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畢竟是人,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軟弱的時候。生病時候,身體虛弱造成心靈脆弱,容易感動。平常遇到些特殊狀況,或是些苦難、打擊、挫折,難免也會使人軟弱。


這時候怎麼辦呢?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方法,來克服軟弱,堅強心志,勇敢面對一切險阻。下面談談我常用的方法。


我習慣從書上尋找問題的答案,遇到軟弱時刻,我就看書,希望書給我力量。而某些書確實能給我足夠的力量,讓我面對挫折打擊。其中比較重要的書,有下面幾本:


在高中時代,羅蘭的書,如《羅蘭小語》之類,頗能激勵我的心志。有段時間,我看漫畫,如《千面女郎》,那奮鬥的過程,值得我學習效法。再來就是位日本人河野守宏的書,書名就叫《由懦弱到堅強》,舉出很多實例,也給我力量。當然這種勵志書很多,我也買了不少,有些寫得相當好。像朱光潛的《談修養》,就是本好書。


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看電影、電視影片。軟弱的時候,需要挑些勵志影片,一些奮鬥成功的影片。看到男主角或女主角的堅毅不拔,克服萬難,能激發鬥志,帶給我們力量。


還有一些方法,使我軟弱時,能夠堅強。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想想過去、現在、未來。我想到現在的我,是我過去無法想像的。比如我在讀大學時,想像不到我會教書,會結婚,會有子女。同樣的狀況未來的我,現在我也無法想像。因此也沒什麼好煩惱的,反正將來自然會有將來的狀況,會有解決的方法,現在多擔憂也是無用。

這樣想想,就更放寬心,不再軟弱,堅強起來。何況天下事一定有解決方法,我們煩惱的事,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會發生,那又何必煩惱、軟弱。


還有個方法,就是想想歷代祖先。我愛我的子女,希望他們好。有一天,我離開了人世,如果我有在天之靈或死後有知,也會暗中保佑庇護我的子子孫孫。同理類推,我有很多的歷代祖宗,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我身上有他們遺傳基因,他們會在暗中保佑庇護我,甚至協助我。有那麼多歷代祖宗在暗中保佑庇護我,當然能帶給我力量,使我堅強。


宗教是心靈寄託,能給人力量,使人堅強,有宗教信仰是很好的事。但我接觸基督教和佛教之後,發現宗教和我無緣。對很多人來說,宗教確實使他們能面對苦難人生,可惜對我無用。我不相信鬼神存在,也不信死後世界,和宗教格格不入。


avatar-img
王家歆的沙龍
20會員
389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大型車輛如貨車和公車的前輪和後輪輪胎蓋形狀不同。作者在外出時,注意到前輪的輪胎蓋是凸出的,而後輪則是凹進去的,並對此感到好奇。在網上詢問後,得知前輪是導向輪,後輪是載重輪,兩者的設計基於不同的功能和需求。瞭解這一點後,作者不再覺得奇怪,並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我對於佛教有了點興趣,想了解一下佛教。 下面4點,是我在網路上查到的佛教資料。   1、本來我是好奇,想知道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查之下,發現印度佛教徒只有0.77% ,印度教徒有88%。   2、再追查,發現玄奘去印度時,佛教正盛行。
本文探討佛經的結集歷史,重點講述第一次結集及其對佛教的影響。佛陀在世時並未書寫佛經,第一次結集由摩訶迦葉召集500比丘進行,形成阿含經。文中指出了阿難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角色,以及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如何隨著時間演變而變得多樣。文章還簡要回顧了佛經的四次結集,為讀者提供深入瞭解佛教發展的視角。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 這17項核心目標的第一項是: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我認為,貧窮問題很難解決。 中國大陸過去幾年,全力扶貧。
家歆按:這是我第四本書《萬里雲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所收的120篇文章,是2005年到2009年之間的作品。花了三年多時間才寫成。書能完成、出版,和我的一個小構想有關。 三年前的四月(2005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大型車輛如貨車和公車的前輪和後輪輪胎蓋形狀不同。作者在外出時,注意到前輪的輪胎蓋是凸出的,而後輪則是凹進去的,並對此感到好奇。在網上詢問後,得知前輪是導向輪,後輪是載重輪,兩者的設計基於不同的功能和需求。瞭解這一點後,作者不再覺得奇怪,並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我對於佛教有了點興趣,想了解一下佛教。 下面4點,是我在網路上查到的佛教資料。   1、本來我是好奇,想知道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查之下,發現印度佛教徒只有0.77% ,印度教徒有88%。   2、再追查,發現玄奘去印度時,佛教正盛行。
本文探討佛經的結集歷史,重點講述第一次結集及其對佛教的影響。佛陀在世時並未書寫佛經,第一次結集由摩訶迦葉召集500比丘進行,形成阿含經。文中指出了阿難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角色,以及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如何隨著時間演變而變得多樣。文章還簡要回顧了佛經的四次結集,為讀者提供深入瞭解佛教發展的視角。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 這17項核心目標的第一項是: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我認為,貧窮問題很難解決。 中國大陸過去幾年,全力扶貧。
家歆按:這是我第四本書《萬里雲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所收的120篇文章,是2005年到2009年之間的作品。花了三年多時間才寫成。書能完成、出版,和我的一個小構想有關。 三年前的四月(2005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