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母女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親密關係。即使女人最了解女人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艱難,但在對彼此的關懷中,總參雜著抱歉與埋怨,最後用生氣的方式表達,漸漸地忘了,一切的源頭是愛。

 

好書分享: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作者:張海珠

翻譯:簡郁璇

時報出版

raw-image


 

有些忘記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推薦就這樣加入了購書清單,買入之後卻是先問老婆有沒有想要讀一讀。然後過了好陣子才自己真正的拿起來讀完。過去也看過少許韓國的書,韓國的男性主義強勢,傳統女性的成長過程就如我們上一代一樣,更多的為家庭付出,同時也就這樣的教養著女兒。當然到了我們台灣的這一代,相較之下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社會束縛。不過同時卻也有一些些上一代女性所受不平等,有種矛盾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如此,但又希望著下一代可以好好理解自己過去所經歷的這些辛苦。

 

而為人父母之後的我們,偶爾是不是也會有種感覺是,當年自己的成長可能有更多不同的限制條件,總覺得下一代有著很多的自主意識,一部分卻也要鼓勵著這樣的成長,可是這些自我意識就可以再還很小年紀就很懂得回嘴爭辯,總是得耗費心力的講解道理,是說還好目前的論述能力都還可以控制,還不曾說過因為我是你爸爸或我是你媽媽。

 

所以彼此應該都是愛著對方的,彼此也都在學習,透過這本書的閱讀也許可以有一點點的反思,就挑一些篇章來做分享吧。

 

#不想一直當堅強懂事的女兒

 

“媽媽,我只是想當媽媽的女兒,沒有任何形容詞,就只是女兒。”

 

有人說長女如母,確實許多所謂長女當年都負起更多的責任,也因為擔負更多的責任,父母需要的擔心就更少,卻也就忽略了每個女兒也都有一個心理脆弱需要被認同與照顧的時刻,堅強也許不應該理所當然。我們練習讓孩子有能力展翅翱翔,但也讓她們知道有個溫暖的家隨時歡迎她們回來

raw-image


 

#在媽媽的心上釘釘子

 

“但等到事過境遷,就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我們總是容易對待我們最親近的人過於嚴厲,又或者把那些好的一面留在了公司或是學校,然後在外面耗盡了耐心卻對著親近的人煩躁。好的時候我們會有點自覺,然後即時的和好。差一點的我們有所自覺,但卻裝的若無其事。更差的是彼此產生了更多的心結,然後也許到了生命的終點都還無法解開。如果可以,當天或隔天就和解吧,我也在如此練習著。

raw-image


 

#想得到媽媽的安慰

 

“媽媽會無條件站在你這邊”

 

身為父母總是很不免得想要講一些道理,但很多時候我們尋求的不是道理而是傾聽。這也是我們在伴侶及親子關係中練習著,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尋求的是一種內心被認同的感受,道理這東西,願意接受的時候就自然會被接受,只要不是甚麼違反善良風俗的狀況,我們就練習忍住說道理的心情,好好地聆聽就好,那孩子也就會願意跟我們多說一點吧。

raw-image


 

#我的是我的

 

“我的家和我很像,聽到這種話最能讓我的心情變好”

 

最終每個人都還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也許被說著很像我們的爸爸或是媽媽,但媽媽是獨一無二的,女兒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大家的樣貌,就用彼此的方式選擇去愛彼此,那麼也就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彼此都能好好的活著

raw-image


 

“以為是我生的孩子,我就能比任何人都了解我的女兒,這是一種錯覺”
raw-image


 

親子之間本來就都是獨立的個體,也許我們受著成長環境許多影響,也這樣的影響我們的孩子。但是如果知道彼此獨立,給予尊重與理解,在能力範圍之內去協助彼此,但同時也保有彼此的空間,在這樣微妙的距離來回間付出關心與愛,應該是一種相對舒服的狀態吧。雖然自己並非母女的角色不過這樣去理解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另一半,滿值得讀一讀也想一想,分享給大家。

raw-image


 

#阿崴閱讀

#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上次對屁孩發火是上周三

 

 

 

 

 

 

16會員
569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