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接孫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竟然有人自願顧孫的

小外孫住新竹,平常都是親家母幫忙照顧,因此內子有意利用暑假讓他回來住幾天,順便安排一些活動,讓他嘗個新,因此和二女商量好,利用內子較有空的7/19-7/27回來宜蘭換換生活方式。一年多前,二女出國旅遊時,特別把小外孫送回來五天,結果回去後,一直粘著媽媽不放—聽說這叫分離恐懼症—,媽媽要出去一定拉著不放,要一再說明只是出去辦事,馬上回來,然後才不放心的放手,回來又再粘著,因此,我對內子此議一直持反對態度,然而,二女也認為可以考慮,並開始貫輸他到宜蘭會有多好玩之類的訊息,讓小外孫都有些心動,所以呢?所以只能依照兩個女人指示的訊息行事。(後查資料,分離恐懼症大多出現在一歲半到兩歲時。)


行程安排

7/19十一點二十左右開車到宜蘭轉運站,準備搭乘十二點左右的國光到南港轉運站,轉搭一點三十五的高鐵到新竹,親家母會在二點半左右把小外孫送到高鐵站給我們(二女也會在那兒跟小外孫揮手道別,二女就在新竹高鐵站附近上班)。然後我們再搭三點半左右的高鐵到板橋站,再轉捷運到市府轉運站,然後轉搭首都回宜。來回的高鐵票都已網購完成。


好運不見得好

十一點三十左右到宜蘭轉運站,地下停車場顯示還有一個車位,好幸運,進去轉了一圈,發現剩下的車位是電動車的,只好倖倖然的繞出去,到原來改建前的第二停車場,再走回轉運站—原來以為的幸運結果是不幸,多繞了一大圈,還得頂著大太陽回轉運站—。


行程改變

十一點五十五的車,到南港轉運站剛過一點,一點十分有班南下高鐵,內子說乾脆換車早點到再早點回。因為不是訂的車班,因此沒座位,但可以坐自由座。因此就付諸行動了。內子打電話給二女,二女也同意了。進入車廂後,剛好碰到一個服務員,請教可否?她說因為我們買的是高鐵票,原則沒問題,但座位的話就看我們了,可以先坐,有人趕再換,或者到自由座的10-12車廂。因為南港是首站,自由座應該有座位,所以我們決定去自由座車廂,免得被趕後再找時,能否找到座位就難說了。首站座位很多,到了台北站,一下子座位就全滿了,還有站著的乘客……


造成困擾

到了新竹還不到二點十分,打電話給親家母也沒接,那要換幾點的車好呢?母女討論的結果是三點左右。買了三張半票—小外孫可以免費,但沒座位,內子認為有座位較方便,不必一直抱著—。一直聯繫親家母,但她一直沒接手機。直到二點半左右,才看到她又提又背又拿著三大袋的行李,面色蒼白,汗流浹背的帶著小外孫出現了,一坐下,就狂咳了好一陣,原來是小外孫有點感冒,結果傳染給她了。她找不到較近的停車位,因此只能停到停車場的最角落,再走過來。我拿起行李袋,哇,不是普通的重,真的虧了親家母。


見識小外孫的功力

二女告訴小外孫四十分可以進高鐵站,小外孫盯著遠處的電子鐘,才二點二十三分,然後呢?每隔一分鐘,電子鐘的分鐘加一時,他就喊一次,24分,25分……,我們一面聊著天,一面看著他喊時間,直到他喊40分,可以走了,他抱了抱媽媽和奶奶,然後揮手道別後走進站去搭高鐵。換票時多買了一張小外孫的,沒三人一起的座位,因此我拿了兩包大行李去找位置。

因為要到市府轉運站,如果在台北車站換捷運的話,要走老遠,因此決定在板橋轉。以前沒在板橋換乘過—以前要嗎開車,要嗎到台北轉,所以才知道台北轉要走很遠,聽說板橋走的距離比較近—。到了板橋才發現滿貼心的,板南線只要順著指標走就可以了,而且指標就貼在地上,小外孫順著標示,就像玩遊戲一般,有趣之餘也不覺得累,因此沿途都是他自己走。板橋到市府轉運站,總共需停十一站,哇,這才知道小男生的麻煩處,坐在座位上,他的問題超多,燈為什麼會亮?門為什麼會開?人為什麼出去?為什麼那麼多人進來?為什麼有的人站著?為什麼站著的人手要往上拉?拉環是什麼做的?為麼?為什麼要十一站才下?為什麼車站要開燈?為什麼有的路段黑黑的?……

好不容易到市府轉運站,內子帶他去買麵包,我先去排隊,結果要上車了,才看到她們匆匆跑來,問站務員小小孩要買票嗎?他說看你們要抱著他還是讓他自己坐?決定讓他自己坐,問題來了,沒法用悠遊卡付錢,必須用現金。又手忙腳亂了好一陣。在車上,他的問題又一個接著一個的蹦出來,為什麼要換車?這是什麼車?為什麼不搭高鐵?為什麼叫首都?為什麼路上多了很多車?內子扶著他應接不暇的回答著,然後呢?他突然間就沒了聲音,只見他頭輕靠在窗邊,就這樣睡著了。一直到臨下車,才不得不叫他起來。


終於回到宜蘭

到了宜蘭,因為車停較遠,行李又重,因此要他們就地等候,我先去開車。回到家,準備的故事啦,玩具啦,小外孫都沒興趣,一下子就被我在用的瑜珈球吸引住了。155公分的瑜珈球,彈力好,柔軟度夠,他舉不起來,球往上丟時不會往前而是往後,然後或者打到他的頭,或者打到旁邊,因為打起來不痛,他樂得一直玩,還要你陪著他玩。最有興趣的是我抱住球,說是我的,不讓他玩,他就趕過來,把我的手撥掉,要把球搶到手,搶到後,咯咯咯的興奮的又叫又跳,然後再把球撥過來挑逗你,希望你再跟他搶……就這樣弄了半個多小時,直到累了,內子幫他洗好澡,並且把說故事的播音器準備好,說她還要再整理一下東西,要我陪他睡,然後呢?問為什麼燈全關了?他會怕,我只好去找一個枱燈,然後放角落,把燈打開一點點,告訴他有開燈了;可是他翻來覆去的不知道過了多久,才沒了聲息。我也累得沒精力再去方格子了。原訂是一天一篇的,小外孫在家看來得斷炊幾天了。(他媽媽規定,不可以在他面前用電腦,不可以讓他看螢幕,所以電腦或電視上的兒童節目都不能出現在他眼前,只能用講的,或者陪著他看童書。又因,必須跟內子交替照顧,我也是終於見識並感佩幼童精力之充沛,因此,也不會有多餘時間開電腦了。)


後記

今天學到兩點,第一,不要輕易改變約好的行程—尤其是帶幼童時,單單照顧都來不及了,那有多餘的手來接手機?我們一直奇怪親家母怎不接個電話,看到她提著三個又重又大的行李,蹣跚加上有點狼狽的出現時,才知道約好的行程,還是不要輕易改變。第二。不要為幼童準備你認為重要或必要的東西,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會對什麼感興趣。我們認為故事書,拼圖等他會有興趣,結果他只對你根本沒預期到的瑜珈球感興趣。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8/07 帶孩子們一起回去爸媽家住了幾天,跟爸爸妹妹一起生活讓我覺得很開心,每天都很快就過去了,能夠一家人都聚在一起的時光,其實是不多的,或許也因為我的人生到現在為止,「失去」很多,即使也體會到許多「獲得」,對於親情,卻仍是渴望擁有更多時間可以相聚。 回來之後,我連續兩天精神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人和父母一同旅遊的經歷,途中發生許多令人思考的事情,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和關懷。作者在旅途中思考了很多,體悟到自我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情感交流和關係維護的建議。
Thumbnail
某日家族聚會,約在一個較不常相見的遠房長輩家相聚。我們家到的時候,許多親朋好友都尚未來臨。 我看到長輩家客廳桌上,有一本「聯絡簿」,於是向長輩詢問是哪個孩兒忘了帶走?長輩說,是她念國小四年級的小外孫,昨晚到她這用餐後忘記帶走的。我請教可以翻閱一下嗎?長輩說:「這有什麼好看的?妳想看就看啊。」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Thumbnail
母親為了方便找工作便讓兒子暫時與住鄉下的外婆住,樸實無華的祖孫情就此展開!
Thumbnail
週末與小姪女的相處時光   通常週六和週日是我弟(小姪女的爸爸)與她相處的時間。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弟並不在台南縣市工作,而是在其他縣市租房子。週末才會回來台南與小孩和老婆碰面。為了讓小姪女有更多時間和爸爸相處,我這位二姑姑便在週末放假。如果我弟週末無法回家陪小姪女玩,那麼我這位二姑姑就得上陣
Thumbnail
打從我、姊妹們相繼結婚以後,蒔緣娘家宴請女兒、女婿的日子,都是訂在大年初三。如今父母雖都已歸仙,但,只要兄弟在,娘家就在!
Thumbnail
因應後續的發展 就先從這個關鍵事件開始紀錄 也順便梳理從2023年七月開始發生的事 2023年七月中旬我到大阪出差三天 期間對方帶著兒子回娘家 我回到台灣後他們預計有個從苗栗到新北的家族旅遊 但因為我要上班 所以我們約好對方家族旅遊後在新竹見 我回台灣後對方出發的前一晚 我們通了電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8/07 帶孩子們一起回去爸媽家住了幾天,跟爸爸妹妹一起生活讓我覺得很開心,每天都很快就過去了,能夠一家人都聚在一起的時光,其實是不多的,或許也因為我的人生到現在為止,「失去」很多,即使也體會到許多「獲得」,對於親情,卻仍是渴望擁有更多時間可以相聚。 回來之後,我連續兩天精神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人和父母一同旅遊的經歷,途中發生許多令人思考的事情,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和關懷。作者在旅途中思考了很多,體悟到自我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情感交流和關係維護的建議。
Thumbnail
某日家族聚會,約在一個較不常相見的遠房長輩家相聚。我們家到的時候,許多親朋好友都尚未來臨。 我看到長輩家客廳桌上,有一本「聯絡簿」,於是向長輩詢問是哪個孩兒忘了帶走?長輩說,是她念國小四年級的小外孫,昨晚到她這用餐後忘記帶走的。我請教可以翻閱一下嗎?長輩說:「這有什麼好看的?妳想看就看啊。」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Thumbnail
母親為了方便找工作便讓兒子暫時與住鄉下的外婆住,樸實無華的祖孫情就此展開!
Thumbnail
週末與小姪女的相處時光   通常週六和週日是我弟(小姪女的爸爸)與她相處的時間。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弟並不在台南縣市工作,而是在其他縣市租房子。週末才會回來台南與小孩和老婆碰面。為了讓小姪女有更多時間和爸爸相處,我這位二姑姑便在週末放假。如果我弟週末無法回家陪小姪女玩,那麼我這位二姑姑就得上陣
Thumbnail
打從我、姊妹們相繼結婚以後,蒔緣娘家宴請女兒、女婿的日子,都是訂在大年初三。如今父母雖都已歸仙,但,只要兄弟在,娘家就在!
Thumbnail
因應後續的發展 就先從這個關鍵事件開始紀錄 也順便梳理從2023年七月開始發生的事 2023年七月中旬我到大阪出差三天 期間對方帶著兒子回娘家 我回到台灣後他們預計有個從苗栗到新北的家族旅遊 但因為我要上班 所以我們約好對方家族旅遊後在新竹見 我回台灣後對方出發的前一晚 我們通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