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10):一個自掃門前雪的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專業的專案經理會聽各單位的意見,整合多方資訊,確認問題在哪。若計劃本身真有問題,那就找老闆跟他說清楚。政治的問題在於,大餅畫太大,沒人可以做到,有能力執行的都跑掉了。不然看看美國這幾年那精美的南方移民政策,是不是最後乾脆說沒這問題,就不需要面對了?

消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個人大於社會,公共責任與個人權利皆縮限

在個人化的社會裡,風險從集體中脫離,成為個人承擔的部分,這其實很恐怖,如同把你赤手空拳的丟到叢林裡,說這就是自由。這種自由代表你進行任何事情的成本大增,跨出任何一步都無比艱辛。當社會進入這種液化地基,社群關係疏離的狀況,沒有指引下,僅有非常傑出的一小撮人,可以看穿現實的迷霧進入理想鄉。由於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遂在這個人人想要降低風險的生活裡,感到沒有任何成功可能的焦慮。

這樣說好了,個體化的個人目標人人不同,難以透過政策進行集體處理。你可以透過抗爭,要求政府給予更多資源,也就僅此而已,不可能根據你想進行什麼創業,就進行客製化的補助,甚至是專業協助,這不如政府自己去開業。

由於個人要承擔的責任風險變高,解放看似義務變少,能執行的權利也變少。當別人跟你沒有共同利益,也不需要擔憂你的喜樂苦悲,要促成團結就只能用負面的方式處理。近年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仇恨、厭惡,讓你相信仇恨某人、厭惡某事物的必要性,或是不能讓充滿仇恨的某人成功的反套路。但終歸一句話,憤怒解決不了問題。

換一條方向去看,當自由選擇是現實,群眾可能選擇更加不理性的方式來處理,這個方式稱之為:漠視。

你會困惑,為何漠視是個人化後的必然現象。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很重要,理想都很偉大,完全自定義的結果,就是其他人相對也不重要,那漠視這一切就合理,因為自己的最優先,沒有比自己幸福更重要的事情。但集體化的邏輯之一,是群體總有一個大目標,依此求同存異,互相幫忙。

以法律取代社會約束,進步主義必走入獨裁專制

用台灣的例子來說,就是國家安全問題,與跨性別廁所問題,哪一個重要?會跟你說都重要,或是這不能比較者,不是抬槓就是不想被挑戰。因為國家安全是全體每個人都要面對,跨性別廁所可不是,而有此需求的人畢竟是極少數。所以在這類進步議題下,你是否發現,越支持進步者,越有傾向威脅不支持他,他就要挺反對方,甚至影響國家安全也在所不惜。

所謂「沒有○○的××我不要」
  • 編:這種也是最容易被認知戰影響的族群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6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而這一切都跟消費主義的形塑有關,雖然左派文化資本家很想操控一切,但想像力超過行動力,除了催動社會大規模流動外,無法固化下來。於是消費者不停奔跑,越年輕越焦慮,中老年人早就有可以代表自己階級的象徵,很確定自己的位置處在哪,沒有跟流行的必要。
Thumbnail
而這一切都跟消費主義的形塑有關,雖然左派文化資本家很想操控一切,但想像力超過行動力,除了催動社會大規模流動外,無法固化下來。於是消費者不停奔跑,越年輕越焦慮,中老年人早就有可以代表自己階級的象徵,很確定自己的位置處在哪,沒有跟流行的必要。
Thumbnail
在推崇作自己,一切都原子化的社會中,別說是男性說教,任何善意的提醒,有經驗的長輩提點,都可以是說教,什麼都是說教,久了就沒有指引。欠缺指引的社會,將帶來大量重新發明輪子的想法,一切靠自己摸索,浪費太多時間。
Thumbnail
在推崇作自己,一切都原子化的社會中,別說是男性說教,任何善意的提醒,有經驗的長輩提點,都可以是說教,什麼都是說教,久了就沒有指引。欠缺指引的社會,將帶來大量重新發明輪子的想法,一切靠自己摸索,浪費太多時間。
Thumbnail
這說來也很妙,原本解放追求的是特異性,但為了避免脫節跟不上流行的焦慮,讓一小圈小圈的人,在小群體中產生了一致性。總之,藉由收集資料的方式,能將個體差異切割到最大,投放適合的文化商品,好讓獲利能夠最大,也讓資本家可以控制流行。
Thumbnail
這說來也很妙,原本解放追求的是特異性,但為了避免脫節跟不上流行的焦慮,讓一小圈小圈的人,在小群體中產生了一致性。總之,藉由收集資料的方式,能將個體差異切割到最大,投放適合的文化商品,好讓獲利能夠最大,也讓資本家可以控制流行。
Thumbnail
消費主義在此的體現,主要是一種取代,因為沒有目標,失去指引後,只能透過物質性的消費,確認自己的位階,例如買得起跑車的一定地位很高。這看就曉得有問題,但對於沒有能力從人際互動判斷的原子化個體來說,至少是個辦法。
Thumbnail
消費主義在此的體現,主要是一種取代,因為沒有目標,失去指引後,只能透過物質性的消費,確認自己的位階,例如買得起跑車的一定地位很高。這看就曉得有問題,但對於沒有能力從人際互動判斷的原子化個體來說,至少是個辦法。
Thumbnail
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Thumbnail
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Thumbnail
要擁有利益但沒有風險,剩下兩種做法,一種是追求大政府,並要求擁有超大權力的政府,還能執行可以符合每個人私利的政策,實務上做不到,最多發福利、給錢。另一種是從眾,無論是抱團取暖還是高唱做自己,實際上都要找教主去跟,用共同標準作指引。
Thumbnail
要擁有利益但沒有風險,剩下兩種做法,一種是追求大政府,並要求擁有超大權力的政府,還能執行可以符合每個人私利的政策,實務上做不到,最多發福利、給錢。另一種是從眾,無論是抱團取暖還是高唱做自己,實際上都要找教主去跟,用共同標準作指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