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1-2):以權責關係建立的人類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很有趣,好像只要提歧視,然後丟兩個個案,就代表對談結束,不支持就是歧視,歧視就該死。何時歧視變成一種萬用標籤,對照歐美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就是近年急遽推動的進步主義與政治結合後的效應。這更可以說,進步主義是「當然的左派」、「純血的左派」,與偏左的自由派差異甚大,因為自由派人士並不主張,可以用單方面的意志,去收繳另一個人的財產。這種行為有更通俗的用語:搶劫。

總之,在這當中我們看到的權利、義務的相對,是有討論空間的,並非如同婚正方所言,屬於無須多言的天理,制度是人類定的,從來就沒有天賦之理,除非你信教。

舉台灣發生過的例子說明,財產繼承權在民法上有特留分,兒子女兒一樣有權利,但實務運作上完全看父母。倘若父母不想留給女兒,在社會習俗下,女兒會被冠上忤逆父母的不孝罪名,或是被責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想要回老家爭遺產,各種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最後,許多女兒是以放棄繼承的方式處理。

從「遺產特留分」到「同婚」,社會過去進步現在保守?

現在為何不是這樣,女兒也會在時限內爭,社會大眾也支持女兒要去爭。這可不是民眾哪一天突然覺醒,是因為太多重男輕女的血淋淋案例,女兒盡力照顧父母終老,財產卻全部留給沒待過半天醫院的兒子。

好問題,社會輿論為何轉彎,習俗怎麼轉變了,而且幾乎是一面倒。那私有財產制的自由分配權利去哪了?支持父母有完全處置權的聲音怎麼幾乎不見了?還不就義務、責任之於權利的相對性,女兒辛苦一輩子,承擔如此大的責任,卻沒有應享的權利,合理嗎?兒子不出錢也不出力,反倒有所有的權利,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你硬要換算成財產報酬也行,相當於女兒延後申領長照薪水,而這筆帳單付清後才能結算遺產(只是這說法太不符合台灣人習慣)。

也就是說,社會並沒有僵固到完全不想改,現在看來傳統腐舊的幾十年前,台灣人已經知道這樣行為不對,當擔負的責任與相對的權利不對等,該改就該改,社會越來越朝這方向轉變。

故我們回頭看同婚的財產權爭議,就可以知道支持快速改變的一方,為何在此淡化乃至於拒絕討論,扣想要談的人一頂歧視帽子,原因就在於他們也曉得,若不分化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在這部分的輿論戰場必然失敗。

講白了就是,父母如果覺得失望,可不可以原本財產對分,變成只剩特留分,甚至完全不給?這個原因構不構成合理性?(編:不是不可能喔,請看民法1145條)

深入點討論,不難發現是財產權的各種定義,牽一髮動全身。攤開來說,想要同婚的子女,違反了父母意願,但在財產上,子女有盡過什麼義務,或是能折算成延後支付的工作?都沒有嘛。顯然,在同婚這個議題上,提出改革者,他們想的不是摧毀,而是替代,修改定義好讓自己擁有私產權完全的權利,但私產權中的義務一丁點沒有。

穩定分明的權責與階級,讓人有正面的未來冀望

所以不要怪保守老人聽完論述後的反應,「就是勾結外人搶劫」。他們說不出大道理,只能用很不現代的不孝回應,而我們真要對孝順進行定義,內容大致上都跟權利義務有關,也就是父母若有盡到做父母的義務,那麼社會多數就會支持他們對待子女的權利,反之就會覺得憑什麼。

提同婚例子要說的是,不管你講哪種法律、習俗或潛規則,都是由既有的社會,花很多年時間慢慢修改適應下來,由此建構出一套現有的社會階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0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女權抬頭不是從我們這代才有。我的婆媽們其實已然在生活搞獨立運動。 亞洲可能因為講求孝道,女性的改革比西方工業革命的女性晚了好多。即使到了現代,人數占比依舊沒有西方來得自由。亞洲近代最明顯紀載應該屬印度甘地為女性爭取權利。台灣直到政治選舉的平頭就任才算有完善措施。不過,社會中仍有多數是傳統女性藏
Thumbnail
女權抬頭不是從我們這代才有。我的婆媽們其實已然在生活搞獨立運動。 亞洲可能因為講求孝道,女性的改革比西方工業革命的女性晚了好多。即使到了現代,人數占比依舊沒有西方來得自由。亞洲近代最明顯紀載應該屬印度甘地為女性爭取權利。台灣直到政治選舉的平頭就任才算有完善措施。不過,社會中仍有多數是傳統女性藏
Thumbnail
在《總統的親戚》中,作者指出台灣存在一個由東移來台的政權統治者、舊世家、新富商及「半山」權貴官僚結合而成的無形貴族階級。這些階級透過婚姻聯結,建立了姓氏的重要性,成為家族地位與權力的象徵。在現代家庭中,姓氏的變更尤其在父母離婚後,需要經過法律途徑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Thumbnail
在《總統的親戚》中,作者指出台灣存在一個由東移來台的政權統治者、舊世家、新富商及「半山」權貴官僚結合而成的無形貴族階級。這些階級透過婚姻聯結,建立了姓氏的重要性,成為家族地位與權力的象徵。在現代家庭中,姓氏的變更尤其在父母離婚後,需要經過法律途徑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Thumbnail
延續前篇討論的內容這篇我們將從台灣性騷擾防治的歷史接者討論性騷擾法規現行可能存在的挑戰 (三)台灣性騷擾防治歷史 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過去在父權體制下的台灣男性被期望扮演主導和控制的角色,而女性則被期望成為順從和低調的個性。藉此,受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影響的台灣人,無論受害者是男是女都會因為受到社會眼
Thumbnail
延續前篇討論的內容這篇我們將從台灣性騷擾防治的歷史接者討論性騷擾法規現行可能存在的挑戰 (三)台灣性騷擾防治歷史 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過去在父權體制下的台灣男性被期望扮演主導和控制的角色,而女性則被期望成為順從和低調的個性。藉此,受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影響的台灣人,無論受害者是男是女都會因為受到社會眼
Thumbnail
因為有「婚姻」制度的產生,才會有「外遇」這個現象,使得男女皆為情所困,為什麼?因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根本上是違反自然人性的最糟糕社會制度,只因罪魁禍首源於男性的害怕基因被淘汰,也就是男性的「自私」。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換個全新的制度,不是父系社會,也不是母系社會,而是單純的人系社會,婚姻
Thumbnail
因為有「婚姻」制度的產生,才會有「外遇」這個現象,使得男女皆為情所困,為什麼?因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根本上是違反自然人性的最糟糕社會制度,只因罪魁禍首源於男性的害怕基因被淘汰,也就是男性的「自私」。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換個全新的制度,不是父系社會,也不是母系社會,而是單純的人系社會,婚姻
Thumbnail
是不是更能用客觀的觀點去看社會的演化呢?文章一直用雄性的觀點,若從雌性的角度來看呢?
Thumbnail
是不是更能用客觀的觀點去看社會的演化呢?文章一直用雄性的觀點,若從雌性的角度來看呢?
Thumbnail
生活有辦法:【生活話題】從台灣的祭祀公業看見性別平權的新一哩路?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臺灣不斷在為性別平等做努力,但是我們還是不免會聽到長輩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生不能「捧斗」、「女性不能分家產」等相關論述, 關於傳男不傳女的觀念,在法律上又是怎麼認為呢?
Thumbnail
生活有辦法:【生活話題】從台灣的祭祀公業看見性別平權的新一哩路?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臺灣不斷在為性別平等做努力,但是我們還是不免會聽到長輩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生不能「捧斗」、「女性不能分家產」等相關論述, 關於傳男不傳女的觀念,在法律上又是怎麼認為呢?
Thumbnail
台灣大約從2018年開始吹起仇女的風氣,隨著媒體不斷的報導男性台灣人所遭遇的感情詐欺,體型被歧視,收入被歧視,台灣女性的擇偶與社交模式,令台男受到許多挫折與傷害,於是女人的問題,被追究在女權主義的發展上,但這是事實嗎? 真正的女權主義,更提倡女強人,男女平等,女人比男人的地位高也很自然 ㄖ
Thumbnail
台灣大約從2018年開始吹起仇女的風氣,隨著媒體不斷的報導男性台灣人所遭遇的感情詐欺,體型被歧視,收入被歧視,台灣女性的擇偶與社交模式,令台男受到許多挫折與傷害,於是女人的問題,被追究在女權主義的發展上,但這是事實嗎? 真正的女權主義,更提倡女強人,男女平等,女人比男人的地位高也很自然 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