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身在小家庭,多是自由開放理念且依循個人成長,選科系的問題都是掌握在自己。而我的伴侶的家族因過去物質匱乏,在父輩那代的「文憑主義」潛意識且為深厚,儘管造就後代看似不錯的社會成就,卻也壓得部分孩子是有陰影與創傷,這樣的文化與世代傳承的交織,實在難以評論好與壞。
因為未受過心理學和社會學系完整教育,便查閱了一下:
家族潛意識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它深藏於家庭成員的心靈深處,並通過代際傳承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行為、價值觀和決策。家族潛意識的形成來自於長期的文化、信仰、習俗和家庭歷史的累積,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家庭成員的集體認知。
華人社會中,儒家思想依然是影響家族潛意識的重要力量。儒家思想強調家族的延續、忠孝、和諧與家庭倫理,這些價值觀在代際間不斷傳遞,成為家族潛意識的一部分。例如,「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強化了對父母的敬畏與順從,而「家和萬事興」則鼓勵家族內部的和睦相處,這些理念深植於家庭成員的潛意識中,並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儒家思想不僅塑造了家族的價值觀,還影響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傳統上,儒家思想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強調家庭內部的等級制度,長輩對晚輩擁有天然的權威,而晚輩則被期待遵從和服從長輩的意願。這種等級制度不僅在父子關係中體現,還延伸到婆媳、兄弟姐妹等家庭關係中,成為家族潛意識中的一部分。
這種儒家思想下的家庭結構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世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傳統儒家思想之間產生了明顯的矛盾。新世代更強調個人自由、平等與自我實現,這與儒家思想中的集體主義和等級制度相悖,導致了家庭內部的溝通困難。
隨著我們社會的現代化與全球化,新世代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與生活經驗與上一代截然不同。這種差異使得新世代難以完全接受儒家思想中的某些價值觀,尤其是在個人自由、性別平等和自我表達方面。這種思想上的變革使得新世代在面對家族潛意識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束縛與壓力。可以參考我這陣子的文章為什麼Z世代更容易憂鬱?
身邊朋友更有的是企業家族或醫科家族等,這種世代衝突尤為明顯。這些家族通常有著強烈的家族潛意識,例如對於企業的延續或家族成員從事醫學職業的期許。新世代在這種家族潛意識的壓力下,可能會感到困惑或抗拒,因為他們的個人理想和追求可能與家族的期望不符。其實也呼應到文憑主義至上的家庭,不也是一種強烈意識,希望孩子是來改變家族的呢?這些期許在做不到的孩子中,可能成為沉重的負擔。
新世代往往有著更加多元的興趣和追求,他們可能希望探索不同的職業道路,或是在創新領域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然而,家族潛意識中的期許可能讓他們感到被束縛,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在選擇職業或生活道路時感到困惑和焦慮。他們可能會陷入兩難:一方面想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追求個人夢想;另一方面卻又感到有責任去滿足家族的期望,維護家族的榮譽。
要解決這種家族潛意識帶來的壓力和矛盾,關鍵在於打破代際之間的溝通障礙,並尋求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與共識。
說得容易,執行得難,父母在各種階段也會面對不同壓力:千禧世代的父母遇到離巢期了嗎?確實家族潛意識是深藏在家庭成員心中的集體無意識,它在文化、歷史和世代傳承的交織下形成,對家庭成員的行為和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儒家思想對家族潛意識有著強大的塑造力,特別是在強調家庭倫理和等級制度的方面。然新世代的崛起,與西方文化滲透與交融中,我們可以選擇「扭轉思想、重新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