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的秘訣:行動在先,感覺隨之而來

🌟 自信的秘訣:行動在先,感覺隨之而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很多人以為自信來自於積極的自我暗示,但其實,自信更多是通過行動和持續的努力來獲得的。


自律男星彭於晏有一則專訪,他對於自信的理解令人深受啓發。


他說:「不夠自信為什麼?因為東西不夠,一個月不夠、二個月不夠、三個月不夠,那就半年去準備,準備充分了,人就自信了。」


上述這段話傳遞出一種持續堅持的正能量;與某些教導如何培養自信的錯誤說法相比,例如我需要更自信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標、表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事實上,自信是通過準備而來。無論現在多缺乏自信,都可以採取行動,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積累來培養自信。


如果害怕上台做分享,可以提前多練習自己想表達的觀點、準備精美的PPT、穿著得體等增強自信的行為。

raw-image


avatar-img
Frank的沙龍
7會員
42內容數
☆ 探索情緒的知識設計師 ☆ 長期照護的關懷者 ☆ 微習慣教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n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解離不是清除消極想法,而是與想法保持距離並採取有效行動。本文分享了一次使用解離技巧的親身經歷,以及如何感恩大腦,讓自己與消極想法保持距離。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有些人覺得自信是天生的,但其實自信是可以後天習得的。想要獲得自信,可以學習三個技巧,分別是解離(Defusion)、擴展(Expansion)、參與(Engagement)
解離不是清除消極想法,而是與想法保持距離並採取有效行動。本文分享了一次使用解離技巧的親身經歷,以及如何感恩大腦,讓自己與消極想法保持距離。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有些人覺得自信是天生的,但其實自信是可以後天習得的。想要獲得自信,可以學習三個技巧,分別是解離(Defusion)、擴展(Expansion)、參與(Eng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