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轉譯團】路那:教科書與文言文——淺談蘭記書局《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圍繞著課綱的爭議,讓教科書編纂的方向與選文的古今占比等議題一再地浮上檯面,從課堂到政論節目,各式各樣的意見接二連三地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諸如臺灣學生應不應該從課本裡認識孫中山與岳飛,不認識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否就隱藏著「去中國化」的「陰謀」等等,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無可否認地,教科書的編纂必然反應了當時的思潮。然而這個思潮應該以簡單的「古文篇數」或「(中國)歷史人物佔比」來代表嗎?也許歷史上的教科書可以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思路。

用福爾摩斯教漢文

會去翻看《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是因為林獻堂。閱讀《灌園先生日記》時,看到了以下的這段紀錄:

九時在圖書室教瑞珠、惠娥、玉樓、阿甘、春眉、阿換、寶雲、玉秀、阿雪、月娥讀高級漢文讀本〈福爾摩斯〉一課。

林獻堂與福爾摩斯?這可太超乎我的想像了。而由日記看來,林獻堂顯然還蠻喜歡福爾摩斯的——這本《高級漢文讀本》到底是何方神聖?編者是誰?他吸了什麼才把福爾摩斯放了進去?

raw-image
raw-image

答案並不困難。林獻堂讀的,是1930年由蘭記圖書部發行、上海中正書局印刷的《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以下簡稱《漢文讀本》)。一套八本,〈福爾摩斯〉一課正是收錄在第八冊中。據丁希如對蘭記書局的研究,《漢文讀本》的發行,背後是當時心向「祖國」的臺灣新知識分子受到五四思潮的衝擊,欲改變臺灣漢文教育在傳統書房顯得食古不化,在學校中又備受打壓的舉措。1927年,蘭記書局的黃茂盛欲引入商務印書館《最新國文教科書》,卻遭到總督府沒收。於是他只好想方設法地自編一本不那麼「民國範」的讀本——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真的一點「民國範」也都沒有,那黃茂盛似乎又偏離了編纂《漢文讀本》的初衷。

那麼,蘭記版的《漢文讀本》裡,到底收錄了什麼樣的文章呢?翻閱的結果,大抵可以將之區分為以下數項:西洋小說節選(如〈盜肉案〉、〈福爾摩斯〉)、現代化事物介紹(〈汽船〉、〈童子軍〉)、古典散文(如黎庶昌〈卜來敦記〉、左宗棠〈與陶少雲書〉)、與當代臺灣漢文人的作品(如張淑子的〈賭博弊害論〉、張篁川的〈寵妾弊害論〉)等,選編的方向相當廣闊,就算在今日讀起來,一點也都不無聊。

raw-image

那麼,當時臺灣公學校的漢文教科書又長得什麼樣子呢?隨手翻開1919年出版的《公學校用漢文讀本》第五冊,會發現比起蘭記版,公學校版的漢文讀本更偏重實用性(如〈討賬啓〉和〈答討賬啓〉),也有更多日本相關的內容(如〈貝原益軒〉、〈二宮尊德〉)。其在地化的方向,則偏向介紹(如〈臺灣名產〉),但並不選錄本地臺灣文人作品。

兩相比較下,蘭記版確實生動活潑不少。那麼,黃茂盛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也很簡單——他參考了商務印書館編行的教科書。

降低文言佔比、支持一綱多本:五四運動後的中國國文教科書

從出版時間來看,可供黃茂盛參考的,光就商務出版社就有兩個版本,那便是由國學家繆天綬主編的《新撰國文教科書》,與國學大師顧頡剛與新文學家葉紹鈞(即葉聖陶)主編的《新學制國語教科書》。具體來說,黃茂盛到底參閱了哪一本(或哪些本)仍需要更詳細的考察,但若翻閱《新撰國文教科書》第四冊,會發現裡面有不少文章也在蘭記版《漢文讀本》中出現,如〈童子軍〉、〈讀書之法〉、〈賣花女〉、〈盜肉案〉等。當然,儘管選文有重疊之處,但黃茂盛並非照單全收,其選排方式仍有其匠心獨具之處。

那麼,這些編者又是以什麼樣的編輯原則來編輯教科書呢?

儘管在《新撰國文教科書》中,繆天綬並未提出編纂原則,但參看同年同一出版社出版,形式與內容都頗為相近的《新學制國語教科書》,或許也能得到一些線索。《新學制國語教科書》在序言中,指出其選文宗旨是:

本書選擇宗旨,已具有真見解、真感情及真藝術者,不違反現代精神者為限,不規規於前人成例。

也正是在這樣的選擇標準下,身為推理小說的〈福爾摩斯〉才有機會進入教科書之中吧。由此發現,無論編者是誰,其立意都在「創新」而不囿於「前人成例」。那麼,什麼是他們都想跳脫的「前人成例」呢?

商務印書館刊登的教科書廣告,或許可以給我們一絲線索——在《新撰國文教科書》上,刊登了《小學校用純文言之新撰教科書》的廣告。廣告指出:

自學制革新後,小學課本改用語叢,然各地學校為適應環境之要求,仍多採用文言教本者。本館有鑑於此,特請富有編輯及教授經驗者,根據新學制小學課程綱要,用文言文編輯『新撰教科書』全份,以備採用。

顯然,全部採用文言文,而毫無白話選文的教科書,正是當時中國新知識份子亟欲跳脫的對象。他們不僅想加入本國作家的白話文,更野心勃勃地想藉此納入「世界」——如瑞典「拉綺洛孚」(Selma Lagerlöf,今譯塞爾瑪.拉格洛夫)、俄國「斯諦普魯克」(Stepniak)的小說中譯的節錄。身具國學大師與新文學家身份的編者群認為這樣的編輯原則,方可洗去舊有的教育沉痾。

黃茂盛正是觀察到了此點,才絞盡腦汁,讓蘭記版《漢文讀本》巧妙地重合了商務出版的「現代化」、「經典化」的編輯原則,並且花心思「在地化」,從而使得蘭記版《漢文讀本》自發行以降便暢銷熱賣,至戰後不墜。

此外,從上述的廣告中,不難發現,當時的中國其實也存在著「一綱多本」的現象——負責統一編纂中小學教科書的「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要到1933年才告成立。說起來,大師們各顯身手編纂的各種教科書,比起後來的單一定本,難道不是有趣得多嗎?

夠純的文言文,竟然是皇國日本的漢文讀本

看完當時中國百花齊放的國語教科書出版狀況後,你是否會好奇,當時日本的漢文教科書又長得什麼樣子呢?儘管在殖民地臺灣,漢文遭到不小的打壓,然而在殖民母國的日本,它卻一度是與「國語」(日語)同等地位的學科。到了明治末期,在言文一致運動的背景下,漢文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也開始有了存廢的論辯。儘管最終被併入「國文科」(日文科)之中,但漢文始終在戰前的日本教育裡佔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1937年東京開成館編的《皇國漢文讀本》。一套五卷的《皇國漢文讀本》中,前兩卷多為例句練習與日本漢文人作品,然而到了第四冊與第五冊,它所羅列出來的篇章簡直讓我聯想到臺灣的國編本教科書——韓愈的〈師說〉、蘇軾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諸葛亮〈出師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當然它還是存在著〈村上天皇減服御常膳竝恩赦詔〉、〈明治天皇酬有功敕語〉等「日本味」十足的文章。然而光就比例來看,比起蘭記版與商務版的教科書,《皇國漢文讀本》的選文,說不定才是與臺灣舊有國編本有最高的重合度。

至於《皇國漢文讀本》的編者為什麼要選這些中國文言文的作品?據《皇國漢文讀本編纂趣意書》中所載,編者認為漢文非但與日文息息相關,且日後與滿洲國和中華民國為「同文之國」,所選的文章則是最能體現「東洋精神」,同時給予讀者道德與文學素養的不二選擇。還有一個《趣意書》未曾提及的理由,則是因為當時一般百姓日常溝通使用的日文另有課本,《皇國漢文讀本》並不需要肩負讓受教者能順利溝通與寫作的要務。只要能夠欣賞,就可以了。

這代表了什麼?表示這些文章確實存在著跨越時空與國境的價值?然而日本翻譯這些作品,是為了達到「日華親善」的目標,是為了侵略而做的預備工作。那麼,是不是表示這些文章所蘊含的「精神」,實際上也能為了侵略者而服務?若暫且不討論選文的內容,而光就形式來看,則會發現,文言文比例與古人作家的數量多寡來看,無法成為「去中國化」的鐵證——否則以教科書而言,可能會得出「日本比中國更中國」的詭異結論。

如何看待「國文」在社會中的效用,或許是更重要的。

另一方面,從商務印書館版《新撰國文教科書》、《新學制國語教科書》與蘭記《漢文讀本》來看,白話文學的加入與在地文人的選錄,實是五四精神落實在國文教育層面的積極體現——那麼,選入臺灣在地漢文人與現當代作家的優秀文章,是去中國化,還是再中國化呢?這些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更進一步地深入思索吧!

★ 作家小傳

黃茂盛(1901-1978),字松軒,喜愛蘭花。曾就讀嘉義公學校,之後進入嘉義信用合作社工作。手不釋卷,藏書甚豐。後來聽從友人建議,成立迷你二手書舖,為蘭記書局的前身。蘭記書局除了進口中文書籍,亦有編寫中文書籍,為日治到戰後的重要文化傳播節點。

★ 自我介紹

路那,臺大臺文所博士、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熱愛謎團但拙於推理,最大的幸福是躲在故事裡,希望終生不會失去閱讀的熱情。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5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近年來,圍繞著課綱的爭議,讓教科書編纂的方向與選文的古今佔比等議題一再地浮上檯面,從課堂到政論節目,各式各樣的意見接二連三地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諸如臺灣學生應不應該從課本裡認識孫中山與岳飛,不認識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否就隱藏著「去中國化」的「陰謀」等等,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Thumbnail
近年來,圍繞著課綱的爭議,讓教科書編纂的方向與選文的古今佔比等議題一再地浮上檯面,從課堂到政論節目,各式各樣的意見接二連三地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諸如臺灣學生應不應該從課本裡認識孫中山與岳飛,不認識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否就隱藏著「去中國化」的「陰謀」等等,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