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12):肇因想像貧乏的「進步」鬧劇
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12):肇因想像貧乏的「進步」鬧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機世代正在模糊公私領域的範圍,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這也不是故意的,因為投機世代幾乎都弄不清楚公私領域的差異,或者說就是因為不了解,才會走向投機。投機的終點是抹平差距,產生「我蠢我就爛,但我有一張票」,威脅其他人付出代價來滿足私利。真正的危機已經出現,從台灣到歐美各地,這類認為價值都屬於陳腐過去,現在只有錢才是唯一標準的年輕新世代,比例正在上升。

消費主義在此的體現,主要是一種取代,因為沒有目標,失去指引後,只能透過物質性的消費,確認自己的位階,例如買得起跑車的一定地位很高。這看就曉得有問題,但對於沒有能力從人際互動判斷的原子化個體來說,至少是個辦法。

而會走到這步,就是想像力太過豐富,加上工業社會在21世紀後,全球化爆發成長的產值,足以提供多餘的資源以供社會實驗。純粹的論述,需要在社會先行實驗,這沒有問題,但這種基於想像力的後現代思維,也非嚴謹的學術論證,重點是多數推動後現代的執行者,本身的理論基礎薄弱,邏輯論述不佳,只能依靠煽動來推動。

行動家的抒情文,寫的比論說文好一百倍。

想像力不足之處,全靠煽情補上

筆者來解釋一下,想像力是有極限的,我們回想上個世紀的科幻作家,就不難看出此點。人類很難想像出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想像需要有所本,且突破既有思考架構很難,通常都是意外。在這還有一種反差,越是受過學院訓練的想像家,就越跳不出既有架構,反倒沒有任何主流沾染的三流小說家,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發想。

編:達許.漢密特也許是個例子。在不入流雜誌上連載小說的漢密特,跟雷蒙.錢德勒聯手開啟了偵探小說的美國革命。(公有領域,來源:維基百科)

編:達許.漢密特也許是個例子。在不入流雜誌上連載小說的漢密特,跟雷蒙.錢德勒聯手開啟了偵探小說的美國革命。(公有領域,來源:維基百科)

舉一個例子,電影阿凡達,號稱創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但我們都曉得,這故事本身就充滿不合理性,其架構無疑是傳統套路,一個良善和平的王國遭遇邪惡野心的軍團入侵,主角身為入侵者良心發現,加入反抗軍擊退軍團的故事。

充滿著傳統反資本主義、反帝國主義,又強調自然、無害、現代的環保概念,只是改成新的宇宙殖民版本。其最大的不合理,在許多科技類論壇都有提到,人類都能開宇宙戰艦進行長距離移動了,居然要派陸戰隊到星球表面打肉搏戰,真的只在乎資源,進行軌道轟炸,把阻礙者都夷平了,這豈不是更乾脆,反正地球很邪惡不是?

筆者不是要批判電影,只是要跟讀者表達一個概念,被認為最有創造發想力的娛樂圈,其實也跳不出既有架構,多半用大學的概念套來套去。基本模式沒太大差異,在框架下加入新的元素,各種反轉、再反轉、角色的置換,其效果都在可預判的範圍內。全新的世界觀很難出現,人類超出不了自身經驗太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9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