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轉向下的中國野心——讀《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以《中國大玩吞民族主義之火,我們呢?》為題,2024/9/20刊登於思想坦克 )

手撕鬼子、肩扛土炮、丟手榴彈打下飛機的抗日神劇,往往令我們這些外國觀眾看了覺得匪夷所思,為何能通過中國的審核和得到觀眾喜愛?這源自於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因應新局勢的需求及社會轉變,試著重塑歷史記憶、將其服務於現實政治的努力。這本《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正是分析一九七六年後這段變遷,以及中國幕後的意圖。

在國內,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外局勢則是一九七一年尼克森訪華尋求聯中制蘇,兩件大事使中國產生內外的大轉向。

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共產主義是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主張無產階級專政、輸出世界革命,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歷史被壓抑、淡化,只是這一切隨著文革結束而結束,中國此刻需要新的官方意識形態凝聚人心,而中共不相信西方自由主義,於是他們重拾民族主義,將中日戰爭的歷史用以塑造、操作與拉抬民族認同與愛國主義的正當性基礎,並清除西方帶來的「精神汙染」,六四天安門大屠殺之後則更為積極。

當時中美聯盟抗蘇,中國在美國協助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亟需進入國際社會的基礎,而中日戰爭正是好理由,向世界展示「中國」是創造現今戰後世界秩序的初始成員,形塑愛好和平的形象,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強國、第二大經濟體,以這段歷史形塑抗衡美國、掌握世界秩序野心的論述基礎。

raw-image


從史學界開始,博物館、書籍、影視等各種紀念亦步亦趨卻又如火如荼地展開,既有官方主導,也有民間自發。官方詮釋定調為從「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十五年抗戰勝利,國民黨毫無建樹」轉為「國民黨也有點苦勞」,攬下抗日功勞外,也將國民黨從無用的階級敵人和八年抗戰的論述,逐漸變成有點功勞的配角和十四年抗戰,藉此建造自身的抗戰論述。

而曾被淡化不聞問的南京大屠殺,則是用來塑造愛國心、仇恨感與極端民族主義的極佳素材,透過利用痛苦情感和轉型正義,將南京事件和猶太大屠殺連結,積極營造自身「受害者」和無害、愛好和平的形象,並持續要脅、攻擊日本毫無反省,儘管日本做出努力,並自1979年無償援助中國資金、技術,以及提供發展貸款,但中國仍決定持續利用這項歷史資本,對日本盡情勒索。

官方詮釋放鬆也給予民間相對寬廣的解釋空間,於是出現各式的抗戰紀念和宣傳。從文學紀錄、老兵訪談影集、憑弔歷史遺址、民間紀念博物館、熱愛民國的網路「國粉」乃至熟悉的抗日影集,還有戰時首都重慶等地方集體記憶從壓抑下反饋,之後更深入觸及過往未曾關心的大飢荒題材。多元的民間行動反映人們對於被淡化的歷史興致濃厚,憑弔情感真切,更進一步諷刺時政當局,更療癒了國民黨抗戰老兵曾被打壓的內心。

民間有時雖與官方主旋律小有摩擦,但無傷大雅的矛盾無損於塑造愛國的民族主義,甚至更有幫助。2015年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會上,除了俄國總統普丁等賓客,展示中俄聯盟和歷史淵源外,還有一群年過九旬、當年參與抗戰的國共老兵,習近平在鏡頭前親自表揚他們,表示共產黨仍是抗日主角,但認可了國民黨的貢獻。至此,中國政府二戰論述走向完備。

抗戰紀念與宣傳雖對內效果極佳,但對外推廣近乎慘敗,從娛樂性質的電影,到與美國競爭的政治、道德論述,鮮有國家買單。美國以二戰的付出、打造並維護戰後和平的國際秩序這點,建立起自身在亞洲的地位,中國雖想重塑歷史挑戰美國,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但從未成功。

中國不僅想改造各國的二戰認知,也用來挑戰國際秩序。藉由「修正」歷史,中國主張自己是國際上沒有被補償道歉、領土仍未完整的「受害者」,對日本放棄的領土與南海聲稱擁有主權,「和平崛起」後應得到更多補償,更強調自己是當代世界秩序的締造者之一,應該要有更高的世界地位。中國主張這些利權源自開羅會議,而當時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響應此一主張,中國對南海、釣魚台乃至台灣等地一直有擴張領土的妄想,本書稱此為「開羅症候群」。

雖然東亞國家對日本感情複雜,但此時他們對於中國則更為擔憂,而作者更指出,這套聲索賠償、領土主張、提升道德與國際地位、乃至尋求正義的論述,踢到的鐵板不可勝數,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各國沒興趣看一個已經超級強大的國家,整天聲稱自己是國際政治受虐兒,吵著索要遲來的正義。

不過,本書指出隨著中國實力逐漸強大,這套敘事仍然會成為大家被迫要聽的故事,但目前仍不用擔心的是,中國無法如同蘇聯般提出和美國抗衡的政治、價值和國際體系,中國尋求的是融入並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而這件事即使美國逐漸走向孤立,顯然短期內也不具達成的能力。

中國也以這套論述影響台灣,國民黨雖會委婉表達中華民國才是抗日領導者,但是仍然接受中國的主張,與之共鳴抗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民進黨上台,這套歷史記憶將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台灣人自己的戰爭記憶。

raw-image


本書透過指出中國在共產主義信仰破滅和六四大屠殺後,轉向民族主義以尋求鞏固人心、融入世界秩序的別有用心,提醒我們中國民間和官方試圖重構歷史,藉此尋求更高的國際地位、擴張領土並挑戰美國,致力於改造國際秩序、在國內維穩的內心意圖。本書額外的亮點,則是指出中國利用大屠殺與轉型正義跟國際接軌、攻擊日本這點,額外引人省思,而國共在抗日敘事上逐漸接軌,也使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老兵的委屈將被永遠遺忘。

本書也提出了對台灣極為重要的一點:中國人和台灣人歷史記憶的分歧。這反映出台灣不再需要從中國汲取歷史作為行事的正當性,而是台灣人擁有自己的歷史,例如近期的二戰歷史劇《聽海湧》,正是反映台灣人逐漸取回自身歷史與記憶的努力,並以此取代過往國民黨統治時代灌輸的國民黨中國版二戰記憶,選擇走出自己的路。

而當台灣人跟中國人不再共享二戰記憶,形同脫離中國,也將引起中國人和認為台灣應該繼續留在中國記憶的海外中國人反彈,面對此一情境,台灣人應該思考,是該維護自身的主體與獨特,還是選擇融入中國人的世界,自我矮化成為海外所有中國人人人皆可指教、位階最為低微、永遠都要反省是自己在中國世界犯錯的群體。

內容總結
書評
5
/5
92會員
41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年東京大學畢業後,本書作者王柯曾經想回去中國工作。但他的指導教授山內昌之用這句話直接打醒他。[1]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博論《東突共和國研究》,研究1944–46年第二次東突厥斯坦(新疆)獨立運動,也是東突(疆獨)組織懷念的輝煌歷史,這正是中國的政治禁區之一。
5/5書評
在當今,氣候變遷對有些人來說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只是虛晃一招的詐財謊言,並非真實發生的情況。而精研明代的漢學家卜正民,在這本《價崩》透過一道道物價和糧價比較,鋪陳開展歷史圖景,顯示氣候變遷對生活在明朝的人們是無法迴避的真實。
5/5書評
向對台灣民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此書,是一本切入1980年代非常適切的一本書,不論你站在何種角度,都可以從中思考是否在這些人的激盪下,才有後來的變化,以及讓你賦予過去、現在與未來更多的詮釋和行動可能性。
5/5書評
一部以調香師為主角的小說,一部自我的探索與追尋,一部進入調香世界的有趣小說,讓人香氣四溢、頭暈目眩又心曠神怡,是一部很新奇又特別的小說!
5/5書評
對於現實世界深感不安、失望、緊張與悲觀的朋友,我很推薦這位年已九十的耄耋老翁所寫的傳記,定能讓人感到心安,而對於南亞的歷史、智性的感受、學術與當代思潮的激盪乃至學界趣聞深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也不會讓你失望。
5/5書評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5/5書評
當年東京大學畢業後,本書作者王柯曾經想回去中國工作。但他的指導教授山內昌之用這句話直接打醒他。[1]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博論《東突共和國研究》,研究1944–46年第二次東突厥斯坦(新疆)獨立運動,也是東突(疆獨)組織懷念的輝煌歷史,這正是中國的政治禁區之一。
5/5書評
在當今,氣候變遷對有些人來說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只是虛晃一招的詐財謊言,並非真實發生的情況。而精研明代的漢學家卜正民,在這本《價崩》透過一道道物價和糧價比較,鋪陳開展歷史圖景,顯示氣候變遷對生活在明朝的人們是無法迴避的真實。
5/5書評
向對台灣民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此書,是一本切入1980年代非常適切的一本書,不論你站在何種角度,都可以從中思考是否在這些人的激盪下,才有後來的變化,以及讓你賦予過去、現在與未來更多的詮釋和行動可能性。
5/5書評
一部以調香師為主角的小說,一部自我的探索與追尋,一部進入調香世界的有趣小說,讓人香氣四溢、頭暈目眩又心曠神怡,是一部很新奇又特別的小說!
5/5書評
對於現實世界深感不安、失望、緊張與悲觀的朋友,我很推薦這位年已九十的耄耋老翁所寫的傳記,定能讓人感到心安,而對於南亞的歷史、智性的感受、學術與當代思潮的激盪乃至學界趣聞深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也不會讓你失望。
5/5書評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5/5書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在近日話題不斷,其中對於中國侵略台灣在社會各層面的種種影響也引起了不同的討論,在這邊戰術少女組將一起來跟你挖掘影片中的細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親愛的諸君,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到了❤❤❤❤❤ 這一次的幹話,是要說 只要這件事情發生,中共殘黨必定武打台灣!鐵口直斷! 這件事情發生,必定武打台灣,準度之高,台灣唯有迎戰! 所以到底是什麼事發生? 正是: 只要美國公開宣告-台灣注意!中國共殘黨要出兵武打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這一篇,我主要是想要幹話: 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一般中國人們對台灣的印象 (也就是一般中國民眾,容易對台灣具有的印象,因此讓我驚覺原來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出的效果) 話說從頭 2011年左右,我在中國那邊的百度+Q群,認識一名中國朋友 當時他的年齡大約是高中生近大學生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三十五年前,北方廣場:示威、武力鎮壓、流亡。 三十五年後,南方小島:廿三條、惡法鎮壓,噤聲。 南方島國:改革法,然後呢? 公元一九二零至二一年,「新青年」思想分歧,代表人物: 陳獨秀,胡適。 百多年後,馬列和自由主義仍然在角力⋯⋯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在近日話題不斷,其中對於中國侵略台灣在社會各層面的種種影響也引起了不同的討論,在這邊戰術少女組將一起來跟你挖掘影片中的細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親愛的諸君,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到了❤❤❤❤❤ 這一次的幹話,是要說 只要這件事情發生,中共殘黨必定武打台灣!鐵口直斷! 這件事情發生,必定武打台灣,準度之高,台灣唯有迎戰! 所以到底是什麼事發生? 正是: 只要美國公開宣告-台灣注意!中國共殘黨要出兵武打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這一篇,我主要是想要幹話: 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一般中國人們對台灣的印象 (也就是一般中國民眾,容易對台灣具有的印象,因此讓我驚覺原來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出的效果) 話說從頭 2011年左右,我在中國那邊的百度+Q群,認識一名中國朋友 當時他的年齡大約是高中生近大學生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三十五年前,北方廣場:示威、武力鎮壓、流亡。 三十五年後,南方小島:廿三條、惡法鎮壓,噤聲。 南方島國:改革法,然後呢? 公元一九二零至二一年,「新青年」思想分歧,代表人物: 陳獨秀,胡適。 百多年後,馬列和自由主義仍然在角力⋯⋯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