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個詞。學習如果拆開來看,其實是由「學:輸入」與「習:輸出」兩件事構成。
「學:輸入」
是指我們看書、上課、抄筆記這些獲取「資訊(Infomation)」的動作。
「習:輸出」
是指我們在學完後,開始透過練習、實作、討論所學的資訊,將資訊與我們的經驗連結,化為我們可以使用的「知識(Knowledge)」。
但我們在跨領域學習時,常會因為面對陌生的素材導致不安感,而造成「過度輸入、缺乏輸出」。就像你是個武術愛好者,在家裡專研各種格鬥影片、格鬥教學,然後誤信自己可以在遇到對手時可以輕易制服、甚至一打十。
低保存率的「閱讀、聆聽、影音、示範」屬於被動的輸入,而高保存率的方法,無論是「互相討論、實際操作、教學別人」都是屬於主動的輸出。
在跨領域學習、尤其是需要實際應用的知識時,由於領域過於陌生,我們欠缺很多相關知識,有太多不知道的盲點,這樣反倒會使得我們在教學別人時,自己以為對的事,可能在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因此並不適合透過「教學別人」這個方法來達到自我學習。
格鬥武術的知識,無論學了再多格鬥的知識、教了再多人,也必須要透過大量實際格鬥的體驗,才會知道具體該怎麼做。而其他操作應用類的知識,情況也是如此,無法空談。所以如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應用,那以終為始最重要的,就是得先「試用」過這個知識。
像是按照老師教的拳法實際打打看,才會知道「什麼有用、什麼沒用、以及什麼我還不知道」,不然會陷入對片段知識的透徹理解,但對於實際上的應用完全沒有概念的窘境,也因此跨領域學習的輸出,親身「嘗試試用」比「教學別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