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玩耍過程中發生的小規模挑戰和挫敗就像接種疫苗,為孩童日後面對更大的挑戰預作準備。”

 

好書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

-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翻譯:鍾玉玨

網路與書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raw-image


 

這個世代的孩子是智慧手機的原生世代,手機的便利性你我都知道,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其壓力來源,我們可以更便利的處理工作事項,另一邊帶來的就是更沒有邊界感的工作與生活。而社群媒體讓我們更便利的聯絡彼此,但也帶來更多外在焦點的關注,大人都會深陷這些焦慮與不安,對於大腦還在發育成長的孩子,帶來的影響更為強烈,作者透過大量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帶來什麼影響,同時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保護過度在實體世界普遍存在,在虛擬世界卻是保護不足,這兩個趨勢是導致一九九五年之後出生的孩子成為焦慮世代的主因。”
raw-image


 

#先講作者的解方

 

1.      國高中前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

2.      十六歲前禁止使用社群媒體

3.      無手機學校

4.      更多不受監督的玩耍,培養孩童的獨立性

 

#小孩在童年該作什麼

 

“自由自在玩耍、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活動、進行社會學習。”

 

對比我自己成長的時代,小學就會跟著路隊去上學,自己帶著鑰匙回家然後大一點騎腳踏車回家,難免回家前跟同學在公園玩一下。這些行為放到孩子的環境之中確相對不容易看見,是因為環境社會更不安全嗎?還是只是父母更無法放下心?又或是社會規範著父母應該怎麼做?

raw-image


 

根據作者的研究,手機抓住了一切的注意力,同時間就代表阻斷了相關生活上的體驗,但是這些體驗是人類大腦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包含了受挫,協調以及尋求身分認同,少了這些體驗過程就影響了這些孩子未來產生心理疾病的現象。

 

#反脆弱

 

“幸福來自於學會因應這些外部誘因,讓它們不再具備挑起你負面情緒的影響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必須不時經過一些壓力,然後才能慢慢變得堅強,過度保護雖然也會長大,但無法使孩子變得更為堅韌,那就會影響到學習成效,面對日常生活中的衝突時更容易感到痛苦和不適。

raw-image


 

只是我們現在的整個環境越來越安全,導致孩子在實體的遊戲體驗中無法再一些可承擔風險的前提下體驗。同時在虛擬世界中的保護確難以把關,總是有更多的方法繞過父母的監控。

 

同時作者也明白地提出,還是有孩子在充滿探索環境下成長還是長大後患上焦慮症,也有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長大後沒什麼問題。沒有所謂正確的教養方式,孩子具備反脆弱的能力,能從有風險的遊戲受益。提供他們安全的基地,有助於能把他們導向探索模式。以玩耍為主的童年,比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更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根本性傷害

 

“社交障礙,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raw-image


無獨有偶,其實這些傷害不只是對於孩童或青少年,對於成年人其實也是,甚至我們上一代的也因為手機便利,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特別是這些科技公司大量操弄人性與習慣,讓我們更無意識的黏著然後機械式的往下滑動。

 

“我們無法真正做到同時專注於多項任務;我們能做到的是在不同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注意力,而每次切換,大量的注意力會被浪費掉。”

 

這整個大的章節又再特別針對女孩,男孩以及與全球宗教和哲學的智慧背道而馳。去逐一說明這個手機世代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閱讀的我們,也許會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不過其實也提醒自己不要過度的沉溺於手機之中,善用其便利但不為其操弄。

 

#女孩更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原因

 

1.      女孩更容易受到影像化的社會比較和完美主義影響

2.      女孩的攻擊行為以人際關係為主

3.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4.      女孩更容易受到掠奪和騷擾

 

#我們可以怎麼做

 

作者從政府與科技公司,學校與父母的三個角度分別有一個章節,我們就來看看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以園丁的思維養育孩子更好。父母的工作是「創造一個受保護和充滿養分的環境,讓植物茁壯成長」”
raw-image


 

給六至十三歲學童家長的建議:

1.      練習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距離要夠遠,讓他們沒有辦法就近向你求救。

2.      鼓勵孩子參加睡衣派對,同時不要過度干涉。

3.      鼓勵孩子結伴走路上學(或是把孩子放在距離學校五分鐘路程的地方與同學相約走進校門)

4.      放學後讓孩子自由玩耍

5.      到外地露營

6.      讓孩子參加過夜夏令營,營區沒有數位設備,也沒有安全至上保護主義

7.      建立兒童友善的社區與玩耍社群

 

“與其控制螢幕使用時間,不如重視面對面的活動和睡眠”

 

這些建議確實有一些現實上執行的困難,但作者的核心概念都是圍繞在如何增加自由玩耍的互動體驗,不過度保護與干涉。然後盡可能減少或延緩使用這些數位設備的時間,另一個關鍵也在我們自己是否其實也過度使用這些平台與設備,多跟孩子一起玩耍也是關鍵。

raw-image


 

書裡也針對其他年齡層孩子的父母給予一些實質的建議,同時也在倡議政府與科技公司應該更正面的管理這些使用者年齡的相關限制,只是在政府真正有做為之前,父母彼此只能先找尋彼此觀念接近的,透過這樣小型群體讓孩子彼此有團體與夥伴的歸屬,就能夠延緩手機所產生的影響。而在政府相關立法校園規範之前,真的也就只能讓我們自己更加以身作則,試著在忙碌的工作之中多一些關注在孩子身上,共同玩耍與成長,並不容易,但應該是值得也必要的。

 

#阿崴閱讀

#失控的焦慮時代

avatar-img
阿崴的沙龍
22會員
655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母女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親密關係。即使女人最了解女人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艱難,但在對彼此的關懷中,總參雜著抱歉與埋怨,最後用生氣的方式表達,漸漸地忘了,一切的源頭是愛。   好書分享: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作者:張海珠 翻譯:簡郁璇 時報出版   有些忘記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推薦就這樣加入了購書
文字原本是我用來織給自己的網,如果這本書也剛好接住你,那謝天謝地,我們一起躺一會吧!   好書分享: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作者: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Mumu 時報文化出版 這本有趣的書,可以當作一本散文集,也可以是一本救贖被禁錮在世俗觀念中的人,也可以是金句滿滿為我們充電的勵志書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成就= 動機 X 方法 X 練習 好書分享:陪伴孩子高效學習 作者:陳志恆 天下文化出版 好一陣子沒有看親子類的書籍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面對自己孩子的一些狀況,書籍不是攻略沒有一個招式可以通用,比較有的是一種思維跟想法,換句話說,可能很多方式都未必有效,畢竟孩子們面對的世界
“女兒啊!我希望你能愛著自己,一步一步生活,展開自己的人生。” 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作者:鄭蓮喜 三采文化出版 作為家長之後,其實有很多的矛盾,就如我們對於孩子出生之時很單純的希望她健康平安就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更多來自社會文化的期待,好像就加諸在父母自己的價值觀,也可能慢慢地影響我們教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母女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親密關係。即使女人最了解女人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艱難,但在對彼此的關懷中,總參雜著抱歉與埋怨,最後用生氣的方式表達,漸漸地忘了,一切的源頭是愛。   好書分享: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作者:張海珠 翻譯:簡郁璇 時報出版   有些忘記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推薦就這樣加入了購書
文字原本是我用來織給自己的網,如果這本書也剛好接住你,那謝天謝地,我們一起躺一會吧!   好書分享: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作者: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Mumu 時報文化出版 這本有趣的書,可以當作一本散文集,也可以是一本救贖被禁錮在世俗觀念中的人,也可以是金句滿滿為我們充電的勵志書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成就= 動機 X 方法 X 練習 好書分享:陪伴孩子高效學習 作者:陳志恆 天下文化出版 好一陣子沒有看親子類的書籍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面對自己孩子的一些狀況,書籍不是攻略沒有一個招式可以通用,比較有的是一種思維跟想法,換句話說,可能很多方式都未必有效,畢竟孩子們面對的世界
“女兒啊!我希望你能愛著自己,一步一步生活,展開自己的人生。” 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作者:鄭蓮喜 三采文化出版 作為家長之後,其實有很多的矛盾,就如我們對於孩子出生之時很單純的希望她健康平安就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更多來自社會文化的期待,好像就加諸在父母自己的價值觀,也可能慢慢地影響我們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