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值得省思的一句話:努力在天賦面前不值一提。
究竟是努力造就了在世人面前展現的天賦?還是只要有極強的天賦,就算不努力,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針對這個議題,此書作者在開篇就提出看法:
所謂的天賦,無非是經年累月不斷苦練的成果。
努力與正確訓練 + 投入極大量的時間 = 成就「天才」的關鍵
上面公式中的「正確訓練」也就是書名「刻意練習」,正是本書要探討的議題,相對於「刻意練習」,何謂「一般練習」?它跟「刻意練習」又有何不同?
僅運用「刻意練習」來增進技能是不夠的,若想成為佼佼者,建立精細的「心智表徵」是不可或缺。
高手之所以能高人一等,關鍵在於他們擁有精密的「心智表徵」:
面臨各種狀況,都看穿其本質,憑藉著經驗,迅速地做出判斷,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心智表徵」能讓我們更深入理解概念,更靈活運用所學,達到更高層次的成就。
好的「心智表徵」能幫助我們正確且更有效率地解讀訊息,將處理完的訊息存放於記憶中,並用來做出正確的決策。
「技能」與「心智表徵」相輔相成,良性循環。更純熟的技能有助於建立更精密的「心智表徵」,而更優良的「心智表徵」則能引導更有效的練習,進而讓技能更上一層樓。
要讓「技能」與「心智表徵」產生良性循環,有個重要的因素:投入的時間。無論天賦如何強大,都需要大量的反覆練習,沒有捷徑,所謂的天才,只不過是將時間投入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
已退役的網球傳奇費德勒(Roger Federer)在2024年的6月受邀到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畢業典禮上演講。他提到:
Effortless is a myth(豪不費力是個神話),人們只看到他在球場上輕鬆自若的樣子,卻沒看過他背後無數的苦練。
作者針對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小提琴演奏為研究對象,將學生以能力表現,分成3個組別:優等、傑出、頂尖,研究結果發現:
以 NBA 為例,能進入 NBA 的都是世界上籃球領域頂尖的人才了,但在這聯盟當中,擠身為巨星之列的,他們所花費的練習時間,肯定優於那些表現較一般的球員。
除了大量的練習之外,掌握正確的方法更是關鍵,透過觀察專家的訓練,加以模仿,再調整內化成讓自己能有效率進步的方法,隨時察覺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擴大進步的幅度。
刻意練習和有目標的練習,最大的差別在於,除了方向之外,刻意練習也很強調方法的重要性,簡單來說,要達成刻意練習必須有以下幾點:
優秀的老師猶如一盞明燈,能及時點出你在練過程所遇到的瓶頸,並提供建議,讓你有所突破。並能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最終成長為能自主學習的人。
如果沒有人指導?就自己設計一套訓練方案,可以 Google 要發展的領域資訊,自行設計訓練計畫,切記勿盲目重複動作,而是要有意識地,細心地觀察每個動作是否到位,慢慢修正,重複的意義在於發現弱點而非無意識地重複,並找到方法改進,修正。
自我訓練的要點有三個:
專注投入,然後意見回饋(發現問題),再想方法解決問題。
刻意練習的過程是痛苦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減少停止的動機,增加持續的動機
停止往往是因為對於痛苦的厭惡,但痛苦不會因練習而減輕,運動員與普通人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持續訓練,讓身心逐漸適應訓練帶來的刺激,才能持續維持練習。
持續練習的動機來自於內部外在的雙重驅動。當自身技能不斷精進,所帶來的成就感,便能滿足心理層面,強化自信心,激勵我們更上一層樓。同時,來自社會的肯定與認同,亦能夠成為強大的外在驅動力,讓我們不斷地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