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過曝世代

阿崴閱讀-過曝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raw-image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原生世代,早晚需要面對,就先來看看書本怎麼說吧。

 

#青春期

 

“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自我期待,而是「無法實現」自我期待,也就是孩子不管怎麼做,在他的生活中幾乎都沒有辦法滿足自我期待。”

 

雖然我們自己也經歷過青春期那樣的矛盾,不過那個時候的邊界感比較明確,也就是當我下課回到家,或是過了個周末,也許一些衝突與矛盾可以被時間與空間稀釋,但因為社群與手機的便利性,這樣的界線被模糊了,青春期的孩子對於這些同學朋友間的依附需求更高,也更容易依此受到更多的影響。

raw-image


 

怎麼辦呢?

raw-image


 

#心理疫苗

 

“我們愛自己勝過愛別人,但對他人意見的在乎卻遠勝對自己意見的重視。”

 

作者提到,這樣的世代專注力會是關鍵的競爭力,當然我也還沒有實際的經驗,但也的確不難想像,連大人都會忍不住的隨時拿起手機看看。如何協助孩子創造體驗心流,增加練習專注的機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情緒、思考與自我覺察。

 

“事實上,大家只在意自己”

 

有道是當局者迷,我們其實都容易過度放大,過度以為世界的焦點都在自己身上,但事實是大家通常只在意自己,但要讓青春期的孩子理解這些並不容易,作者也列出了一些滿實務的方式可以參考,例如問問孩子是否還會記得半年前某某某發生過的糗事,透過這些問答去誘發思考,但這其實還要建立起平常就有對話習慣的親子關係與互動。

raw-image


 

#控制與放手

 

“當我們對孩子的照顧和介入牽扯越深,就會讓孩子更加依賴我們,也越失去行動或嘗試的動機。”

 

這一整個章節作者談了:讓渡權力,放下焦慮,避免引發羞恥感以及跳脫框架。這些某種程度身為父母的自己都必須要有很大的覺察與思維轉換,自己這樣長大但卻要換個方式來教養孩子,我們自己就是自己,孩子表現好壞並不能完全的等同於我們自己的價值。

raw-image


 

而剛好接續前面幾本:羞辱創傷,療癒內疚都有相同的觀念,事情做錯了應該是要課題分離的,表現出一種羞愧感某種程度是一個社會化的期望,對於孩子,錯的事情去改正,避免再犯,而不是一定要呈現出一種羞愧,反而模糊了我們真正想要傳承給孩子的觀念與想法。

raw-image


 

#讓孩子在愛與相信裡得到能量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有其特質,但需要經過許多雕琢才能有機會展現,也隨著這樣很深層內部的自我價值認同,才有更大的能量去面對外在的評價,而幾乎所有的教養與心理諮商都會提到,教養無他,愛與陪伴。我們也許應該在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中停下來想一下,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沒有了生活的工作還會有意義嗎,有孩子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想一想。

raw-image


 

衍伸剛好前陣子聽到一本:The Anxious Generation(目前還沒有中文翻譯),也是類似的主題,其中有提到四個建議:

  • No smartphones before high school.
  • No social media before 16.
  • Phone-free schools.
  • More independence, free play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real world.

 

raw-image


顯然這樣手機數位議題很明顯的會與心理疾病有很顯著的關聯性,某個程度也引發更多的關注,要把手機從孩子手上拿走並不容易,我們能練習的是更晚一點提供,不要讓孩子看我們也都是一直滑手機,然後設法創造一個沒有手機也很好玩的環境,來自作者更好的建議是找一群都不給用手機的父母,讓這些孩子彼此可以一起遊玩,滿足了一個程度的群體歸屬,手機就沒有那麼必要,等到更加成熟的時候,自然就可以更健康的使用。

 

很久沒有看教養類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用字簡單易讀,也有許多更加生活化貼近我們心情的用字,沒有那麼多的科版教條,雖然現在孩子還沒到那個年紀,但看書總是多一個參考,也很大可能等孩子大了情境又不一樣了,但我們總是要練習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把自己過好,就能好好照顧與陪伴小孩。

 

#過曝世代

#阿崴閱讀

raw-image


avatar-img
阿崴的沙龍
22會員
657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玩耍過程中發生的小規模挑戰和挫敗就像接種疫苗,為孩童日後面對更大的挑戰預作準備。”   好書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 -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翻譯:鍾玉玨 網路與書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這個世代的孩子是智慧手機的原生世代,手機的便利性你我都
母女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親密關係。即使女人最了解女人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艱難,但在對彼此的關懷中,總參雜著抱歉與埋怨,最後用生氣的方式表達,漸漸地忘了,一切的源頭是愛。   好書分享: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作者:張海珠 翻譯:簡郁璇 時報出版   有些忘記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推薦就這樣加入了購書
文字原本是我用來織給自己的網,如果這本書也剛好接住你,那謝天謝地,我們一起躺一會吧!   好書分享: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作者: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Mumu 時報文化出版 這本有趣的書,可以當作一本散文集,也可以是一本救贖被禁錮在世俗觀念中的人,也可以是金句滿滿為我們充電的勵志書
“玩耍過程中發生的小規模挑戰和挫敗就像接種疫苗,為孩童日後面對更大的挑戰預作準備。”   好書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 -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翻譯:鍾玉玨 網路與書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這個世代的孩子是智慧手機的原生世代,手機的便利性你我都
母女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親密關係。即使女人最了解女人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艱難,但在對彼此的關懷中,總參雜著抱歉與埋怨,最後用生氣的方式表達,漸漸地忘了,一切的源頭是愛。   好書分享: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 作者:張海珠 翻譯:簡郁璇 時報出版   有些忘記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推薦就這樣加入了購書
文字原本是我用來織給自己的網,如果這本書也剛好接住你,那謝天謝地,我們一起躺一會吧!   好書分享: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作者: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Mumu 時報文化出版 這本有趣的書,可以當作一本散文集,也可以是一本救贖被禁錮在世俗觀念中的人,也可以是金句滿滿為我們充電的勵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