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譯本視域下的德意志

中日譯本視域下的德意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幾乎沒有人會否定:掌握和讀懂多種外國語的人,哪怕只精通一種外國語,他們擁有那種語言能力都是令人羨慕不已的。對熱心汲取文化思想資源的作家來說,閱讀這種非本國語的著作文本不但必要,而且又能深化和啟發寫作的內容。當初,我就是抱著這種想法努力學習日本語的,所以,日本語是我通往思想之路的重要橋樑。

 

今日,依然是灰暗的雨天,降低了外出的心理衝動,儘管如此,它卻適合在家讀書和寫作。另外,我認為,遇到這種天氣應該在家舉行小型書展,而且只對自己開放,有趣的是,翻閱這些曾經為之著迷的中日譯本舊書,如同為自己閱讀德國歷史預做準備,或許還能因此找到思想激揚的注腳。

 

本期參展書目:

 

エドガール.モランボ《ドイツ零年》(法政大学出版局,1989)

足立邦夫《ドイツ 傷についた風景》(講談社,1990)

山本尤《近代とドイツ精神》(未知谷,2000)

「英」彼得.沃森《德國天才》4卷本(商務印書館,2016)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3會員
28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不必為了店家多給糠包的事情較真?」艾略特沒等狄卡斯回答,隨即自問自答似地說,「也就是,我根本不必妄自推測,它單純是刻板的反射動作,而與暗藏什麼企圖毫無關係?」 「我想也是。」狄卡斯語氣平淡地說,「如果你經常逛逛小型商店或餐館就會發現,有些員工那天可能身體狀況不佳,要不就是被生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昭和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十點起床,閱讀谷崎潤一郎的《倚松庵随筆》,我為其透通人生的老境所吸引。最近,我聆聽了一張莫里斯.雪佛萊的黑膠唱片,體會出老成的圓熟和年輕的稚澀,更深切感到僅憑血氣方剛做事無法成就大事。下午一點,我進入排練場。「荒神山(上浴血火拼)」的段子不錯,「雜耍逗笑」
我從某本隨筆集中讀到一則有趣的說法:天氣的好壞將很大程度地影響作家的心情。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幾分道理,因為作家向來感性豐富,他們總能敏銳地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細節,將之收納寫進自己的文章裡。我也不例外。但是,這個例外不是自誇炫耀,而是來自身體的直接反映。例如,我的脾胃虛冷又有過敏性鼻炎,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
一個文青朋友問我,在臉書(又不是報紙副刊)上發表讀書心得或隨筆之類的記事有什麼好處嗎?我認為,與其說這樣做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利多的話,莫如說,寫作本身即在享受沉靜自處的快樂。簡單講,深入其中的作者,大概最能體會這種快樂的境地。不僅如此,有時候熱情的臉友轉發帖文,又與久未聯絡的朋友居然重新連線了。  
依我推測,經常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舊書街的書友都知道,其中有一間叫「古書現世」的書店,這個店名好記又有趣。必須說,與去神保町舊書街相比,我較少去早稻田舊書街,儘管如此,我的確在「古書現世」買過優質的舊書。那麼我與早稻田舊書街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順便一提,我是「日本古本屋」電子報的訂戶,因而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不必為了店家多給糠包的事情較真?」艾略特沒等狄卡斯回答,隨即自問自答似地說,「也就是,我根本不必妄自推測,它單純是刻板的反射動作,而與暗藏什麼企圖毫無關係?」 「我想也是。」狄卡斯語氣平淡地說,「如果你經常逛逛小型商店或餐館就會發現,有些員工那天可能身體狀況不佳,要不就是被生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昭和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十點起床,閱讀谷崎潤一郎的《倚松庵随筆》,我為其透通人生的老境所吸引。最近,我聆聽了一張莫里斯.雪佛萊的黑膠唱片,體會出老成的圓熟和年輕的稚澀,更深切感到僅憑血氣方剛做事無法成就大事。下午一點,我進入排練場。「荒神山(上浴血火拼)」的段子不錯,「雜耍逗笑」
我從某本隨筆集中讀到一則有趣的說法:天氣的好壞將很大程度地影響作家的心情。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幾分道理,因為作家向來感性豐富,他們總能敏銳地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細節,將之收納寫進自己的文章裡。我也不例外。但是,這個例外不是自誇炫耀,而是來自身體的直接反映。例如,我的脾胃虛冷又有過敏性鼻炎,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
一個文青朋友問我,在臉書(又不是報紙副刊)上發表讀書心得或隨筆之類的記事有什麼好處嗎?我認為,與其說這樣做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利多的話,莫如說,寫作本身即在享受沉靜自處的快樂。簡單講,深入其中的作者,大概最能體會這種快樂的境地。不僅如此,有時候熱情的臉友轉發帖文,又與久未聯絡的朋友居然重新連線了。  
依我推測,經常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舊書街的書友都知道,其中有一間叫「古書現世」的書店,這個店名好記又有趣。必須說,與去神保町舊書街相比,我較少去早稻田舊書街,儘管如此,我的確在「古書現世」買過優質的舊書。那麼我與早稻田舊書街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順便一提,我是「日本古本屋」電子報的訂戶,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