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那些年,關於費倫齊(Sándor Ferenczi)的流言蜚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精神分析界的幽靈

1873年7月7日是匈牙利精神分析師費倫齊的生日,情感豐富溫柔體貼巨蟹男。生日快樂!

他是一名精神科醫師,是英國精神分析大將克萊恩(Melanie Klein)、巴林特(Michael Balint)的分析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的創建者。他建構精神分析師的訓練機制,並將精神分析研究列為大學課目,引進學術殿堂。但有好長一段時間,精神分析圈沒人提起他的名字。


raw-image


這位和佛洛伊德同代的前鋒分析師,卻埋沒在歷史的荒煙蔓草中,直到近三十多年來,他總算在當代的視野中重獲重視,其過程可說是從一個被當作忌諱的幽靈,轉變為當代精神分析--特別是客體關係學派和人際學派--的先驅。

然而,我們對費倫齊的評價,很難不受到那些著名八卦的影響。我總覺得這些八卦仍然是徘徊在精神分析學習者腦海裡的幽靈,讓我們不由得想起#MeToo。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對其中兩則八卦做出脈絡上的釐清,然後讓讀者自行判斷。

誠如巴林特所言,佛洛伊德和費倫齊之間意見不合的歷史事件,是精神分析界的一大創傷。關於費倫齊與佛洛伊德的恩怨糾葛,請參考我另一篇易讀的文章……



先講結論,我不認為費倫齊是那種起了色心吃病人豆腐的醫師/分析師。這些故事的表象,好像暗指他是個違反治療倫理的精神分析師,在現代應該是會被判刑之人。但仔細了解後,我們會看見他做為男人和做為分析師的內在痛苦,以及受創的治療師會如何和受創的個案共振、共演,而那是分析治療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既喜歡母親又喜歡女兒的亂倫變態?

關於費倫齊婚姻選擇的故事,至少牽涉四個人,包括佛洛伊德,雖然他總是努力撇清[1]

1900年,27歲的費倫齊喜歡上已婚且大他八歲的吉賽拉(Gizella Pálos)。吉賽拉跟姊妹們的婚姻都是迫於壓力,不是因為愛情,她是一位有能力且高雅的女性,她先生吉薩(Géza Pálos)卻是軟弱被動的人,而且逐漸失聰。明顯地吉賽拉從未愛過她先生,所以從很早開始就有婚外情。

1908年,費倫齊初見佛洛伊德這位大他17歲的前輩,開始大量頻繁的書信往返。1909年,他與佛洛伊德一同坐船去美國講學。這一年吉賽拉的兩個女兒都已成年,艾瑪(Elma)22歲,瑪格達(Magda)20歲,後者即將嫁給費倫齊在銀行工作的弟弟[2]。同年費倫齊(36歲)寫信給佛洛伊德說,吉賽拉是他的「愛人、朋友、母親和學生」,雖然他介意她的年紀過大。這時費倫齊初學精神分析,可能正在熱頭上,想要分析吉賽拉,但過程較像是探索靈魂的討論,而非結構化的分析設置。

1911年,費倫齊(38歲)帶著吉賽拉和艾瑪去維也納拜訪佛洛伊德,他忽然透露,他喜歡艾瑪並考慮結婚,想聽聽佛洛伊德的看法。佛洛伊德給予吉賽拉高評價,但說艾瑪話少、表情漠然,他診斷為輕微的早發性癡呆(dementia praecox,即今日的思覺失調症),這讓費倫齊有點失望。

艾瑪當時顯然有情緒上的問題。半年後,費倫齊跟佛洛伊德說,他已經開始對艾瑪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療效不錯。佛洛伊德先祝他成功,但也提出警告:「我怕療效只會有一陣子不錯,但過了某個點之後就會不好。你不要因為過度仁慈,洩漏太多自己的秘密。」


raw-image


此時,費倫齊對佛洛伊德和吉賽拉已產生類似對雙親的情感[3],而他有一種從父母身邊獨立、爭取自由的強烈渴望,娶艾瑪的幻想就是一種反叛。佛洛伊德回信竟稱費倫齊為「親愛的兒子」,似乎更是加強了這種移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70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神分析圓舞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26會員
45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3P夢拓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1/16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中治療師的「失敗」如何促成成功的治療。文章以溫尼考特的理論為基礎,闡述「負面」經驗在治療中的正向價值,以及治療師如何透過覺察和修補自身的不足,協助個案在主觀經驗與外在現實間取得平衡,最終抵達他們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5/01/16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中治療師的「失敗」如何促成成功的治療。文章以溫尼考特的理論為基礎,闡述「負面」經驗在治療中的正向價值,以及治療師如何透過覺察和修補自身的不足,協助個案在主觀經驗與外在現實間取得平衡,最終抵達他們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4/10/06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伊德與他寵物狗之間的深厚情感,從阿狼到喬菲等多隻狗狗,牠們在佛洛伊德的晚年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佛洛伊德的愛犬不僅陪伴他度過生命中的艱難時刻,也成為他分析治療的一部分。狗狗所帶來的無條件愛與陪伴,似乎讓他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本文將帶領讀者瞭解佛洛伊德作為寵物主人的一面。
Thumbnail
2024/10/06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伊德與他寵物狗之間的深厚情感,從阿狼到喬菲等多隻狗狗,牠們在佛洛伊德的晚年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佛洛伊德的愛犬不僅陪伴他度過生命中的艱難時刻,也成為他分析治療的一部分。狗狗所帶來的無條件愛與陪伴,似乎讓他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本文將帶領讀者瞭解佛洛伊德作為寵物主人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前有個小朋友,他是家裡的長子,母親對他寵愛有加,不過他還是很會爭媽媽的寵,他不喜歡小他十一個月的弟弟,又討厭小他兩歲半的妹妹。妹妹彈鋼琴吵到他唸書,他就叫媽媽把鋼琴搬走,然後家裡就沒有人能夠學習音樂了。 從前有個小朋友,他從小就在母愛的光環下不怎麼尊重父親。兩歲的一天他尿床,父親責備了他,但他居然
Thumbnail
從前有個小朋友,他是家裡的長子,母親對他寵愛有加,不過他還是很會爭媽媽的寵,他不喜歡小他十一個月的弟弟,又討厭小他兩歲半的妹妹。妹妹彈鋼琴吵到他唸書,他就叫媽媽把鋼琴搬走,然後家裡就沒有人能夠學習音樂了。 從前有個小朋友,他從小就在母愛的光環下不怎麼尊重父親。兩歲的一天他尿床,父親責備了他,但他居然
Thumbnail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Thumbnail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Thumbnail
首次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出版時間:2017/2(再版) 看完情感教育,見證著主角腓德烈克與若干人等從開始的純真熱情,到後來的分歧與盤算,這場情感的教育教會了我們:有著歲月與人生經歷的人們仍可能依舊不受教。也許這才是情感教育的真諦。 其他出沒地: 👉Matters
Thumbnail
首次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出版時間:2017/2(再版) 看完情感教育,見證著主角腓德烈克與若干人等從開始的純真熱情,到後來的分歧與盤算,這場情感的教育教會了我們:有著歲月與人生經歷的人們仍可能依舊不受教。也許這才是情感教育的真諦。 其他出沒地: 👉Matters
Thumbnail
阿里薩霎時驚呆了,心也變得冰冷:「女人多怪呀!」他說。 阿里薩一語道盡我看這本書的心聲。 這是一部情節簡單的小說,男主角阿里薩癡戀女主角費爾米納長達半個世紀,正確來說,是「51年9個月04天」。最終修成正果。 這是讓我繼續閱讀的動力,也是一開始想翻閱這本書的動機。 其實,他們初識就注定是一段嘆息。
Thumbnail
阿里薩霎時驚呆了,心也變得冰冷:「女人多怪呀!」他說。 阿里薩一語道盡我看這本書的心聲。 這是一部情節簡單的小說,男主角阿里薩癡戀女主角費爾米納長達半個世紀,正確來說,是「51年9個月04天」。最終修成正果。 這是讓我繼續閱讀的動力,也是一開始想翻閱這本書的動機。 其實,他們初識就注定是一段嘆息。
Thumbnail
  大家都說:瘋子與天才只是一線之隔,用這句話說明達利,我覺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篇文章《從達利的生平談他的瘋狂》會先交代達利的生平,從心理學的角度試著剖析他的成長歷程對他心理、行為上的影響;下一篇文章《從達利的作品談他的天才》會摻雜我個人的投射與心理學的觀點,延伸解析此次展覽的若干作品。
Thumbnail
  大家都說:瘋子與天才只是一線之隔,用這句話說明達利,我覺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篇文章《從達利的生平談他的瘋狂》會先交代達利的生平,從心理學的角度試著剖析他的成長歷程對他心理、行為上的影響;下一篇文章《從達利的作品談他的天才》會摻雜我個人的投射與心理學的觀點,延伸解析此次展覽的若干作品。
Thumbnail
執著的愛戀究竟能夠成就些什麼?一生的癡迷能夠得到什麼?在維也納的達利展中,答案似乎就在其中.....
Thumbnail
執著的愛戀究竟能夠成就些什麼?一生的癡迷能夠得到什麼?在維也納的達利展中,答案似乎就在其中.....
Thumbnail
你的來訪似乎引起接待員警的注意,他很快地安排你到辦公室會見警長。 「馬丁內茲先生。」威爾遜和你握了手,他的臉色看起來頗為凝重。
Thumbnail
你的來訪似乎引起接待員警的注意,他很快地安排你到辦公室會見警長。 「馬丁內茲先生。」威爾遜和你握了手,他的臉色看起來頗為凝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