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座海島 ;
只有他首先樂意成為自己並得到容許成為他自己,
他才能夠和其他海島搭起橋樑。
—卡爾.羅傑斯
上一篇 關係日記|我想要你為我們做得更多(上)—如何在關係中發出溝通的邀請中提到發出溝通邀請前的三個步驟
- 自我反思 -> 先想好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減少溝通上的誤解
- 雙贏思維 -> 關係中只有雙贏和雙輸,講話或氣場是否佔上風並不是主要目的
- 重複重點 -> 重複告訴對方這不是惡意,也重複確認雙方有沒有同樣的共識
我還是要重複強調,這一系列的關於提出期待的步驟,並不是為了要把對方變成我們想要的模樣,釐清期待是否合理、確認需求能不能帶來好的成長以及尊重對方的決定,更是這段關係能不能以善意與溫柔的方式成長中最重要的關鍵。
如果我們也有同樣的共識了,以下開始進入本章的正題
- 無論如何,愛都是不變的承諾
在關係中,最令人不安的,莫過於聽到那句「我們可以談談嗎?」。
這時我們會忍不住的猜想「我又做錯什麼了嗎?」,甚至當關係處在危險邊緣時,這樣的邀約很容易讓人聯想「是不是要談分手了?」。
因此,為了避免對方一聽到溝通的邀約就進入防衛模式,每一次提出邀約時都需要好好地營造「愛的氛圍」,讓對方明白「無論今天發生什麼事,都不影響我對你的愛」,甚至讓對方明白「這些談話是為了讓我們的關係能夠更加和諧與順暢」。
這樣的氛圍,能夠讓彼此在面對接下來的磨合時,更加勇敢與坦承,因為我彼此都清楚:即便這個過程不舒適,對方依然愛著我。
雖然這種愛的氛圍似乎不需要反覆強調,但正是因為我們覺得理所當然,才會忽略了「刻意表達本身就是不舒適的」。這不僅拉開了彼此的距離,更會讓彼此內心暗暗地升起一股想指責對方的念頭。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就能更有意識的去表達愛,並且理解:溝通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確認彼此的情感和承諾。
這個階段,是延續了上一篇所提的雙贏思維以及重複重點,對話是為了彼此關係以彼此都舒適且期待的方向前進,以及重複表達我們對對方的愛與承諾,那些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誤會,是需要一直一直被提醒與核對的。
- 鼓勵對方回應與表達
溝通與告知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對方的回應與表達」,如果只是單向的說出自己的需要,而不給予對話的空間和彈性,那還不如一開始就說:我想要怎麼做!,而非打著溝通的旗號,做著命令的行為。
真誠的溝通是需要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並且願意參與對話,從中我們得以了解對方的感受與想法,在互動中,雙方都有空間與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擔憂),在對話的來往之中找到一個共同理想的解決方法,促進關係中的合作與共識。
溝通的本質是理解與連結,而非單方面的指示或要求。當我們主動邀請對方參與對話,並且用心聆聽其想法時,我們實際上是在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感情,除了促進關係的成長,還能幫助雙方更好的因應未來的挑戰。(例如對方產生誤會時,有足夠的經驗可以讓對方的腦袋理解:如果是OO的話,他真正的意思應該是......)
因此,除了我們要盡可能清晰且溫和的表達需求外,更要給予對方回應的空間,除了減少雙方的誤解,更重要的是,讓每一次的對話都成為一次深化關係的機會,這才是溝通真正的意義所在。
溝通在於創造一個雙向交流的環境,進而深化彼此的關係。
- 重視對方的感受與想法
當我們真誠的重視對方的感受與想法,就如同為關係搭建了一座穩固的橋樑,唯有重視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話語背後的含義,才能一步步的通往對方的內心,建立起信任的連結。
這不僅僅是換位思考,更是一種主動地傾聽與感受。
這中間必不可少的是「同理心」。當我們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並適當表達我們的理解時,我們正盡可能地表達了我們對對方的尊重與關心。這種體驗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共鳴著關係中的體驗。
具體你可以這麼做:
❖ 主動傾聽:專注於對方的話語,不隨意打斷,並用眼神、肢體等非語言訊息傳遞你的專注聆聽
❖ 提問澄清: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主動提問,與對方核對你的認知與感受
❖ 表達同理:向對方表達你所接收到的對方的感受,這些你能體會或你能認同
❖ 避免評價:避免對對方的想法、感受、觀點、立場等進行批判
❖ 尊重差異:即使雙方無法找到共識,也尊重對方所表達的內容
你是否認真思考過,在你的關係中,最需要改善的溝通方式是什麼呢?
在關係中,溝通不僅僅是傳遞訊息,夠是建立連結、解決問題、促進成長的藝術。透過營造愛的氛圍、鼓勵雙向溝通等等,我們有效的表達自己理解對方,唯有持續的溝通和成長,我們才能建立穩定、幸福且「真實親密」的關係。
以上內容,適用於在關係中的所有人,無論你是被邀請或是邀請者,對話是雙方站在同一個平面上,平等的一起為關係帶來更好的滋養與協調,讓關係朝著雙方都理想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