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到當下與內心知己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可能錯了》第六章 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摘錄)

你會有一個真正的內心知己,這是極為寶貴的,總是會站在你這邊。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無論大小事,都是如此。而且他也會讓我們的智慧大打折扣。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深淵很可能是無底的,它真的可以把我們折磨到死。...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可能錯了》第八章 Natthiko-在智慧中成長的人(摘錄)

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在當下。說實話、互相幫助,還有信任沉默的程度多過喋喋不休的念頭。這就像回家一樣。

《我可能錯了》第九章 當下的智慧(摘錄)

我們實在很容易忘記,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只一種。也很容易忘記,我們的理性面並不是自己唯一的工具。...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獲取知識和做出決定的方式。我們擁有受到啟發的時刻。

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非不理性,這個聲音本身就包含理性了。

它不會讓全新的想法或靈感像晴天霹靂一樣襲來。它很可能包括你幾經思索很長一段時間的事。...愛因斯坦曾說:「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

///

停下所有思考,靜下來專注當下發生的事,包括聆聽內在的聲音

絕大多數我們會先往壞處想,或許能讓事件真正發生後多少有些緩衝,但先往壞處打算的念頭,極有可能影響事件發生前的所有生活作息,如同書中提及的「智慧大打折扣」、「折磨到死」等。

不盲目相信所有在腦海中產生的念頭,可以逐漸培養真正內心的知己,相信需要不斷從經歷中學習,透過反省每件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與事前念頭的差異,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那些念頭,接著在往後發生類似事件時,辨別出這些念頭,放下這些念頭,重新拿回生命主控權,再次認真活在當下。

隨著需要自己承擔的事情越來越多,起初會有很多念頭,特別是壞的念頭在事情開始前在腦海中不停放送。不過漸漸我開始練習「冥想」,或說短暫跳脫當下紊亂的思緒,放下憂慮的事,專注於當下身體帶給我的感覺,以及感受呼吸的步調。

不一定要很理性去分析每件事情的對錯,有時緊跟著那看不見的生命的流,穩穩過每一天,完成每一件事,對每件事保持感謝,這樣就夠了。

大山背

大山背


avatar-img
4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雨傘小角落 的其他內容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放棄的背後,是期限到了,執著累了,主動夠了,心傷透了。
Thumbnail
作者緩緩透過生命的歷程-商界優秀經濟學家、森林僧人、還俗,到書本尾聲家人病逝與自身病痛,一點一點地帶領讀者跟隨作者的人生體驗,一起經歷智慧慢慢覺醒與內心逐漸坦然的旅程。 雖然不見得事事如預期般美好,但我們可以少一點控制,多一點信任, 因為自己最原始的念頭,可能錯了。
Thumbnail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 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說「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本文分享了作者 Lindeblad 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他尋找寧靜和克服困難的過程。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2022.5.17 你知道, 你有一個從來無畏、盈滿智慧與無條件的愛的內心嗎? 當外在的你感到悲傷, 靜下來連結自己的心, 讓心擁抱自己、安慰自己、肯定自己 當外在的你感到無助, 讓心穩定自己、支持自己、指引自己 當外在的你不停向外討愛 回到內心, 感受心全然敞開,無條件愛自己的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放棄的背後,是期限到了,執著累了,主動夠了,心傷透了。
Thumbnail
作者緩緩透過生命的歷程-商界優秀經濟學家、森林僧人、還俗,到書本尾聲家人病逝與自身病痛,一點一點地帶領讀者跟隨作者的人生體驗,一起經歷智慧慢慢覺醒與內心逐漸坦然的旅程。 雖然不見得事事如預期般美好,但我們可以少一點控制,多一點信任, 因為自己最原始的念頭,可能錯了。
Thumbnail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 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說「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本文分享了作者 Lindeblad 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他尋找寧靜和克服困難的過程。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2022.5.17 你知道, 你有一個從來無畏、盈滿智慧與無條件的愛的內心嗎? 當外在的你感到悲傷, 靜下來連結自己的心, 讓心擁抱自己、安慰自己、肯定自己 當外在的你感到無助, 讓心穩定自己、支持自己、指引自己 當外在的你不停向外討愛 回到內心, 感受心全然敞開,無條件愛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