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母女關係>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今天(民113.08.24,星期六)聯合報A7橘世代的主題是<母女關係>[我不愛媽媽篇],女兒深受母親影響,如果自幼得到的不是愛與支持,而是偏心和冷漠……,終其一生可能都是生命中隱隱作痛的源頭。該主題的內容主要是在重男輕女家庭中長大的女兒,所受到的傷害。


家庭不和諧,每個人都受傷

該主題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重男輕女家庭,沒人能健康長大。>在傳統重男輕女文化中長大的孩子,因為環境和價值觀的扭曲,所以沒有人能夠毫髮未傷,只是受的傷有不同。例如被寵溺的兒子,他的自我觀念,他的自主能力可能都受到損傷,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他自己;妹妹可能和媽媽的關係較好,但因從小就學習要迴避衝突,要照顧哥哥和弟弟,要討好媽媽……,她很容易的就養成了事事察言觀色,討好他人的扭曲性格。而那個長女,因為不被重視,沒有資源,所以努力上進,反而為自己掙得較好的人生,但心裡仍然藏著深深的傷痕。

 

黃大米

作家黃大米,說她從小希望獲得家人的認同,然而所得到的的大多是打擊和漠視,傷痕也因此一直累累堆疊。一直到他出了第一本書,打電話告知家人,她媽媽很開心地,並說她爸爸也稱讚"她很厲害",她一邊聽著電話,淚水滑落臉頰,無法扼止。因為這句肯定她等了很久很久了。有了這句肯定,她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嘉許,她的叛逆也得到了解鎖,雖然來得很晚,等了很久,但,終於等來了。


彭蕙仙

彭蕙仙也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和母親的緊張關係一直都在,直到妹妹跟母親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提到她終於了解彭蕙仙的感受,彭蕙仙不被了解的情感封鎖才得以稍解,也軟化了她的防衛;再加上她女兒提及:奶奶每天照顧家人的三餐,數十年如一日,沒有過一句怨言,真的不簡單。才讓她得以旁觀母親的無聲付出中含納的深情。因為這是她未曾有過的角度,她從沒看到母親的付出,她只選擇看到母親對她的壞


吳淡如

吳淡如的文章和書都提及自己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以及她的衝撞,她的反抗,最後是在弟弟問她:「妳覺得受到重視的我們有比較快樂嗎?」她才愕然察覺原來在這種家庭中受到重視的男生,有著和她們不同的壓力和負擔,他們同樣不快樂。有次她和對跟她抱怨的一個中年女子提到那些受到重視的男生並沒有比較快樂時,那位女子愣住了,並且回家問兄弟,才發現他們真的沒有比較快樂,他們有「被重視」的苦,壓力大,挑著被重視的重擔。她的結論如同聯合報的文章標題<重男輕女家庭,沒人能健康長大。>吳淡如說自己在三十多歲前,跟她所認識的許多女性一樣忿忿不平,自憐且悲憤,後來才發現:「抱怨者肯定是在陰影中還不願走出來的人。」—事情已經發生過了,不可能再改變了,甚至是早已不復存在了,然而,抱怨者卻還活在那個陰影中。


老問題卻仍有生命

不婚不生的年代,竟然還有許多人提及過去衍伸的重男輕女的問題。是的,妳希望的是一個道歉或者一個肯定,然而,當事者可能已經過世了,你永遠等不到了;是的,你不甘,你認為好處都讓妳的兄弟拿走了,可是妳沒有看站在他們的立場過,從而看到他的們的苦和痛;妳認為父母蓄意如此不公,因此妳只看到他們的壞。卻從來沒有看過他們的付出和奉獻……。


小結

不管怎樣,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你還要活在那個陰影中呢?還是妳想要走出來了。(如果妳的父母還在進行情緒勒索,請遠離風暴,不要聯繫。妳知道嗎?拒絶或者建立底線有時是促使省思或成長的良方。問題是:妳做得到嗎?)


註:

你知道嗎?打上"重男輕女”網上出現一堆相關的視頻和文章,許多當事者都還活在那個陰影下,雖然口口聲聲已經走出,要學會先愛自己,然而字裡行間仍可隱約見到那個傷口,那個痛,從兒女口中仍可聽聞到他們的朋友或同學也有類似的遭遇。可能的解決方法其實也有許多,問題是:除非當事者自己願意,否則他們都有諸多的理由來任由家人予取予求。我把看的文章網址直接掛在其人相關資料中,點選即可連上該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