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有事沒事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構成了我的人生呢?」
我想寫一篇文來記錄這件事。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的事物都會以「客觀事實」為主、而非主觀感受。我覺得這樣更符合我對問題答案的期待———到底哪些事情讓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舉例來說,我不會說「我的父母很開明」,因為每個人對開明的定義都不同。但是我會記錄他們做了「什麼事」讓我感覺他們開明。
(這樣說可能還有點難理解,但是往下看我記錄的內容就會懂了!)

1. 安親班
我們家是雙薪家庭,所以從我上小學開始就有去課後安親班。
我去的安親班除了寫功課之外還有很多好玩的事可以做,像是打羽球、溜直排輪、烤肉、在草坪上抓蟲等等。(鄉下安親班有很大的空間XD)當時很多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都是上同一個安親班,所以我每天都跟朋友玩得很開心。

那個安親班會安排很多課外活動給小朋友,像是暑假會去游泳、溯溪、烤肉,或是在安親班內安排各種串珠、點心DIY體驗之類的,每個都超好玩。我對小時候自己DIY做的紅龜糕味道念念不忘耶。

還有,寒暑假會去安親一整天,每天早上都要去「跑茶園」(慢跑)大概1~2km,對國小生來說超累的!現在回頭想想這個安親班真的很神奇,但是又很有意義。

然後啊,小朋友們之間除了一起玩之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很珍貴的事。
就是高年級的小朋友都會帶低年級的小朋友做很多事,例如我的腳踏車和直排輪都是安親班的哥哥姊姊教會我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因為想要大家一起騎腳踏車,所以就會互相教)還有各種團康、桌遊遊戲的玩法,這類的互動我覺得是只有安親班才能給到的XD

2. 睡前聽故事
我小時候,從有記憶以來,每天睡覺的時候都會聽各種故事。
媽媽買給我跟哥哥各式各樣的光碟(好有年代感的詞!那時候要用CD Player播放XD)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幾個系列分別是:
(*無業配 都是我聽十幾年的東西XD不知道現在還買不買得到)