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越多酒,會更容易得到CHD(冠狀動脈心臟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孟硯老師回饋:這篇科普也帶給老師一個從來沒聽過的知識收穫耶!原來從解剖學上的觀察,有飲酒的人的血管內壁的粥狀硬化,又或是更直接的「肉眼觀察」,會「比較乾淨」?這個觀察是我第一次聽到!但這篇科普報告是2003年的,這21年來應該有更多實驗對這個題目做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新資訊推翻或修正了這個實驗,我完全沒有聽說過適度的飲酒會減少血管內壁的阻塞耶。你的報告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鍾國颺的科普閱讀報告 2024年6月25日撰寫


閱讀來源:

科學人:醫學  為健康乾一杯!


媒體識讀檢核:

(1) 作者撰文日期: 2003年3月5日

(2) 作者:克拉斯基(Arthur L. Klatsky)| 譯者:黃榮棋

(3) 引用資料:無

(4) 明確出版單位:科學人


分析文章問題意識:

少量喝酒真的對健康有幫助嗎?

飲酒可以將血管內的堆積物質全部溶解掉,那為什麼大量飲酒就會導致死亡呢?


連結舊有、相關知識:

連結舊有知識:

raw-image


七上的排泄與調節跟酒可以溶解血管堆積物質有關係。

相關的其他科普文章:


分析文章中實驗:

分析變因:

操縱變因:飲用酒精的酒精含量

控制變因:不喝酒的人,比飲用少量到適度酒精的人

應變變因:罹患CHD的風險率、心臟病發作、死亡

備註:無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

實驗組:飲用少量到適度酒精的人

對照組:不喝酒的人


概略說明實驗操作流程:

從那時之後,幾十個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男女所做的研究,也都指出從前飲酒與現在健康之間的關聯。這些研究結果強烈指出,不喝酒的人,比飲用少量到適度酒精的人,更常罹患致命或非致命的CHD。除此之外,在2000年時,義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的科學家可勞(Giovanni Corrao)以及芬蘭賈文巴成癮醫院的波柯賴內(Kari Poikolainen)和他們的同事,綜合了28篇研究喝酒與CHD之間關聯的文獻。綜合分析之後他們發現,隨著酒精飲用量從每天0克增加到每天25克時,罹患CHD的風險也跟著遞減。每天飲用25克時(約是兩個標準杯所含的酒精量),則個人發生重大CHD事件的風險,不管是心臟病發作或死亡,都比不喝酒的人低了20%。

有關酒精可防止CHD致死的新數據,則更令人印象深刻。2002年11月美國心臟協會的一個會議裡,我與凱瑟帕曼內特的同事佛里特曼、阿姆斯壯(Mary Anne Armstrong)以及基普(Harald Kipp),詳述了針對12萬8394位病人所做的最新分析。這些病人曾在1978~85年間做過體檢,其中有1萬6539人在1978~98年間死亡,之中的3001人死於CHD。我們發現,每天喝一兩杯酒的人,死於CHD的機率比不喝酒的人低了32%。


摘要文章中的重要資訊:

少量喝酒真的對健康有幫助嗎?

1900年代初期,病理學者最先發現到酒精效用的一些線索,他們提到,死於酒精性肝硬化的人,體內較大的動脈看起來非常「乾淨」,也就是沒有粥狀硬化。有一個假說可以解釋這個現象:酒精是一種奇妙的溶劑,可以將動脈裡的堆積物質全部溶解掉。另一種解釋則認為,飲酒較多的人死亡時,粥狀硬化還沒有機會出現。但是這兩種說法,都無法真正解釋飲酒者的血管為什麼沒有阻塞。

飲酒可以將血管內的堆積物質全部溶解掉,那為什麼大量飲酒就會導致死亡呢?

酒精抗凝血的功能,不像對HDL的效應這般明確,而且酒精的某些效應,像是血小板凝聚,則有可能因大量或過度飲酒而得到反效果。不過,酒精的抗凝血作用,似乎是適度飲酒者心臟病發作風險較低的部份原因。另外還有研究顯示,飲酒遠少於每天兩杯者,像每週三四杯,也有助降低CHD風險。酒精的抗凝血作用,可能是可以保護心血管的最主要因素,因為這麼少量的酒精,似乎不會對HDL造成太大的影響。


評價本篇科普文章:

是否令人容易閱讀理解:是,本身實驗流程就比較簡短,畢竟是用分析的結果來訂為實驗解果。

是否吸引讀者讀完:否,訊息量有點太大,讀者在閱讀時會很難抓重點,我覺得可以加強的點是可以放更多的小標題,讓讀者知道是什麼分析的要點。

是否有知識收穫:是,我學習到了喝酒不一定都很壞,其實少量的飲酒對身體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疑惑與猜測:

消毒酒精跟一般的可飲用酒精有什麼差別?

濃度一樣不同品種的酒觸發CHD的機率都會一樣嗎?


老師評語:

這篇科普也帶給老師一個從來沒聽過的知識收穫耶!原來從解剖學上的觀察,有飲酒的人的血管內壁的粥狀硬化,又或是更直接的「肉眼觀察」,會「比較乾淨」?這個觀察是我第一次聽到!但這篇科普報告是2003年的,這21年來應該有更多實驗對這個題目做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新資訊推翻或修正了這個實驗,我完全沒有聽說過適度的飲酒會減少血管內壁的阻塞耶。你的報告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只有一些小細節需要修正,(1)標題的「引用」應該是「飲用」喔!是喝酒精,不是轉述酒精的話~。(2) 在實驗變因分析中,不喝酒的人應該也是屬於「操縱變因」,而不是控制變因喔!

你對問題意識和摘要重點的能力很精準喔!真好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界塾科普閱讀平台
13會員
52內容數
本沙龍起源自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由自然領域教師團隊開發之課程,為了促進學生提升科學素養與科普閱讀習慣,將學生的科普分析文章進行彙整。在課程設計中,我們引導學生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行廣泛地科普文章閱讀,並從自然老師的分析架構下,對科普文章進行媒體識讀、連結經驗、科學方法分析......,提升作為讀者的能力。
2024/08/14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2024/08/14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2024/08/14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2024/08/14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2024/08/14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Thumbnail
2024/08/14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孟硯老師回饋:這篇科普也帶給老師一個從來沒聽過的知識收穫耶!原來從解剖學上的觀察,有飲酒的人的血管內壁的粥狀硬化,又或是更直接的「肉眼觀察」,會「比較乾淨」?這個觀察是我第一次聽到!但這篇科普報告是2003年的,這21年來應該有更多實驗對這個題目做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新資訊推翻或修正了這個實驗?
Thumbnail
孟硯老師回饋:這篇科普也帶給老師一個從來沒聽過的知識收穫耶!原來從解剖學上的觀察,有飲酒的人的血管內壁的粥狀硬化,又或是更直接的「肉眼觀察」,會「比較乾淨」?這個觀察是我第一次聽到!但這篇科普報告是2003年的,這21年來應該有更多實驗對這個題目做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新資訊推翻或修正了這個實驗?
Thumbnail
很多人都講著喝酒對身體多不好,而且啤酒又寒很傷身,喝多了還會有啤酒肚,巴拉巴拉一大堆負面評論。 我這邊來幫大家平反一下,並不是所有的酒都代表傷身,只要適量飲用,對身體反而沒有壞處,而是益處多多! 早年媒體不是一直流傳著,在你睡前喝一小杯紅酒,或者威士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有益身心的品飲。
Thumbnail
很多人都講著喝酒對身體多不好,而且啤酒又寒很傷身,喝多了還會有啤酒肚,巴拉巴拉一大堆負面評論。 我這邊來幫大家平反一下,並不是所有的酒都代表傷身,只要適量飲用,對身體反而沒有壞處,而是益處多多! 早年媒體不是一直流傳著,在你睡前喝一小杯紅酒,或者威士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有益身心的品飲。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脈優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這篇文章探討了脈優的主要功效、副作用及用量的相關問題,並提供了使用脈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建議。
Thumbnail
脈優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這篇文章探討了脈優的主要功效、副作用及用量的相關問題,並提供了使用脈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建議。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常見糖尿病用藥!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常見糖尿病用藥!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