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者的"敏銳生存之道"。】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很輕易地就被各種聲響嚇到,

一點點的氣味不適就痛苦難耐,

觸覺敏感、味覺敏銳到十分精細,

些微的變化就能立馬察覺,

不只能輕易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資訊,

也能細膩的覺察出自己內在的感受,

高敏感者的"敏銳度"是難以想像的驚人天賦。


許多人總覺得高敏感者大驚小怪得離譜,

也總是教育我們配合或忍耐,

但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許多高敏感者的親密關係人總會..

介入我們的成長、控制我們的人生,

不允許我們的真實狀態出現,

不接受我們的各種高敏感特質,

我便是這樣成長走過的,

然而我並沒有想要責備那些曾經傷害我的人,

我只想表達身為高敏感者出生,

並不是錯,而是"福",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喔~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又如何~

只是..我了解我自己嗎?


在各種環境的干擾之下,

敏感特質並無法藉由控制而減緩,

而是了解敏感刺激"背後的情緒"才得以解脫,

  • 舉例來說:

一個寧靜的夜晚正要熟睡之時,

被呼嘯而過的飆車聲給驚醒了,

此時的感受狀態就會被車聲給佔據而延伸情緒反應,

但其實應該把重點擺放在"原來是我的寧靜被打擾了",

"那我應該如何恢復我的平靜狀態呢?"

找對焦點,才能夠處理真正需要被舒緩的情緒感受。


車聲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乍看之下是不相關的兩件事,

因為車子走他的路,我睡我的覺,

那這件事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我突然被驚嚇到延伸出來的情緒是什麼呢?

是什麼原因讓我從"感知"到"感受"而產生情緒的?


  •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
  • 感受讓我辨別什麼?
  • 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一件件事情分開來個別處理。


高敏感者的每一天都會接收到各種不同的"感官刺激",

如果沒有在一件事剛被刺激到的當下就立刻清理"被刺激的狀態",

反而一直在累積自己的刺激感受,

那當然會疲憊不堪、覺得難以承受,

如同一項運動過後,需要好好的休息,才能再接續下一項運動,

目的就是要等待自己的身體恢復良好狀態,

然而高敏感者更應該放過自己、好好休息。


感官感受的刺激,也是由身體接收到訊號而延伸出來的情緒感受,

那更應該適當的休息,才能再出發,而且必定得重視自己的敏感,

才能尋找對自己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自己完全適應這樣的敏感特質時,

就會收穫出珍貴的寶藏,

會越來越認同自己是天生有福之人,

是錯,還是福,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給自己一些時間、適度休息,就能不斷"重新出發"。


★親愛的高敏感者:

「從現在起,開始反轉自己被排斥的人生,

甚至去面對那些不禮貌又不尊重你的人,

只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做調整,與他人無關。」

3會員
22內容數
Hi,我是INFJ人格的Roxanne, 在我的高敏感世界裡, 撰寫出我個人經驗的真實心聲, 用文字分享這份共感。 非常歡迎您能留下您的足跡, 讓我知道您的觀後感受, 我將會持續創作更豐富的內容, 繼續分享。 Welcome to my worl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記憶旅程 to Roxanne 的其他內容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任何言論都有可能逐漸發酵,對話有時候不見得是相互理解, 我把別人的話語,放在心裡的什麼位置? 即便這個影響不是太大,卻是份無形的力量, "表達形式不同,即便意思相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任何言論都有可能逐漸發酵,對話有時候不見得是相互理解, 我把別人的話語,放在心裡的什麼位置? 即便這個影響不是太大,卻是份無形的力量, "表達形式不同,即便意思相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做為一個高敏感特質者對於我的人生有極大的幫助,也形塑了我的性格,甚至就是我的本質。我非常能夠共感並理解人們遭遇到的各式困難,多數時候也能連結到相應的幫助對方的方法。
Thumbnail
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具有高敏感特質!認識高敏感,強化你的溫柔通透,奔向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了解自己,並多方嘗試讓自己過得舒適的生活,這,大概就是真正的愛自己吧
Thumbnail
上週末去參加了台灣華文創作者平台的創作者成長活動,每次要參加這種會出現很多人,又有可能需要社交或是自我推薦的活動我就感到胃疼。但是這個主題講座又是我現在需要聽的,於是想到今年看過的《高敏感也是種天賦2》與重讀過的《內向者心理學》裡面提供的建議,就決定來嘗試看看,幫助自己突破內心總是焦慮不已的這個門檻
Thumbnail
朋友笑著說:「別人看出去的世界是480P,我們是4K」 我之所以寫共感,而不是同理,因為我認為共感是特質,同理心和共感,都共用同一個英文單字Empathy,但在中文上,我認為還是有所不同,同理的理是理解的理,理解很重要,不然我們只是一個笨蛋情緒接受器,我們裝載超強的接受器,卻沒有對應升級處理系統。
Thumbnail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Thumbnail
有一派心理學家提出過:「外向的人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充電,內向的人只能在獨處中蓄積能量。」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做為一個高敏感特質者對於我的人生有極大的幫助,也形塑了我的性格,甚至就是我的本質。我非常能夠共感並理解人們遭遇到的各式困難,多數時候也能連結到相應的幫助對方的方法。
Thumbnail
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具有高敏感特質!認識高敏感,強化你的溫柔通透,奔向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了解自己,並多方嘗試讓自己過得舒適的生活,這,大概就是真正的愛自己吧
Thumbnail
上週末去參加了台灣華文創作者平台的創作者成長活動,每次要參加這種會出現很多人,又有可能需要社交或是自我推薦的活動我就感到胃疼。但是這個主題講座又是我現在需要聽的,於是想到今年看過的《高敏感也是種天賦2》與重讀過的《內向者心理學》裡面提供的建議,就決定來嘗試看看,幫助自己突破內心總是焦慮不已的這個門檻
Thumbnail
朋友笑著說:「別人看出去的世界是480P,我們是4K」 我之所以寫共感,而不是同理,因為我認為共感是特質,同理心和共感,都共用同一個英文單字Empathy,但在中文上,我認為還是有所不同,同理的理是理解的理,理解很重要,不然我們只是一個笨蛋情緒接受器,我們裝載超強的接受器,卻沒有對應升級處理系統。
Thumbnail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Thumbnail
有一派心理學家提出過:「外向的人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充電,內向的人只能在獨處中蓄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