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guel Bruna on Unsplash
兩天前將女兒送到大學宿舍安頓好了,當天一個人回家時心中百感交集,原本心中小劇場是當天分開前要再耳提面命一番,結果反而是女兒在安慰我的分離情緒,心中覺得好笑但也欣慰,女兒真的長大了。
在女兒幼稚園中班時,跟女兒母親分開了,當時透過輔導員的分析、協助,並經思考後將小孩交由爭取扶養的媽媽那邊,這是第一次與女兒分開,心中的難過不可言喻,所幸雙方住處相差不遠,每兩周可以將女兒帶回來相聚六日兩天,從此便開始了每天期待與女兒相聚的日子。
在這期間心中一直期待女兒母親將女兒交回來給我的一天,然後在女兒國小三年級的某一天,我的期待成真了,接到女兒母親電話,說要將小孩的扶養交回來給我,此時心中的開心、喜悅真是連作夢都會笑,接著便趕緊安排撫養權、戶籍變更,並把女兒接回家裡,也就在女兒回到家共同生活的這一刻,便正式開始了作為父親的學習之旅。
女兒回到家初期的情緒處理及一些互動方式已在先前的文章敘述,這篇文章就不再描述;女兒從回到身邊開始,教導、教育就一直是件困難且辛苦的責任,自己從小就是在很傳統的家族中長大,就學過程中對學習的方式、成績的要求、同輩中的比較從沒少過,回想過程中身心所受到的壓力與日後的發展過程,這條路走得非常艱辛,直到三十幾到四十多歲期間藉由團體與老師的引導,克服、穿越了許多思想、觀念、邏輯的矛盾與衝突後,才真的找到想做的事與生活方式,並建立起一個自己舒服、安心、堅定的思考邏輯架構與生命價值觀,也才有能力用新的方式對待女兒。
女兒回到身邊後便以自己努力後所建立的思考邏輯架構與生命價值觀來引導女兒的成長,當然在傳統家族成長的環境中,這樣的方式就會受到哥哥和妹妹的質疑與批評,最常聽到的是都沒有在管、讀書方式不對、不認真、參加一堆有的沒有的活動,這樣成績怎麼會好、未來要怎麼辦….之類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把壓力扛起來,造出一個讓女兒可以自由地思考與發展的空間。
跟女兒從高一便斷斷續續開始討論大學要選讀的科系,女兒從心理系開始,到後來決定社會學系,就一位父親的角度與對女兒未來競爭力的考量與擔憂,便極力地往心理系方向推,但後來女兒選了社會學系,心想既已決定便給予尊重,這樣倒也相安無事了二年多,直到學測成績出來,志願填寫時竟又出現了哲學系,心中問號湧現的詢問女兒,這個哲學系的選項是如何出現的,結果發現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在女兒高三的寒假推薦女兒去參加了林火旺老師的愛智營(哲學營隊),因從小就有帶女兒接觸自己參與的團體,女兒就耳濡目染的接收了自我成長的觀念與思考邏輯,所以在四天三夜的哲學營隊過程中很愉快、很開心、也獲得肯定,就這樣出現了哲學系這個選項。
學測成績通過了東海及東吳的哲學系初試,女兒自己獨立準備面試資料,之後陪著女兒也順利完成二家面試皆正式錄取,最終女兒選擇了東吳大學的哲學系,這過程中經歷了從擔憂哲學系未來發展到給予全力支持,當然需做很多的心情克制與轉換,在這樣的過程與情況下,也終於獲得哥哥與妹妹的支持,大家可以一起開心、全力的支持、祝福女兒去開啟人生新的階段。
在許多事後的聊天中,這許多的過程女兒一次一次的表現讓我安心;哲學系的出現可以說出一個完整的思考決策過程,東吳大學的選擇一開始的說法是想離家裡遠一點(東海太近了),但經自己了解學校狀況與教學特色後,也覺得這個選擇適合女兒,此時女兒才說這些就是她思考、選擇東吳的原因,哈哈哈…,此時真的覺得女兒長大了,可以放手了。
離家那麼遠的求學生活,身為父親說不擔心與捨不得是不可能的,真的要謝謝女兒一次次的表現,讓自己能慢慢的放手與放心,未來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要求自己提供一個全力、全心支持的狀態,看著、欣賞著慢慢茁壯成長的蝴蝶展翅飛舞,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