裡有完整的社區系統,以及大樓理所當然會有的電梯,這在都市裡面當然點都不稀有。難得的是,有這些配件的這間單位,卻位於一個清幽的小山坡上。

當然,既然說了小山坡,就知道這裡的交通不會方便到哪去。對於不會駕駛的我來說,要外出確實有點挑戰。好在這裡還有社區巴士,雖然班次並不多,但只要算好時間下去等車,還是能輕鬆地抵達附近的捷運站。

這裡基本上白天、晚上,都十分寧靜,外面的車聲就不用說了,很幸運地四週的鄰居也都挺安靜,又或者是隔音還不錯,目前還真是沒被噪音干擾過。

而從客廳的大玻璃望出去,還可俯視這一帶的城景與山景。說實在,我從沒想過在大都市可以住在這樣的環境裡。




我們與房東簽約後的某一天,我回到小套房,當時已經開始要一點一點收拾、準備搬家。

那天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看到牆上夾著一張我曾經寫過的紙條。

我記得它,畢竟這張紙條是在去年底才寫的;那是在一個銅鑼音療的年末活動上,享受了銅鑼的震撼之後,主辦發給大家紙條,寫上對於新的一年的願望。

我記得自己大概許了什麼願,但細節我已經忘記了。

當我再見到這張紙條,我愣住了。




我知道,我許願想要搬到更大的房子。我記得自己寫過這樣的字,這甚至是我今年的願望了。所以,當我已經確定會搬到一個大單位,我心想,我實現了我那紙條上的願望!

由於是一直記得的事,因此實現願望的當下,並沒有什麼特別驚奇的感受。

但原來我忘記了,紙條的原文是這樣的:

搬到更大、環境幽靜、內部溫馨的房子。

搬到更大、環境幽靜、內部溫馨的房子。





環境幽靜。

我真的不記得我曾寫過這四個字。




當然,我真的很想住在一個遠離城囂的地方也是事實,但這次搬家目標也在台北、新北,我基本上內心根本沒想過可以找到「環境幽靜」的地方。

然而,我這不就找到了嗎?




那瞬間,我真的很感激。即使我很久很久都沒有再「依賴」我的信仰了,信仰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搬進來一個月左右了,雖然還有一些地方沒整理好,但也確實是環境幽靜、內部溫馨。基本上,我對於一個家該有的樣子,現在都實現得差不多了。

該有的隔間也都有,雖然沒有像以前那樣曾經可以與小套房的心靈對話,但我相信我會再次把自己給找回來。

因為,我相信,所以,會實現。

69會員
81內容數
紀錄日常、分享日常,也學習著如何享受無聊的日常;偶爾會有一些心得、有一些創作。我喜愛閱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達。如果能剛好遇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那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辰心家 的其他內容
牙痛記——1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牙痛記——2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牙痛記——3(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與身體的約定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那顆讓人踏入孤寂的鍵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