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墨學的研究計畫「『由身入知以實踐 』─《墨子》思想系統重構」」(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畢竟,我們並非以西方研究向度強迫帶入、附會解釋中國哲學文本,乃是藉此轉向,深掘典籍中固有的身體資源。[1]這樣的轉向,非但不會與過往心性研究發生斷裂,反而能豐富中國哲學研究並提供新的視野。近二十年來於台灣中國思想範疇的研究中,身體議題可說方興未艾,論著豐碩。[2]無論是對儒家、道家或醫家的身體觀研究,參與者眾且多有創見。[3]楊儒賓曾表示:

   

      從氣─身體角度詮釋先秦漢初思想,無疑可補充以心性論為中心的思想史

      詮釋體系……隨著不同關懷的解釋之興起以往被視為小道,甚或旁門左道

      的思想也慢慢地受到了重視,即以先秦思想史為例,《墨經》、《管子》…

      …陰陽家等,已逐漸取得發言權。這些典籍提供的對於人身或宇宙的理

      解,或許不盡符合儒道兩家的軌道,但無疑也自成一種理路。[4]

   

    楊氏這番話給予筆者相當強烈的啟發與思考。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淮南子‧要略訓》),[5]且受《詩》、《書》、《春秋》等傳世文獻影響,又與先秦諸子有共同文化養分。若儒家、道家乃至其他學派皆對身體有豐沛論述,有無可能在《墨子》中潛藏了與其他家相近或相異的身體觀尚待挖掘?[6]若有,其身體論述為何?以此身體論述為基礎出發,結合已有相當研究成果的墨家認識論[7]與十論[8],是否能對《墨子》產生新解讀進而形構新的理論系統?依筆者的初步研究,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皆屬肯定,底下將引述《墨子》原文並勾勒從身體、認識與實踐三方向形構《墨子》思想之線索。除此之外,本文企盼從身體觀作為基點詮釋《墨子》的進路,除能充實既有的墨學研究,更能擴展先秦身體觀的研究討論幅度。



[1]「什麼是中國傳統哲學自身特有的屬性?…顯而易見,就是中國哲學之根深蒂固的『身體性』(The body of subject)。這種『身體性』表現為中國古人一切哲學意味的思考無不與身體有關,無不圍繞著身體來進行。」參張再林,《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8),頁3-4。張氏此言並非排斥傳統中國哲學心學研究之傳統,而是為突顯身體在傳統中國哲學中的地位。

[2]使身體範疇受到重視並推廣的主要貢獻者首推楊儒賓,參《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楊儒賓主編,(台北:巨流,1993)和氏著,《儒家身體觀》,(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3]如楊儒賓、黃俊傑、賴錫三、丁亮、蔡璧名等學者皆為代表性人物。

[4]楊儒賓,〈導論〉,收入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59。「氣」是中國思想研究的核心範疇,氣與身體的關係在身體觀的研究中亦佔有顯著地位,本文也將對《墨子》所見之「氣」進行探討。

[5]《墨子》以外之古典文獻主要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http://ctext.org/zh。若有需特別說明處會另於註腳說明。

[6]據目前可見資料,與《墨子》身體觀相關的學位論文僅劉芝慶,《修身與治國-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79-86;齊林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身體觀念及其發展》,湖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3,頁70-75。期刊論文僅李雷東,〈先秦墨家視野中的身體〉,《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2009):145-147;Carine Defoort,“Heavy and Light Body Parts: The Weighing Metaphor in Early Chinese Dialogues” , Early China 38(2015): 55-77。另有一文雖無直接論即《墨子》身體觀,卻論及《墨子》之「工夫論」,其說饒富新意,參劉國威,《早期墨家道德心理學》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08,頁129-158。以上文獻雖皆未對《墨子》身體觀做細緻深入的梳理,更非以身體為基礎來建構《墨子》思想,但或多或少給予筆者進一步探研的線索。

[7] Epistemology是源於西方哲學的專有名詞,主要討論「知識」的定義或證成要件,一般多譯為「知識論」或「認識論」。本文選擇認識論一詞乃因《墨子》較重視主體「認識」之能力、歷程、方法與限制諸議題,而非在討論「知識」的定義或證成要件。參安育塘,《《墨辯》中的認識論》,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頁6。

[8]「十論」即〈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十篇,是墨子政治和倫理實踐的重要主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先生何不發藥乎?
1會員
6內容數
Nothingness
2024/07/25
 一、身體     《墨子》中明言「身體」一詞共五處,引文如下:         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       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辭       過〉)       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
2024/07/25
 一、身體     《墨子》中明言「身體」一詞共五處,引文如下:         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       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辭       過〉)       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
2024/07/24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2024/07/24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本書是有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類書籍,下面列出一些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是有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類書籍,下面列出一些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