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過程中發生的小規模挑戰和挫敗就像接種疫苗,為孩童日後面對更大的挑戰預作準備。”
好書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翻譯:鍾玉玨
網路與書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這個世代的孩子是智慧手機的原生世代,手機的便利性你我都知道,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其壓力來源,我們可以更便利的處理工作事項,另一邊帶來的就是更沒有邊界感的工作與生活。而社群媒體讓我們更便利的聯絡彼此,但也帶來更多外在焦點的關注,大人都會深陷這些焦慮與不安,對於大腦還在發育成長的孩子,帶來的影響更為強烈,作者透過大量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帶來什麼影響,同時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保護過度在實體世界普遍存在,在虛擬世界卻是保護不足,這兩個趨勢是導致一九九五年之後出生的孩子成為焦慮世代的主因。”
1. 國高中前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
2. 十六歲前禁止使用社群媒體
3. 無手機學校
4. 更多不受監督的玩耍,培養孩童的獨立性
“自由自在玩耍、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活動、進行社會學習。”
對比我自己成長的時代,小學就會跟著路隊去上學,自己帶著鑰匙回家然後大一點騎腳踏車回家,難免回家前跟同學在公園玩一下。這些行為放到孩子的環境之中確相對不容易看見,是因為環境社會更不安全嗎?還是只是父母更無法放下心?又或是社會規範著父母應該怎麼做?
根據作者的研究,手機抓住了一切的注意力,同時間就代表阻斷了相關生活上的體驗,但是這些體驗是人類大腦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包含了受挫,協調以及尋求身分認同,少了這些體驗過程就影響了這些孩子未來產生心理疾病的現象。
“幸福來自於學會因應這些外部誘因,讓它們不再具備挑起你負面情緒的影響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必須不時經過一些壓力,然後才能慢慢變得堅強,過度保護雖然也會長大,但無法使孩子變得更為堅韌,那就會影響到學習成效,面對日常生活中的衝突時更容易感到痛苦和不適。
只是我們現在的整個環境越來越安全,導致孩子在實體的遊戲體驗中無法再一些可承擔風險的前提下體驗。同時在虛擬世界中的保護確難以把關,總是有更多的方法繞過父母的監控。
同時作者也明白地提出,還是有孩子在充滿探索環境下成長還是長大後患上焦慮症,也有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長大後沒什麼問題。沒有所謂正確的教養方式,孩子具備反脆弱的能力,能從有風險的遊戲受益。提供他們安全的基地,有助於能把他們導向探索模式。以玩耍為主的童年,比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更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社交障礙,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無獨有偶,其實這些傷害不只是對於孩童或青少年,對於成年人其實也是,甚至我們上一代的也因為手機便利,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特別是這些科技公司大量操弄人性與習慣,讓我們更無意識的黏著然後機械式的往下滑動。
“我們無法真正做到同時專注於多項任務;我們能做到的是在不同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注意力,而每次切換,大量的注意力會被浪費掉。”
這整個大的章節又再特別針對女孩,男孩以及與全球宗教和哲學的智慧背道而馳。去逐一說明這個手機世代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閱讀的我們,也許會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不過其實也提醒自己不要過度的沉溺於手機之中,善用其便利但不為其操弄。
1. 女孩更容易受到影像化的社會比較和完美主義影響
2. 女孩的攻擊行為以人際關係為主
3.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4. 女孩更容易受到掠奪和騷擾
作者從政府與科技公司,學校與父母的三個角度分別有一個章節,我們就來看看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以園丁的思維養育孩子更好。父母的工作是「創造一個受保護和充滿養分的環境,讓植物茁壯成長」”
給六至十三歲學童家長的建議:
1. 練習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距離要夠遠,讓他們沒有辦法就近向你求救。
2. 鼓勵孩子參加睡衣派對,同時不要過度干涉。
3. 鼓勵孩子結伴走路上學(或是把孩子放在距離學校五分鐘路程的地方與同學相約走進校門)
4. 放學後讓孩子自由玩耍
5. 到外地露營
6. 讓孩子參加過夜夏令營,營區沒有數位設備,也沒有安全至上保護主義
7. 建立兒童友善的社區與玩耍社群
“與其控制螢幕使用時間,不如重視面對面的活動和睡眠”
這些建議確實有一些現實上執行的困難,但作者的核心概念都是圍繞在如何增加自由玩耍的互動體驗,不過度保護與干涉。然後盡可能減少或延緩使用這些數位設備的時間,另一個關鍵也在我們自己是否其實也過度使用這些平台與設備,多跟孩子一起玩耍也是關鍵。
書裡也針對其他年齡層孩子的父母給予一些實質的建議,同時也在倡議政府與科技公司應該更正面的管理這些使用者年齡的相關限制,只是在政府真正有做為之前,父母彼此只能先找尋彼此觀念接近的,透過這樣小型群體讓孩子彼此有團體與夥伴的歸屬,就能夠延緩手機所產生的影響。而在政府相關立法校園規範之前,真的也就只能讓我們自己更加以身作則,試著在忙碌的工作之中多一些關注在孩子身上,共同玩耍與成長,並不容易,但應該是值得也必要的。
#阿崴閱讀
#失控的焦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