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三十七)孩子就是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小兒子,先天本性就和哥哥不同。換句話說,對於平常情緒反應和哥哥大不相同的弟弟,我們原先帶大兒子學到的技巧,大部份作廢了。

因為,遇上的狀況大都不同,一切就跟帶第一個小孩一樣,都得重新學習、適應,頭疼的事件也是隔三差五的出現,也只能耐心的教養。

在家帶小孩,潛在的問題大多數都是可控的。至於一般外出,或是小型社交場合,有時候影響了別人,引發的事件,是挺傷腦筋的。

有一次和孩子的同學全家一起出遊,午餐選了一家炸雞連鎖店。當時那連鎖的美國炸雞餐廳推出了碳烤的雞肉系列,很受歡迎。餐廳擺設大部份都雷同,稍微特別的,那家餐廳比較體貼,就在餐桌旁邊加設了個洗手台,方便客人清洗油膩的雙手。

我們家三歲多的兒子如往常的不安份,沒吃幾口就跑去洗手,玩水。很快的就糾集了三個小朋友擠在水槽邊玩水、嬉鬧起來,我過去提醒他們,不可以太大聲,還有好多客人在用餐。安靜沒兩分鐘,又開始大聲喧嘩了。

才要走過去,突然就在洗手台邊上的桌子,一個洋人老先生對著孩子們大吼,要他們滾開。兩個大一點的孩子立刻拔腿跑開,留下我的小兒子一個人在那邊大哭,愣在原地,一臉驚恐。我急忙跑過去,抱起他,帶回我們桌子給他媽媽。

我立刻轉身走到老先生桌子旁,用中等聲量對他說:

「你有必要那麼大聲嗎?他才三歲,你把他嚇壞了。他要是有任何傷害,我要你負全責。」

他的頭不敢抬起來。旁邊幾桌的客人也被剛才那一聲‘’獅‘’吼給驚嚇了,幾乎全都轉向了這邊。再看到我去找那人理論,有幾個人滴滴咕咕說些什麼?我繼續說:

「請你把你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給我,孩子若有什麼事,我會請警察去找你。」

旁邊有位用餐的女士走過來,跟我說:「希望孩子沒事。我想這位老先生今天一定過得不好,才會情緒失控,就別跟他計較了。」她跟我說話的同時,那個老人悄悄站起來,走出餐廳去了。

那個人無疑是犯了大忌,紐西蘭是極度保護幼童的國家,我正面斥責他,就為了心疼自己幼小的孩子。事實上,他並沒做出什麼傷害,再緊咬這事也沒什麼意義,就此打住了。

還有一次,我們去下午茶。我們選的那家咖啡廳,是讓客人自己從櫥窗裡頭選好甜品,再去櫃檯點餐、結帳。

小兒子點了蘋果派,然後賴在媽媽身邊,說他要幫忙結帳。點完餐,兒子就拿媽媽的小皮夾,自己抽出所有的鈔票攤在櫃台上。他的付帳方式,就是全部攤開,讓服務生自己取走應付的數目。他自己也弄不清那些數字和鈔票的關係,就只是要“參與”付款的動作,而且相當的堅持。

程序完成後,服務生說等一下會把咖啡和果汁送到我們桌子,她讓我們把甜品和西點自己端走,找好喜歡的座位。所有吃的東西都在一個大盤子裡整齊擺好,方便我們端走。小兒子堅持自己拿他選的蘋果派盤子,怕他哭鬧,只好順他了。

誰知走沒兩步,他兩手捧著的盤子一個傾斜,蘋果派應聲掉落在地上了。不只我們嚇一跳,他自己也嚇傻了。他馬上蹲下來,伸手想把那摔碎了的派撥回小盤子裡。我猜他的心裡一定很害怕。

我才要阻止他的時候,那服務生已經拿著打掃器具跑出來,她先把孩子移開那一地零散餅渣,一面跟他說,那個很髒不要碰。不知什麼時候,另一位服務生已經站在櫃檯後方,彎腰去鏟櫥櫃裡的一個相同蘋果派,放到盤子裡,面向孩子說:

「小朋友,來,這個給你,我們放在大盤子裡,讓爸爸拿,好嗎?」

我趕忙跟那人說:

「不好意思,小孩子不小心砸了那蘋果派,把餐廳地板濃髒了,對不起。這個派請妳算到帳上。」

我還沒說完,她微笑著說:

「沒事。這也是要鼓勵這孩子,他這麼小就懂得錯誤之後的處理,他很棒的。」然後,她低頭對著還蹲在地上的弟弟說:

「Good boy, 謝謝你幫我們清潔( tidy up )。這個讓這位姐姐做就好,趕快去吃你喜歡的派。」

帶幼小孩子出門,狀況一大堆。最常見的是孩子純真的一面,也常見純真的舉止引起了一些困擾,甚至讓他們自己驚嚇的場面。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悉心保護,隨時謹慎引導。其他的,他們就得自己慢慢體會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虎奶油 -avatar-img
2024/09/06
咖啡廳店員好暖心啊! 蘋果派摔落當下,沒有直接大聲斥責小兒子,而是想到「他一定也嚇一跳」「小孩是想參與跟幫忙」的您們真的好好...有點羨慕倆兄弟擁有這樣的家長呢🥹❤️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老虎奶油 謝謝讚美,陪伴時光確實令人懷念,也開心當年這麼做。
瘋愛-avatar-img
2024/09/06
很用心的安大Daddy,保護與教導,都是必要讓孩子從小得到的關愛與學習~😇🎈✨️❤️🌈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瘋愛 謝謝,那是陪伴時光的甘苦談。😊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9/06
「就只是要“參與”付款的動作,而且相當的堅持。」 他很有自信要參與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李英華 對長大後確實有正面的影響。
好溫柔的小姐姐啊!超級友善,相對之下,老爺爺就粗魯了😌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林燃(創作小說家) 人間百態,不奇怪。
鬼獒煉毒丹-avatar-img
2024/09/06
是個會刺激家人"想對策"的鬼才,一刻不得閒的大腦急轉彎。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潔希李 多謝溢美之詞。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03會員
225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2024/08/27
原先在新加坡時,下定決心離開職場,打算前往紐西蘭全心陪伴家人的計畫,雖然達成了,但是版本是打了一些折扣的。 我的工作,由於遷居去了紐西蘭,就變成了實質的遠距工作,附帶一小部份亞太地區的出差配套。如此一來,大部份居家生活的陪伴都符合當時的願望。也就是工時大幅的降低,但是通過所屬各地團隊成員的如常運作
Thumbnail
2024/08/27
原先在新加坡時,下定決心離開職場,打算前往紐西蘭全心陪伴家人的計畫,雖然達成了,但是版本是打了一些折扣的。 我的工作,由於遷居去了紐西蘭,就變成了實質的遠距工作,附帶一小部份亞太地區的出差配套。如此一來,大部份居家生活的陪伴都符合當時的願望。也就是工時大幅的降低,但是通過所屬各地團隊成員的如常運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