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式『職涯觀』新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們的幸福在於選擇能夠持久的快樂,而不是短暫的滿足。」~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

在做職涯輔導的時候,其實一直有一個隱藏的『衝突』,或者也可以說是『糾結』~ 就是一個人的職涯發展到底應該看長期大方向呢?還是依循當下的狀態與利益進行短期思考即可?上述這個問題在目前就業市場快速變動的現在,尖銳度越來越高,我也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直到我最近讀到關於『功利主義』的大小方向性分類,讓我有了一個解答上述問題的思路。


定義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是倫理學中的一種理論,強調「最大化整體幸福」的原則,核心思想是:一個行為是否道德取決於它能夠帶來多少利益或快樂,減少多少痛苦或損害。換句話說,衡量對錯的標準在於結果,而非動機或行為本身的性質。這個理論由哲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等人發展而成。


大方向功利主義 vs 小方向功利主義

大方向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與小方向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是功利主義理論的兩種不同解釋:

1. 大方向功利主義:

強調遵循那些能夠最大化整體幸福的規則。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根據某些經過驗證的規則來行事,因為這些規則在長期內會帶來更多好處。例如,「誠實」作為一個普遍的行為規範,雖然短期內可能不總是帶來最大利益,但長期來看,會促進社會的穩定與信任。

2. 小方向功利主義:

強調每個具體行為的結果。我們應該根據每個行為的當下結果來決定其道德性。換句話說,無論任何規則,如果一個行為能夠在特定情況下帶來更大的利益,就應該被採用。例如,在某個情境下說謊可能會減少更多的痛苦,那麼說謊就是合理的選擇。


三個視角的說明

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大方向功利主義和小方向功利主義時,會發現這兩者在道德、效益以及長期與短期的平衡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對個人和組織在職業決策和發展中的選擇有著深刻的影響。


道德角度的闡述

從道德角度來看,大方向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提倡遵循那些經過驗證的、能夠促進整體幸福的行為規則。因此,這種方式能夠保障個人和組織在職業生涯中的道德底線。例如,在企業文化中,如果所有員工都遵守誠實、信任和互助的規則,這將有助於打造一個穩定且道德的工作環境。即便短期內某些情況下違反這些規則可能會帶來利益,長期來看,遵循這些規則會為個人和組織帶來更大的整體幸福感和穩定性。因此,大方向功利主義的優點在於避免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價值,從而維護一個道德上的健康環境。


相反,小方向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則不特別關注某些既定的道德規範,而是根據每個具體情境來評估行為的結果。這可能導致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實現短期的利益而忽視長期的道德考量。例如,一名業務員可能為了達成短期的銷售目標而選擇隱瞞產品缺陷,這種行為雖然能立即提升銷售額,但長期來看,可能會損害公司的信譽與客戶的信任。因此,從道德角度而言,小方向功利主義可能存在短視的風險,導致道德規範的破壞。


效益角度的闡述

效益角度下,小方向功利主義的靈活性是一個顯著的優勢。這種方法允許決策者根據不同情境進行快速調整,從而更快地達到個人或企業的短期目標。例如,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可能需要立即做出反應,以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機。小方向功利主義者會評估每一個行動的即時效益,並做出最能產生最大化收益的決策,這在某些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極具吸引力。這種靈活性可以加速決策過程,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取得優勢,特別是在面對市場變遷或技術革新時。


而大方向功利主義則更多關注長期效益。通過制定和遵循長期有益的規則,它能幫助企業建立穩定的基礎,並促進可持續的發展。儘管短期內遵守規則可能會減慢決策過程或錯失某些短期利益,但從長遠看,這種穩定性將使企業更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例如,企業在制定環保政策時,可能會因為遵循某些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在短期內承擔較高的成本,但長期來看,這樣的政策將有助於企業提升品牌形象,並減少未來潛在的法律或環保成本。


長期 vs 短期職涯視角的比較

而當談到職涯發展時,大方向功利主義和小方向功利主義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對長期和短期的看法。大方向功利主義更加強調長期利益,它鼓勵個人和組織做出那些能夠促進長期成功的決策。這意味著,儘管這些決策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它們能夠為未來的持續成長奠定基礎。例如,一位專業人士可能選擇在職場中長期遵守某些原則,如不斷學習新技能、建立專業網絡等,這些努力可能不會立即帶來回報,但在長期內,這些行為將大幅提升他的職業競爭力。


相比之下,小方向功利主義則更關注短期成果,它鼓勵根據當下情況快速做出決策,以獲得立竿見影的效益。例如,一位業務員可能選擇採取某些激進的銷售策略,儘管這些策略可能在短期內有效提升業績,但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公司的聲譽,甚至影響未來的發展。因此,小方向功利主義的短期導向有時會造成短視的決策,導致未來的問題和風險。


傾向小方向功利主義的原因

從上面來看,似乎大方向功利主義應該是一個人必然的選擇,但實際上,選擇小方向功利主義卻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這實在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我們可以說一般人會傾向於小方向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而不是大方向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背後可能有多種原因,這些原因往往與心理、環境、個性特質以及社會結構有關。以下是幾個可能的解釋:

1. 即時滿足與短期效益的誘惑

現代社會中,很多人會面臨強烈的即時滿足誘惑。這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資訊的即時性有關,從社交媒體的即時回饋到消費行為中的「現在購買,立刻享受」,人們變得更習慣於追求立竿見影的成果。小方向功利主義正是圍繞著這樣的思維模式運作,因為它允許人們根據當前情境快速做出決策,並直接追求短期內的最大利益,無需顧慮長期規則的制約。這種即時滿足的心理需求讓人更傾向於忽略長期效益,而專注於當下的結果。

2. 環境壓力與競爭

競爭激烈的環境,如職場或商業競爭,可能會驅使人們選擇小方向功利主義。在這樣的環境中,個人和企業往往被迫快速做出決策,因為任何延遲或長期規劃可能導致競爭劣勢。例如,在一個銷售導向的工作中,業績壓力可能促使員工更傾向於採取快速、直接的手段來達到目標,即便這些手段可能在長期內損害公司的形象或信譽。此外,社會和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性也會讓人們更傾向於短期思維。因為當未來變得不確定或不穩定時,人們更容易選擇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是依賴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長期規則和承諾。

3. 心理特質與風險偏好

個人的心理特質也會影響他們的決策傾向。風險偏好較高的人,通常更願意追求小方向功利主義的短期回報,因為他們對風險的承受力較強,願意在當下做出高回報的決策,即使這些決策伴隨著潛在的風險。例如,某些創業者天性冒險,喜歡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抓住每一個機會,他們往往更容易選擇小方向功利主義,因為這樣的策略能快速反應、抓住機遇。反之,風險偏好較低的人則更傾向於大方向功利主義,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遵循長期的規則來減少不確定性和風險。

4. 道德靈活性與現實考量

小方向功利主義者通常具有較高的道德靈活性。他們認為,根據情境做出調整和取捨是合理的,因為不同情境下道德選擇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樣的人通常認為,僵硬地遵守規則可能會妨礙實際利益的實現,因此更願意在具體情境下做出權宜之計。這種現實考量反映了人們對於複雜世界的適應力,他們認為沒有一種萬能的規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因此需要更靈活、實用的策略。

5. 對長期目標的不確定性

大方向功利主義強調長期規則和目標,這需要個人對未來有較強的信心和預見能力。然而,對於那些缺乏長期目標或對未來感到不確定的人來說,小方向功利主義更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當未來的回報不明確時,追求當前的可見利益成為更為理性和現實的選擇。例如,面對經濟動盪或個人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一些人可能會更傾向於選擇眼前的利益,而不是投資於長期的目標或計畫。


質疑與解答

有人也一定會質疑:大方向功利主義是否過於僵化,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關於這個質疑,主要源於對規則的普遍性質疑,認為規則會限制個人的靈活性。但事實上,大方向功利主義並不是要求盲目遵從規則,而是強調在長期效益下制定合理的行為準則。解決方案:可以在實踐中結合兩種功利主義的優點,根據不同的情境調整行為,同時保留長期職業倫理和規則的優勢。


對立面與比較

功利主義的對立面可能是『義務論(Deontology)』,即強調行為本身的道德性而非結果。兩者的衝突點在於功利主義關注結果,而義務論關注過程。相比之下,功利主義者更願意根據結果調整行為,而義務論者更堅持原則,不管結果如何。


小結

功利主義在『道德選擇』中提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大方向功利主義重視長期規則的遵循,保障個人和組織的道德底線,並在穩定中追求長遠的利益;而小方向功利主義則聚焦於當下結果,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快速應變能力,適應短期目標和競爭壓力。


一個人傾向於小方向功利主義,往往是受到現代社會即時滿足文化、競爭環境壓力、個人的風險偏好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驅動。這樣的選擇能夠快速實現當前利益,但也需要承擔長期風險。


在職涯發展中,如何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價值,選擇合適的功利主義思維,將決定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的長遠發展。因為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關鍵在於能否在職業生涯中找到合適的策略,既能追求短期成功,也能保護長期利益。正如先賢密爾所言:「做一個願意承擔結果的自由人。」

#為你職引系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194會員
269內容數
2025/04/24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5/04/24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現代愛情觀,並列出11個在開始一段感情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強調成熟的愛情觀、互相尊重、獨立自主以及雙方共同經營的重要性,並非試圖尋找完美伴侶,而是期望能找到願意為關係付出且共同成長的對象。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現代愛情觀,並列出11個在開始一段感情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強調成熟的愛情觀、互相尊重、獨立自主以及雙方共同經營的重要性,並非試圖尋找完美伴侶,而是期望能找到願意為關係付出且共同成長的對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 邊沁 (Jeremy Bentham)是一名英國道德哲學家,是「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發明者。他認為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的標準是被人快樂和痛苦的感覺主宰,所以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正數+ve= 道德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負數-ve = 不道德 邊沁甚
Thumbnail
1. 邊沁 (Jeremy Bentham)是一名英國道德哲學家,是「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發明者。他認為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的標準是被人快樂和痛苦的感覺主宰,所以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正數+ve= 道德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負數-ve = 不道德 邊沁甚
Thumbnail
規則功利主義(rule-utilitarianism)規則功利主義亦為準則功利主義,是指現代西方一種強調普遍性的道德規則對於達到功利,增進最大普遍善的重要性的倫理學理論。
Thumbnail
規則功利主義(rule-utilitarianism)規則功利主義亦為準則功利主義,是指現代西方一種強調普遍性的道德規則對於達到功利,增進最大普遍善的重要性的倫理學理論。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Thumbnail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Thumbnail
【潔西讀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里斯汀生、歐沃斯、狄倫 ISBN:9789864792900 克里斯汀生的人生三問: 如何才能樂在工作? 如何才能擁有圓滿的人生? 在做選擇時,如何秉持誠正的原則?  「追求快樂與尋找生命的意義,可說是人生最古老的課題」 作者克里斯汀生在本書的開端就如此
Thumbnail
【潔西讀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里斯汀生、歐沃斯、狄倫 ISBN:9789864792900 克里斯汀生的人生三問: 如何才能樂在工作? 如何才能擁有圓滿的人生? 在做選擇時,如何秉持誠正的原則?  「追求快樂與尋找生命的意義,可說是人生最古老的課題」 作者克里斯汀生在本書的開端就如此
Thumbnail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Thumbnail
是要工作輕鬆,還是高資待遇?要成就一番事業,還是追求安穩?是即時行樂,還是先苦後甘?當面對選擇有矛盾衝突時,最終影響決策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從人生大事到生活瑣事,從外在環境到自我認知,我們每個行為跟選擇背後,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基本上價值觀可以說是「立身之本」與「行事支點」。
Thumbnail
效益主義、康德式義務論,以及麥金泰德行論,是台灣分析應用倫理個案或議題時的三大主流理論,因此只要掌握這三者,你就看得懂大多數的應用倫理學論爭,甚至也足以參與分析流程。
Thumbnail
效益主義、康德式義務論,以及麥金泰德行論,是台灣分析應用倫理個案或議題時的三大主流理論,因此只要掌握這三者,你就看得懂大多數的應用倫理學論爭,甚至也足以參與分析流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