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是一場軟政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坊間評論很多,本文不打算討論法律觀點,因為問題不在台前,而在幕後。 

raw-image

2024年 ❙臺灣❙ 總統大選於1月23日舉行,❙民進黨❙ 的 ❙賴清德❙-❙蕭美琴❙ 勝出。

新一屆 ❙臺灣❙ 總統就職典禮於5月20日舉行。

換屆前一個月,❙國民黨❙ 行色匆匆:

  • 4月1-11日,前總統 ❙馬英九❙ 應 ❙中國共產黨❙ 邀請訪 ❙中❙。
  • 4月26日,❙國民黨❙ 立法院黨團總召 ❙傅昆萁❙ 率16 ❙國民黨❙ 立委訪 ❙中❙。

❙馬英九❙ 和 ❙傅昆萁❙ 及16名 ❙國民黨❙ 立法委員與誰見了面是解開 ❙國民黨❙ 和 ❙民眾黨 ❙在立法院強推為立法院增權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迷團的鑰匙。

❙馬英九❙ 於返 ❙臺❙ 前一日 (4月10日) 的午間與 ❙習近平❙ 會面,這是公關操作,屬小事。4月10日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 ❙王滬寧❙ 於 ❙釣魚臺國賓館❙ 設宴宴請 ❙馬英九❙ ,是為正事。

同樣在返 ❙臺❙ 前一日,即4月27日晚間,❙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 ❙王滬寧❙ 接見了 ❙傅昆萁❙ 及17名 ❙國民黨❙ 立委。

❙馬英九❙ 和 ❙傅昆萁❙ 等人與 ❙王滬寧❙ 談了什麼? 

或者比較準確的說法是﹕❙王滬寧❙ 給 ❙馬英九❙ 和 ❙傅昆萁❙ 等人下達了什麼指令?

2023年9月11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十屆一次理事大會循例「選出」❙全國政協主席❙ ❙王滬寧❙ 為會長。為什麼擔任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主任長達18年 (2002-2020) 的 ❙王滬寧❙ 從 ❙中國共產黨❙ 最高政策機構「下放」至受 ❙中共中央統戰部❙ 主管統一戰線部門轄下的一個半官方機構?

❙王滬寧❙ 是三任 ❙中共中央❙ 總書記 (❙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的幕後軍師已非秘聞,評論界已有共識,我們過去的文章也有述說。

❙王滬寧❙ 轉任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會長並非「下放」,而是 ❙習近平❙ 政策大轉向。

把 ❙王❙ 放在這個位置是 ❙中共❙ 政策重心的轉移。

❙特朗普❙ 入主 ❙白宮❙ 後的對 ❙中❙ 貿易戰和 ❙武漢❙ 肺炎期間的封城政策重創了 ❙中國❙ 經濟。用作賺取外匯的 ❙香港❙ 於2019一役後不再是一隻生金蛋的鵝。在剷除黨內 ❙上海幫❙ 及 ❙團派❙ 等敵對勢力時,❙習❙ 亦非得心應手。諸此種種,❙習近平❙ 雖已破例三連任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總書記,五年屆滿後,一旦離開總書記的權位,如無意外,必然死路一條。這些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多次陳述。

坊間評論 ❙習近平❙ 在走 ❙毛❙ 的 ❙文革❙ 老路,但都沒有說明原委。❙文革❙ 其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毛❙ 要發起民眾運動來打黨內反 ❙毛❙ 勢力。❙習❙ 的處境十反類似 ❙毛❙ 當時的處境。❙毛❙ 的政治運動如 ❙大躍進❙ 等將 ❙中國❙ 人帶入一窮二白的境地,黨內領導層反對的聲音日漸高漲; ❙習❙ 的「大國崛起」自信同樣將本來就是泡沫化的「經濟奇蹟」一鋪清袋,從而招致黨內各反對派系 —— 即「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者 —— 的蠢蠢欲動。❙習❙ 的唯一出路就是一個「統一大業」,以鞏固其總書記之位。

問題是兩岸局勢已經進入一個歷史性軌道﹕❙臺灣❙ 越走越遠。

「統一」❙臺灣❙ 便變得迫切。

所以有政策的大轉向。

這個大轉向就是 ❙王滬寧❙ 上任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主席時強調的要以「堅持新時代黨解決 ❙臺灣❙ 問題的總體方略」來解決 ❙臺灣❙ 問題。

什麼是「新時代黨解決 ❙臺灣❙ 問題的總體方略」?

他說這話時我們不了解,現在我們知道了。

大選時,我預測 ❙民眾黨❙ 將會分薄 ❙國民黨❙ 的票,從而順利送 ❙民進黨❙ 候選人入 ❙總統府❙。這個預測是準確的,但我卻忽略了 ❙立法院❙ 選舉。❙民眾黨❙ 在總統選舉中的確分薄了 ❙國民黨❙ 的票,但在 ❙立法院❙ 選舉中卻分薄了 ❙民進黨❙ 的票。

這是 ❙王滬寧❙ 的「兩手準備」。

❙習近平❙ 要用軟政變來解決 ❙臺灣❙ 問題。

方案兩個:

(一) 如果 ❙國民黨❙ 或 ❙民眾黨❙ 的候選人當選 ❙臺灣❙ 總統,可以想像 ❙臺灣❙ 國家政策將向 ❙中國❙ 全力傾斜,配合 ❙中國共產黨❙ 的政策,致使 ❙臺灣❙ 經濟上完全依附 ❙中國❙,❙臺灣❙ 技術全面輸入 ❙中國❙,致使 ❙臺灣❙ 失去國際競爭力。其中一個十分可能的場境是由 ❙國民黨❙ 或 ❙民眾黨❙ 人主政的 ❙總統府❙ 會製造 ❙臺灣❙ 與 ❙美國❙ 脫勾的條件。

(二) 一旦輸了總統選舉,即 ❙民進黨❙ 人入主 ❙總統府❙,便在 ❙國民黨❙ 和 ❙民眾黨❙ 佔大多數席位的 ❙立法院❙ 修法,無限擴權,廢了總統的職權。

今日出爐的是第二個方案。實話實說,call a spade a spade,這是一場軟政變!

raw-image

※ 臺灣加油 ※


avatar-img
24會員
266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春日陽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特朗普❙於2024年大選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是選舉舞弊。  一﹕背景 ❙美國❙ 的2020總統大選有沒有舞弊,彷彿眾說紛云。記得 ❙臺灣❙ 曾經有一位很紅的反共YouTuber 也認為沒有。  ❙民主黨❙人及其喉舌建制傳媒均聲稱有關2020總統大選舞弊的指控及各種證據已經徹底調查,亦進行了訴
一﹕「加薩團結營區」 2024 年 4 月 17 日,❙紐約市❙ ❙哥倫比亞大學❙ 的「親巴勒斯坦」「學生」佔據了主校區中心附近的一片草地,並建立了大約 50 個帳篷的營地,稱為「加薩團結營區」(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一度有數百人進駐。 ...
2024年4月9日,❙波蘭國家檢察官公室❙ 發佈聲明,一名名為 Pawel K. 的 ❙波蘭❙ 公民涉嫌向 ❙俄羅斯❙ 軍事情報部門提供有關 ❙熱舒夫-雅西翁卡機場❙(Port lotniczy Rzeszǔ-Jasionka ) 資訊,密謀暗殺 ❙烏克蘭❙ 總統 ❙澤連斯基❙。...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之六﹕超級星期二 一﹕有點複雜的總統初選過程 ❙共和黨❙ 和 ❙民主黨❙ 兩黨通過總統初選 (presidential primaries) 決定其最終總統候選人。 這個說法不準確。...
❙英❙語中有「sex」和「gender」兩詞,❙漢❙語有「性」以對應「sex」,但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 為什麼 ❙漢❙語傳統上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原因很簡單,因為語源上,「gender」是一個文法術語 (grammatical term) ...
❙ 特朗普❙於2024年大選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是選舉舞弊。  一﹕背景 ❙美國❙ 的2020總統大選有沒有舞弊,彷彿眾說紛云。記得 ❙臺灣❙ 曾經有一位很紅的反共YouTuber 也認為沒有。  ❙民主黨❙人及其喉舌建制傳媒均聲稱有關2020總統大選舞弊的指控及各種證據已經徹底調查,亦進行了訴
一﹕「加薩團結營區」 2024 年 4 月 17 日,❙紐約市❙ ❙哥倫比亞大學❙ 的「親巴勒斯坦」「學生」佔據了主校區中心附近的一片草地,並建立了大約 50 個帳篷的營地,稱為「加薩團結營區」(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一度有數百人進駐。 ...
2024年4月9日,❙波蘭國家檢察官公室❙ 發佈聲明,一名名為 Pawel K. 的 ❙波蘭❙ 公民涉嫌向 ❙俄羅斯❙ 軍事情報部門提供有關 ❙熱舒夫-雅西翁卡機場❙(Port lotniczy Rzeszǔ-Jasionka ) 資訊,密謀暗殺 ❙烏克蘭❙ 總統 ❙澤連斯基❙。...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之六﹕超級星期二 一﹕有點複雜的總統初選過程 ❙共和黨❙ 和 ❙民主黨❙ 兩黨通過總統初選 (presidential primaries) 決定其最終總統候選人。 這個說法不準確。...
❙英❙語中有「sex」和「gender」兩詞,❙漢❙語有「性」以對應「sex」,但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 為什麼 ❙漢❙語傳統上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原因很簡單,因為語源上,「gender」是一個文法術語 (grammatical term)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條文,已於6月26日生效。近日,總統賴清德、行政院、監察院及民進黨51名立委,分別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Thumbnail
2024年6月13日刊出的《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總統為封面人物,以「賴清德堅持立場」為題的專訪內容。 《時代》記者問說:「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2024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十六任正副總統即將就職。然而在此國家重大慶典即將到來之際,在立法院竟然再次引發許久未見的激烈衝突,五位民進黨立委在激烈的衝突中受傷送醫。而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立委聯手要強行通過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在推動法案的過程中,藍白兩黨立委一點都沒有遵照應該
Thumbnail
2024年1月13號,是臺灣總統大選的日子,選舉結果一如各家傳統民調公司封關前的結果,由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當選。然而關於選舉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他們當選,以及另外兩組候選人承認落選後而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關於選務人員的開票瑕疵,甚至是關於選舉作票的討論充斥著各大社群平臺...
Thumbnail
大選後,國會大洗牌。在2月1日新國會成員正式報到,新科立委們要選出新任立法院正副院長。 國民黨黨主席下令,一票都不能少。在議場內,投票是秘密進行的,但好多立委投票後都公開大方亮票,甚至一字排開集體亮票。這樣集體亮票的行為是可以的嗎?從臺灣民主政治、憲法或法律的角度怎麼看這件事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2024年台灣選舉成為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這場選舉見證了台灣人民選舉新任總統及立法院成員,該國唯一的一院制立法機構。選舉結果不僅對台灣具有重大意義,也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方面。
Thumbnail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六屆正副總統暨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候選人當選結果帶來臺灣政治版圖的新秩序。由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蕭美琴擔任正副總統。不過,立法院卻形成三強鼎立的情勢,顯示未來政府推動政策的可能困難。將來的政府勢必需要與在野黨進行密切對話,爭取多數民眾支持,維持國政運作。
Thumbnail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條文,已於6月26日生效。近日,總統賴清德、行政院、監察院及民進黨51名立委,分別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Thumbnail
2024年6月13日刊出的《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總統為封面人物,以「賴清德堅持立場」為題的專訪內容。 《時代》記者問說:「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2024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十六任正副總統即將就職。然而在此國家重大慶典即將到來之際,在立法院竟然再次引發許久未見的激烈衝突,五位民進黨立委在激烈的衝突中受傷送醫。而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立委聯手要強行通過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在推動法案的過程中,藍白兩黨立委一點都沒有遵照應該
Thumbnail
2024年1月13號,是臺灣總統大選的日子,選舉結果一如各家傳統民調公司封關前的結果,由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當選。然而關於選舉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他們當選,以及另外兩組候選人承認落選後而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關於選務人員的開票瑕疵,甚至是關於選舉作票的討論充斥著各大社群平臺...
Thumbnail
大選後,國會大洗牌。在2月1日新國會成員正式報到,新科立委們要選出新任立法院正副院長。 國民黨黨主席下令,一票都不能少。在議場內,投票是秘密進行的,但好多立委投票後都公開大方亮票,甚至一字排開集體亮票。這樣集體亮票的行為是可以的嗎?從臺灣民主政治、憲法或法律的角度怎麼看這件事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2024年台灣選舉成為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這場選舉見證了台灣人民選舉新任總統及立法院成員,該國唯一的一院制立法機構。選舉結果不僅對台灣具有重大意義,也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方面。
Thumbnail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六屆正副總統暨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候選人當選結果帶來臺灣政治版圖的新秩序。由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蕭美琴擔任正副總統。不過,立法院卻形成三強鼎立的情勢,顯示未來政府推動政策的可能困難。將來的政府勢必需要與在野黨進行密切對話,爭取多數民眾支持,維持國政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