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很常看書,但覺得書看完之後秒忘記,有跟沒讀一樣,又不想看個書又要花時間寫一大堆筆記, 想檢索某一本書的內容都要找半天或是跟我一樣都是化輸入為輸出的創作者,我分享一個有效率的打造第二大腦的做法:

1、使用的工具

2、Readwise建立資料庫

3、NotebookLM知識管家

4、使用範例

1、使用的工具:

只要使用兩個工具而且很無腦:Readwise+NotebookLM

Readwise 有跨平台同步功能配合NotebookLM 的 AI 資訊處理能力就可以簡單無腦的完成了,以Readwise建立資料庫,自動輸出到NotebookLM讓AI閱讀後,讓NotebookLM當作你的第二大腦。

註:Readwise須付費,直接註冊可以免費使用30天,使用我的註冊碼可以免費使用60天 https://readwise.io/i/cwing719(我也不知道用我的註冊碼有哪些好處,大家也可以上網找其他人的註冊碼)


2、Readwise建立資料庫

會開始使用Readwise是因為覺得電子書讀了覺得可惜,如果能同步到電子資料庫,這樣就可以做​很多應用,後來KOBO官方提供跟Readwise的自動同步的作法,我使用之後發現在電子書上面劃線的部分都可以同步到Readwise

KOBO電子書同步到READWISE

KOBO電子書同步到READWISE

可以同步的資料不只是KOBO的書籍,在FB上也很常看到很多高手在分享資料,這個時候就可以在手機端也抓Readwise的App,就可以把資訊按「分享」選擇REASWISE儲存,一方面可以有空再慢慢一個一個字看,另一方面也可以存進去資料庫裏面

我會把手機閒逛的好資訊存起來再慢慢讀

我會把手機閒逛的好資訊存起來再慢慢讀

3、NotebookLM當智慧管家

NotebookLM 是一個Google出的新服務,有別於一般的AI是根據訓練的資料找答案,NotebookLM是從你輸入的資料庫來找答案,而且會引出來源與出處,大大減少幻覺以及回答都是你自己的資料而來

NotebookLM 可以將我用 Readwise 收集的資訊「自動」以google文件的方式匯出之後匯入,這樣就有一個AI可以自動整理、歸納成條理分明的筆記,我可以利用 NotebookLM 的 AI 功能,針對特定主題或問題,快速搜尋、整理相關資訊,就可以省去傳統筆記軟體需要大量的輸出時間。

如果我想要找投資成功的心態,我就詢問NotebookLM,而NotebookLM就會從資料庫找出投資心態需要具有、理性分析不受市場情緒影響、長期投資不受短期波動影響、專注於價值不受誘惑影響等8個心態,並且提出來源與出處

NotebookLM的回答

NotebookLM的回答

所以當你的資料庫越多,就表示NotebookLM的大腦越聰明,越可以從資料中找出適合你的回答。

使用範例1:懶人寫文章心得法

我的人生哲學就是用20%的努力作出80分的作品,然後拿省下的60%的努力去躺平,這一點從我的投資哲學就看的出來,很少看盤但是績效可以長期穩定贏過大盤,而我發現NotebookLM+Readwise寫書的簡介也是超神速,原則上看完書畫完重點就可請NotebookLM來幫我寫出書的內容簡介了,我以「老黑的FIRE了然後呢」為例請NotebookLM幫我寫一下簡介:

老黑的FIRE了然後呢NotebookLM簡介

老黑的FIRE了然後呢NotebookLM簡介

我也有把我自己在方格子的文章匯出成一個google文件,輸入到READWISE讓NotebookLM就可以請他用我的風格來寫一篇文章,我請NotebookLM用Chris的風格寫一篇有關長期投資好公司的心法

跟我寫的真的有87分像

跟我寫的真的有87分像




範例2:AI工具強化產出及思辨

除了單純的產出以外,NotebookLM也提供了思辨的功能,像我就有詢問Chris(我)是個怎麼樣的人呢,NotebookLM回答說是一個理性分析不受市場影響、重視長期價值、自律且目標導向、重視學習與成長、樂於分享幫助他人的人

然後我詢問了Chris是MTBI哪一型的人,他也很正確的回答出我是INTJ的人格,我問Chris還有哪些部分可以再加強,AI回答我說:需要加強總經、不同的策略與工具、如何有效應對壓力以及負面情緒以及更多元的興趣與愛好。

像是我寫這一篇文章,也是把本文寫完之後讓NotebookLM一起協作,問他有沒有哪些部份要增加或是改變的


如果你對打造第二大腦以及第二分身有興趣,Readwise可以免費使用30-60天,NotebookLM也是免費的,可以來試用看看囉


延伸閱讀
徹底改變我知識獲取方式的閱讀神器: Readwise Reader (youtube.com)

Apple Podcast:《VK科技閱讀時間》〈EP067. NotebookLM 是什麼?如何用 Not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雨林之夏-avatar-img
2024/09/06
好棒的工具分享,借收藏,謝謝Chris 大大。
Chris自由之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雨林之夏 歡迎使用喔~想要懶學我就對了(真心)
avatar-img
Chris自由之路的沙龍
436會員
87內容數
2024/11/29
我以前擁有一臺Model 3,這次升級到Model X的原因主要是被其獨特的設計與豪華配置所吸引。文章中提到的諸多優缺點,讓讀者更瞭解這款車的特性,並且與傳統車輛相比的不同之處。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正在考慮購買特斯拉的朋友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1/29
我以前擁有一臺Model 3,這次升級到Model X的原因主要是被其獨特的設計與豪華配置所吸引。文章中提到的諸多優缺點,讓讀者更瞭解這款車的特性,並且與傳統車輛相比的不同之處。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正在考慮購買特斯拉的朋友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9/30
算算我開始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快3個月了,昨天家族聚餐家人又問說,同事看到我都很關心你現在在做什麼?因為不太想跟長輩長篇大論解釋我在幹嘛,我當下是利用其他事件略過了這個話題,就在這邊來聊聊我在準備要離職到現在做了哪些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經營社群 我的臉書、IG以及threads
Thumbnail
2024/09/30
算算我開始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快3個月了,昨天家族聚餐家人又問說,同事看到我都很關心你現在在做什麼?因為不太想跟長輩長篇大論解釋我在幹嘛,我當下是利用其他事件略過了這個話題,就在這邊來聊聊我在準備要離職到現在做了哪些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經營社群 我的臉書、IG以及threads
Thumbnail
2024/09/13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2024/09/13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結合使用 Readwise 和 Readwise Reader 進行高效的碎片化閱讀與筆記管理。透過 Readwise Reader 閱讀多平台內容並進行高亮和筆記,利用 Readwise 整理和回顧劃線,並匯出至 Heptabase 和 Obsidian,提升學習效率,避免碎片化思考。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結合使用 Readwise 和 Readwise Reader 進行高效的碎片化閱讀與筆記管理。透過 Readwise Reader 閱讀多平台內容並進行高亮和筆記,利用 Readwise 整理和回顧劃線,並匯出至 Heptabase 和 Obsidian,提升學習效率,避免碎片化思考。
Thumbnail
Readwise 自動匯入資訊(如 Kobo 電子書、網路文章、社群媒體),輕鬆建立個人知識庫,更自動匯出至 Google Docs 或 Notion...等!還能設計測驗內容,透過 APP / Email 每日推播筆記內容,幫助複習加深印象!更能針對重點摘要「自行設定標籤」,運用關鍵字快速檢索資料
Thumbnail
Readwise 自動匯入資訊(如 Kobo 電子書、網路文章、社群媒體),輕鬆建立個人知識庫,更自動匯出至 Google Docs 或 Notion...等!還能設計測驗內容,透過 APP / Email 每日推播筆記內容,幫助複習加深印象!更能針對重點摘要「自行設定標籤」,運用關鍵字快速檢索資料
Thumbnail
我在【目錄閱讀法:透過閱讀改變自己,用3小時閱讀獲得他人30年的經驗,你需要聚焦克服的3個挑戰】介紹了透過抄寫來學習,你會遇到的3個挑戰。 而要能順利突破這些挑戰,正確的心態能幫助你走得更順。 對於追求高效學習的你,目錄閱讀法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策略。 它將閱讀從被動轉為主動, 從抄寫書籍目錄開始
Thumbnail
我在【目錄閱讀法:透過閱讀改變自己,用3小時閱讀獲得他人30年的經驗,你需要聚焦克服的3個挑戰】介紹了透過抄寫來學習,你會遇到的3個挑戰。 而要能順利突破這些挑戰,正確的心態能幫助你走得更順。 對於追求高效學習的你,目錄閱讀法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策略。 它將閱讀從被動轉為主動, 從抄寫書籍目錄開始
Thumbnail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Thumbnail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Thumbnail
在第一章時學習了在以輸出為前提輸入術,而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寫閱讀報告,並且寫部落格(給予自己某程序壓力從而持續進行),今天進行第二章讀後感,的宜且確能加深自己對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當然感覺有些在做功課一樣) Chapter 2- Read (閱讀)
Thumbnail
在第一章時學習了在以輸出為前提輸入術,而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寫閱讀報告,並且寫部落格(給予自己某程序壓力從而持續進行),今天進行第二章讀後感,的宜且確能加深自己對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當然感覺有些在做功課一樣) Chapter 2- Read (閱讀)
Thumbnail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林威宇分享他使用的學習生產力工具之後,也試著嘗試使用其中的部分工具,目前用了快一個月,真心覺得這樣的彙整方式,減少了自己資訊散落在各處,或是整理重點時,要手動在筆記軟體內標注,更不用說那些重點都被放在某篇筆記裡面,較難讓自己時常瀏覽。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林威宇分享他使用的學習生產力工具之後,也試著嘗試使用其中的部分工具,目前用了快一個月,真心覺得這樣的彙整方式,減少了自己資訊散落在各處,或是整理重點時,要手動在筆記軟體內標注,更不用說那些重點都被放在某篇筆記裡面,較難讓自己時常瀏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